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1章 家屬們(2 / 2)

她們來到後一個星期,村裡組織的考試就開始了,經過筆試和麵試,從這些家屬中,錄用了五十名工人。安排到各個工序,跟著老工人學習,三個月後再從新分配工作崗位。

未錄取的二十多名家屬,基本上都是文化程度低的,不過她們也沒有回去的,全都選擇留在了韓屯,自主擇業。

其實她們的丈夫,提前已經了解好了,針對自己妻子的特點,已經有了初步的打算。

全國各地的農村婦女,大部分都會織粗布,做針線活更是不在話下。年輕的婦女眼神好,做盤扣做繡球,都比較合適。

就是專門做手工的鞋墊,每個月也能掙二十多元錢,除去生活費,還能稍有節餘。

村裡的基建剛完工,韓屯村的木工組,又接到了新的訂單,這些訂單都是來自這些退伍兵,他們給妻子購買織布機。

彆說沒錄取的退伍兵家屬了,就是被錄用了的,也都準備把織布作為第二職業,這些年輕的婦女,沒有家務和孩子的拖累,除去上班和上課的時間,空閒時間還真不少。

村裡給他們提供的住房,客廳二十多個平方,除了沙發茶幾和電視櫃以外,也沒其他家具,放上台織布機,空間也挺寬敞。

木工組原來存下的織布機,先給沒被錄取的家屬安裝上,讓她們先用。很快,這兩棟家屬樓裡,就響起了織布的聲音。

在韓屯村想織粗布,其實很簡單,新石莊的紡紗廠,就買染好的棉線,不用染不用漿,經好線團就能織。

這些家屬織布以前,專門找到悠悠家的代銷點,詢問收購棉布的花樣和規格,她們在家就打好了織布的譜,來的時候把家鄉的粗布花樣,也帶來了好多。

和臨水這裡相比,她們帶來的花樣,富有地方和民族特色,有好些都挺漂亮,可有些粗布,寬窄也和臨水這裡的不同。

老騾子和韓道偉的母親,從中挑選出好多的花樣,說是回家自己織,留著自家用。

南方織的粗棉布,大部分都比較窄,這難不倒織了一輩子布的家庭婦女,隻要是有花樣,她們都能換算過來。

悠悠可沒這樣要求,在她眼裡,手織的粗棉布,寬窄都有不同的用途。

以前自家收的粗棉布,大體上是二斤半棉線一勾子布,十元錢一勾子,大體上是棉線和手工費,各占一半。

悠悠給姥姥出了個主意,以後收購窄幅的棉布,按斤數算帳,每斤4元錢。對於普通的棉布,還是按照原來的辦法收購。

進入陽曆的7月,也就是說進了下半年,韓屯村的發展基本上進入穩定期。基建項目全部完工,新進的生產線全部投入生產,工人也招收到位,地區的工作組就撤了回去。

7月7—9日,是固定的高考日,高考過後就是中考了,悠悠抗爭到最後,還是得聽從家人的意見,乖乖的去京都參加中考。

誌高報名臨水一中,他考上後也不打算住校,就住在誌斌姥姥家走讀。誌遠住宿舍生虱子,把家裡的孩子都給嚇壞了,提起來就感到渾身難受,沒人敢再去嘗試。網,網,大家記得收藏或牢記, .報錯章.求書找書.和書友聊書:647377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