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播種(2 / 2)

重生種田日常 蘇佑蓁 6234 字 2個月前

回去把石頭卸下來後,葉聞江和蘇世偉兩人開始壘牆,蘇葉幾個又各拉了兩車回來。

和右邊那麵牆一起砌起來的是前麵兩側各砌起三米高的石柱,人多,很快把牆和石柱都砌好了,在兩個石柱和圍牆之間各架起了一根木頭,兩石柱之間也架上一根橫梁,架上檁。

鋪上葉梅和陳蘭割回來的茅草,此時的茅草隻有三十多公分高,兩人割回來的茅草隻夠鋪一半,另一半明天割來再鋪上了,石柱高三米,圍牆高兩米半,豬圈頂上呈一邊斜狀。

隔天一早,兩家人常乾活的幾個人來到水田裡,葉國健、蘇世偉、葉德祥、葉德武用鋤頭挖起溝,整起苗床,蘇葉和蘇景林、葉德正用刨得光滑的木板把苗床抹平,木板長約一米,上麵有手柄,最好能抹得光滑如境,不過這生地彆想了,能抹平就相當了不起了。

到了中午,眾人把兩畝田都整好了,到最後蘇葉覺得自已的腰直不起來了,調整一會才把腰伸直了。

吃過午飯後,眾人帶著出芽的稻種來到田裡,撒種這活兒需要細心,葉梅和陳蘭綁著腿也來了田裡,蘇世偉讓蘇葉先撒種子,蘇葉細細回想起小時候媽媽撒種子的形景。

蘇葉用一個盆裝了些稻種,右手輕輕抓起一把稻種,指縫微開,種子就從指縫裡漏下,右手不斷夠動,疏的地方重撒一點,種子重疊的地方用手挑開,蘇葉撒了一小方塊。

“就是這樣”

葉梅陳蘭蘇世偉葉國健下去試了,果然,葉梅和陳蘭很快掌握了要領,一會就撒得又快又均勻,跟著的是蘇世偉,調整幾回後就像模像樣了,葉國健怎麼學就是不會,為了不浪費種子,不乾了。

蘇景林和葉德正學得也很快,學不

會的跟在後頭,用木板輕輕一抹,把稻種壓在泥裡。

完了以後最好是用稻草蓋上,這個時候最怕的是會下雨或者晚上會遇倒春寒,可惜稻草是一根也沒有。

人多,一個時辰後全部都弄好。

蘇世偉回來後把豬圈前麵的豬欄裝上,一部分人去割茅草,葉國健讓蘇葉把一些石頭砸碎,最大也隻是腳指頭大小,砸碎以後在豬圈裡鋪上一層,用一塊大石頭來回碾,碾平了以後,葉國健用石灰攪著泥沙抹上一層。

葉德祥和葉德武葉德正被安排在圍牆外對著豬圈的地方再挖一個發酵坑。

天黑之前,裡裡外外都修整好了。

葉國健也想養兩頭豬,他家的豬圈也要修起來。

次日一大早,蘇世偉和葉國健趕集去了,葉聞江天剛亮就去了田裡,回來說稻種已經翻過來了,根已紮到泥裡,大家聽了很高興。

蘇葉幾個年輕一輩的又去砸石頭,拉石頭回來,一個上午就拉夠了修豬圈要的石頭。

中午,蘇世偉和葉國健回來了,抓回了四隻黑色小豬仔,四隻全都放進了蘇葉家的豬圈,等葉國健家的修好了再抓回去,買回了三十隻毛絨絨的小雞仔,兩家分半,蘇世偉在小雞的腳染上紅色的記號,這樣兩家的雞就能區分開。

買小豬和小雞回來最興奮的是蘇景楓,不停地逗弄它們。

蘇世偉和葉國健還買了些糧食和好幾麻袋的糠,兩個大鐵鍋,一支鐵釺,糠是用來喂豬和喂雞的,大鐵鍋一家一個,用來煮豬食。

葉梅:“豬仔價格貴嗎?”

蘇世偉:“不貴,乾旱,今年沒多少人敢養豬,據說比往年便宜,雞仔也是。”

葉國健:“買糧食的人很多,有幾家糧鋪都沒糧賣了。”

葉國健:“我去田裡看看,心裡七上八下的。”

蘇世偉在放柴火的棚子下麵,搭了個簡易的灶,葉梅把大鐵鍋洗了,叫蘇葉搬到簡易灶台上,葉梅倒入水,舀了些糠,把早上挖回來的野菜切段,丟進鍋裡一起煮熟即可。

待豬食涼了,葉梅把豬食倒入豬槽裡,四隻小豬爭先恐後地搶著吃。

多了四隻小豬,每天用水量肯定多了起來,雖然家裡能挑水的人挻多,蘇葉卻覺得很浪費時間。

下午,眾人在修建葉國健家的豬圈,蘇葉靠近蘇世偉問道:“為什麼不挖井?”

蘇世偉葉國健麵麵相覷:對啊,為什麼不挖井

在老家大河小河多,小溪更多,用水方便,兩人思維還在過去,從沒想過要挖井。

葉國健:“我們可以自已挖自已砌,用石頭砌就成,我以前在城裡還給大戶人家砌過水井,我怎麼從來就沒想到呢”。

蘇世偉:我也沒想到。

蘇世偉:“我去找十三叔看他能不能幫我們看地方,在哪裡挖好。”

蘇葉:“麥地裡也挖一口井。”

葉國健蘇世偉:對啊,麥地裡有一口井多方便啊。

眾人一個下午把葉國健家的豬圈修好了。

晚上,蘇世偉提著一個熏野豬腿,一隻熏兔子,一條臘肉,去了十三叔家,回來時笑容滿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