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廟村的群眾,看到韓屯把溫室大棚挪到大田裡,也都動了心,他們希望村裡也學韓屯村建溫室大棚。村裡的塘子坑種上了蓮藕,今年已經是第二年了,收入應該超過三十萬元。
這些錢辦工廠不夠,能建三十個溫室大棚,按照去年韓屯的收入情況,一個溫室大棚收入二萬多,當年不僅能回本,還能賺三十萬。
可他們村的土地都分到了各家各戶,村裡沒了集體用地,大家的想法挺好,牽扯到耕地,大夥就都打出溜了。
個彆的群眾看指望村裡無望,他們決定自己投資建大棚。於是,十幾個有想法的群眾聯合起來,找到了韓誌明,說出了自己的想法,希望得到他的幫助。
韓誌明作為農業技術員,為農民提供技術指導,就是他的工作。聽說石廟村的群眾願意自己投資建溫室大棚,當然是大力支持了。
不過韓誌明剛走出校門,理論知識豐富可實踐經驗少。儘管韓屯村已經種了幾年的溫室大棚,可畢竟韓屯是集體經濟,承擔風險的能力比較強。
石廟的這十幾個農民,可是個人投資,一畝的溫室大棚就得一萬元。現在的一萬元,可是一筆巨資,萬一陪了,可以說是窮傾家蕩產了。
韓誌明把種溫室大棚的風險,明確的告訴了他們,可這些人也怪了,越是勸阻乾勁反而越大。
他們說了:“賠賺我們都認了,錢放在家裡又不會生仔,今年賠了還有明年,這大棚投資了,能用好多年,早晚能賺回來。”
現在的溫室大棚,是鋼架結構的玻璃大棚,使用年限確實長。主要是一萬元的投入太大,一般的農戶,全年的收入也就一千多,得攢十來年,才夠建一個大棚的。
石廟村這幾年,跟著韓屯村喂豬搞條編,大部分人家都是萬元戶,雙萬元戶也不在少數。
農村人乾啥都喜歡紮堆,看到有人帶頭建大棚,石廟村的人都動心了。經濟賬大家都會算,一年喂十頭豬,才收入三千元,可要是建一個大棚,一個冬季就能收入一萬元。
石廟不比韓屯村,他們村河岸線短,河灘荒地沒韓屯村多,苜蓿草的麵積少,每家一年能喂十頭豬,就算是多的了。
可冬春兩季是農閒季節,種植大棚菜是個發家致富好項目,投資大風險大可收益也高啊。
就這樣,石廟村的溫室大棚,從最初的十幾個,到最後竟然建了五十多個,大部分都集中在村北,要不是中間隔著新石莊的耕地,就和韓屯村的連成片了。
新石莊主要以紡紗廠為主,每年秋天收購完籽棉以後,軋花、榨油和床墊,村裡除了孩子,隻要是能動彈的老人,人人都有活乾。
這一百五十多個溫室大棚,把韓誌明給忙的,天一明就出門,有時到夜裡十點還不回家,一直到所有的大棚裡,都種上了各種蔬菜,他才鬆了一口氣。
山本這次來,主要是收購蓮藕,兼顧麥芽糖。他在韓屯訂購的麥芽糖,在島國比較收歡迎,可惜每年的數量有限。他不死心,這次過來,帶過來幾個人,集中考察臨水的麥芽糖市場。
山本他們現在來韓屯,是輕車熟路,和有關部門打個招呼,直接就到了韓屯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