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0章 後來(2 / 2)

姥姥作為震宇公司的董事長,一直不負責任的當甩手掌櫃,和姥爺一塊,在韓屯村守著她的代銷點,每天和針頭線腦的打交道。

林管家一直是震宇公司的總裁,他帶著艾府的老班底,給震宇公司培訓了更多的新人,艾府一直是他們的家。

八十年年代初,林管家收購的那些四合院,到了新世紀價格飆升,大部分成了艾府私房菜的連鎖店。

悠悠三年的高中,雖然是在家中自學的,可高考的成績驚人,距離滿分隻有十二分之差。

誌高是全省的高考狀元,可高考成績還是比悠悠低了二十多分,他無奈的說:“我當了三年的年紀第一,碰到你就成第二了。”

智莉不解的問:“三哥,你說錯了,狀元是第一名。”

誌高告訴她:“智莉,哥是省裡的第一名,你悠悠姐可是全國的第一名。”

悠悠看著智莉崇拜的目光,給她解釋:“智莉,你三哥說的不對,高考各省用的試卷不同,所以不能按分數排名次,你三哥就是第一名。”

哪知智莉聽後,跳著腳的嚷嚷:“嗷,我好高興,哥哥和姐姐都是狀元。”

悠悠報考的是華清大學的新學科,計算機專業。誌高報考的是上海的一所知名大學,這所大學的建築專業世界聞名。

誌高大學畢業後,在建築行業是大放光彩,創辦了全國聞名的房地產公司。在京都的大學區真的建了個韓屯村,所有的村民都有一棟彆墅。

八十年代末,計算機專業在全世界都處於起步階段,悠悠雖然來自後世,可對計算機的基礎知識,也是新的學科。不過有震宇公司強大的資金做後盾,加上後世的高超技術,悠悠又有超常的智力,想不出名都難。

後世的華國在計算機和互聯網領域,起步較晚,經過艱難的趕超,才躋身於世界的前列。

這一世,多了悠悠這個變數,華國的計算機和互聯網行業,在國際上始終處於領先地位,震宇集團成為無可爭議的電子王國。

昊昊和誌亮兩個,雙雙出國深造,博士畢業後回國參與軍事科研,倆人終於圓了當兵的夢想,在國防科技上取得了驕人的成就。

智慧碩博連讀畢業後,直接進了國家財政部,在悠悠的影響下,致力於電子貨幣的研究,成了國際上知名的經濟專家。

誌剛他們兄弟三人,考的都是軍校,這三個是全家的孩子中,吃苦最多的,不過他們從小在部隊長大,對此甘之若飴,都取得了驕人的成就。

誌斌和誌新幾個小家夥,都跟著悠悠在電子領域發展,成了悠悠得力的助手。

悠悠雖有智腦這個逆天的助手,可從來沒有沾過股市。沒像穿越文寫的那樣,利用先知在股市中大撈股災之財,一夜暴富。既沒發國難財,也沒搶奪國際上的資金。

不過,擁有智腦這個助手,華國在曆次股災中,都能打個漂亮的翻身仗,徹底的粉碎了各國列強的險惡用心。

在她的有意阻止下,全家人始終遠離股市,致力於發展實業。實業強國,是悠悠兩世為人獲得的堅定信念。

全家人都掙錢,就悠悠媽一個人往外扔錢,她老人家隻要聽到國際上有關華國的珍貴文物拍賣,準會飛去參與,競標從來不心疼錢。

艾婉瑩同誌不僅是京大的知名教授,還是國際上著名的鑒寶專家。不僅如此,她還在艾府的彆院中,建立了私人博物館,每天接待參觀的人數,超過幾萬人。悠悠收購的各種藏品,總算是有了用途。

在悠悠的影響下,韓屯村的孩子,完成學業後,一心發展自己的事業,都取得了傲人的成就。

他們在外打拚,家裡的父母就是堅實的後盾。韓屯村的人口逐年減少,收入逐年增加,人均分配的數額逐年加大,到了最後,竟然超過了百萬元。

他們成功後,不忘回報家鄉,韓屯村在他們的推動下,逐漸發展成以聞名世界的食品集團,韓屯村的“紅旗食品“享譽世界。

方便麵火腿腸和麵粉,是“紅旗食品”的三大支柱產業,和這三大產業相關聯的企業,多達十幾個。

進入新世紀,韓屯村的年產值超過了五百億,工人達到了三萬多人,村後的一千畝耕地,全部建成了工人新村。宿舍樓從多層發展到三十多層的高層,套內麵積從七十五個平房的兩室一廳,增加到一百五十多個平方的躍式公寓。

不過這些住宅樓,都是韓屯村免費給工人提供的,根據工人的資格和資曆進行分配,隻要是韓屯村簽約的工人,可以無償的使用一輩子。

韓屯村的工人,也有了養老機製,退休工資比國家規定的標準還要高。福利比任何的國家機關單位都好,教育、醫療全免費。

村裡後來又增加了高中,孩子從上幼兒園開始,一直到考上大學,就連吃飯都是免費的。

韓屯村醫院,在寶景和趙萍的管理下,發展成了國家三甲醫院,成為世界知名醫科大學的博士後流動站。

這麼多的專家和教授,寶景作為院長,一沒學曆,二沒職稱,可醫術遠近聞名。特彆是四栓和桂萍相繼生了雙胞胎以後,找他求子的人,越來越多,竟然有人提前半個月,到醫院排隊掛號。

國家的計劃生育政策,從八十年代末開始,就成了一對夫妻一個孩,能生個雙胞胎,是多少個家庭夢寐以求的事情。

就連寶景自己,也弄不明白,咋經他看過的婦女,生雙胞胎的幾率大,而且是生男孩子的幾率大。

吳馨兒為此,還專門研究過寶景的處方,到也沒找到原因所在。

進入新世紀,小李村搬遷到灘區外,他們的原村址上,建起了黃河公路大橋,高速路貫通南北,專門為韓屯留了一個路口。

韓屯村成立了自己的物流公司,司機全部是退伍軍人,各種產品直接上高速,運往全國各地。

本來屬於平城縣的近一萬畝灘區耕地,由於高速路的阻隔,各村種地更加的困難了,全都被韓屯村高價租了過來,打造成了旅遊觀光農業園。

靠近大堤的塘子坑,就有兩千餘畝,也被韓屯村給建成荷塘。夏季荷塘泛舟,岸邊垂釣;冬季水麵滑冰,破冰捕魚,一年四季都有特色。

集吃住、遊玩、觀光、采摘為一體,每年都有大量的遊客前來,成為韓屯村的主要收入來源之一。

韓屯村的大型養殖場,搬遷到租來的平城縣地界內,黃河岸邊全部種植成苜蓿草,韓屯村用苜蓿養殖的家畜和家禽,越到後來價格越高。

二爺喂養的黃牛,一直堅持了下來,韓屯村成了國家級的黃牛繁殖場,同時也是全國的青山羊養殖基地。

韓屯村還建立了奶牛養殖基地,成立了自己的奶製品加工廠,產品除了自己村消耗外,全部供應到部隊。

華國和島國的關係起起伏伏,可山本始終是韓屯的好朋友。其實,韓屯村的家畜超高價格,都是他給抬起來的。韓屯村生產的火腿腸,山本的銷售量占了一半還多。

韓屯村生產堤後麵的四千畝地,是大棚菜和糧食基地,不用化肥和農藥,全部是綠色健康食品,主要供應村裡的工人食用。

韓屯村作為集體經濟的典範村,是全國聞名的**示範村。另外,韓屯還是揚名世界的長壽村,村裡的老人,大部分的壽命都超過了九十歲,百歲以上的老人,就有十幾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