第680章 訂婚(2 / 2)

舅姥爺說:“道偉這是高招,找個有工作的,一年才掙多少錢,咱們村一年的收入是多少。今年速食麵和火腿腸都開工了,人均分配咋著也得超十萬。

再說了,智慧她姥娘家,在附近可是出了名的富裕戶,找個這樣的親家,經濟上沒負擔。”

愛國這才反應過來:“道偉這會計可沒白當,帳算的就是精,不過對冬梅來說,也是好事。嫁到哪個村,也沒咱們村的生活好。”

舅姥爺囑咐他倆:“你們明天回去,一定把事情問清楚了,特彆是冬梅的意見,千萬彆勉強了。”

紅英回應說:“爹,我倆知道了。”

紅英的娘家,這幾年粉坊的生意越做越大,廠房擴建到十畝,另建了個三畝的自動化的養豬場,生豬存欄量二百頭,人們都猜測,他家的年收入超過了十萬元。

紅英的父親,每次聽到人們這樣說,都謙虛的回一句:“哪有這麼多,咱們這裡,開粉坊的多了,你們去打聽一下,誰家有這麼高的收入。”

大夥卻說:“開粉坊的是不少,可十個八個的粉坊加一塊,也沒你家的粉坊大。”

老爺子反駁道:“你們光看見俺家的粉坊大了,沒看見俺們出的力,老人和孩子都跟著忙活,一年忙到頭,就落個喂豬的錢。”

落個喂豬的錢,猛一聽不多,可他們家的豬場大啊,二百頭的存欄量,而且是一年出欄兩茬。

光是這四百頭豬,每年就收入六萬多。喂豬的飼料,主要是粉坊裡的下腳料粉渣。

他們家喂這麼多的豬,其他的粉坊可不敢比,主要是他們家喂豬,是自動化的養豬場,節省了大量的人力。

周樓架上了高壓電,他家一次性投資近十萬元,建了這個自動化養豬場。

現在農村裡,還真沒有誰家,有這麼多的資金。再說了,農村通高壓電的村莊,現在還特彆的稀少。

周樓村能通高壓電,也是沾了韓屯的光,韓屯村的高壓電攬,從他們村頭經過,村裡每人集資五十元錢,就把高壓電架了起來。

有了高壓電,紅英娘家的粉坊,又購買了一台電動的粉碎機,加上原來的粉碎機,兩台粉碎機一起工作,收再多的碎地瓜,也不怕壞了。

現在的農村,人均耕地多,人們還是習慣,種一畝多的夏地瓜。

地瓜秧曬乾了打成粉,是喂豬的好飼料。就是一些小個頭的地瓜,主要也是喂豬。

單獨的種一畝地瓜,各家管理的都比較好,畝產量也比在生產隊時高多了,最少的畝產也在五千斤以上。

收地瓜還是靠人工挖,一畝的地瓜收下來,最少得有五百斤挖爛的。爛地瓜兩三天的時間,就開始腐爛,喂豬都吃不及。

人們習慣性的,把挖碎的地瓜送到粉坊裡換粉條。靠著石磨粉碎地瓜的粉坊,一個石磨每天才加工五百斤的地瓜,他們一天最多收一兩家的碎地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