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葉:“烤魚”
蘇景林笑道:“大後天就是端午節了,等下我去找旭哥商量,看看能不能去和那河邊村落的村長交涉一下,去捕些魚回來,不止我們家饞魚呢。”
在場的人都很高興,剛進門的蘇景楓高興驚呼起來,以前在老家時,經常能摸到魚吃,經常能吃到的東西都不怎麼在意,來了這邊,原先小河裡少得可憐的一點魚都被手快的人摸去了,隻剩下拇指大的小魚了,糧食都不夠吃,更不用說花錢去買回來,所以時間長了沒魚吃,大家饞得很。
次日一早,蘇景旭帶著幾人出了村,蘇葉在家裡帶著三個表哥洗料,把家裡的能用的三個大水缸都擺在水井旁,倒入大半缸水,倒入混和的石粉和白土,用木棍攪攪,停了一會,把混濁的泥水用木盆舀到另一個水缸裡,最後把沉底下的其它礦石混和物倒另一邊。
去年挖的踩泥坑冬天時就填上了,葉國健正用石頭砌一個新的踩泥坑,這回不從地上挖了,而是從地平麵上砌一米五見方的小水池,高一尺半,底裡是也是用石塊砌平,底下有個小小的出水口,水多時可以從那裡放水,不放時就堵上。
蘇葉幾個把三個大水缸裝滿了泥水,混和料隻洗了三分之一,隻能等明天瓷泥料沉澱下來,空出了水缸再洗。
傍晚,蘇景林下學回來時帶來好消息,他明天和葉德祥一起,趕著牛車和一些人去城東捕魚,那邊村落的村長答應讓他們在他們村河段捕魚,村裡的兩條魚船也可以借給他們,不過他們村抽收十分之一的收成,蘇景旭答應了這條件,回來按排人手,明早就去,外公高興地把從逃災時帶出來的魚網翻出來,看有沒有破的地方。
第二天卯時正,葉德祥和蘇景林帶著家裡做的乾糧,把洗澡大盆和幾個木桶裝上牛車,趕著牛車在村口跟其它人彙和出村。
蘇葉也很想去,但蘇景林說不能去太多人,全村隻能去三十人,全村的六架牛車都出動了,坐不了那麼多人,蘇葉隻好歇菜。
蘇葉和葉德祥葉德武把三個水缸上麵澄清了的水舀出,把沉澱下來的瓷泥倒進踩泥坑裡,再用空出來的水缸再洗泥料,活不多,一個上午就乾完了。
葉國健和蘇世偉則在想辦法做幾個軲轆出來,拉坯,不能再像去年一樣用手捏。
申時末,去捕魚的人回來了,牛車先到的,人在後麵走回來,村長叫人把牛車都停在曬場,村裡大人小孩都跑去圍觀,蘇葉也去了,遠遠地看圍著一圏人,還不斷有人跑過去,蘇葉默默回轉,沒成想一轉身就撞到後麵跑來的人。
蘇葉看被撞倒在地的謝衛遠,無語,伸手把他拉起來:“撞痛了沒”
謝衛遠笑嘻嘻道:“葉子姐,不痛,你怎麼不去看了。”
蘇葉:“人太多。”
謝衛遠站起來,說:“葉子姐,我要去看,有時間我去找你玩”,話沒說完,人跑遠了。
蘇葉......
天黑之前,葉德祥和蘇景林趕著牛車回來了,蘇葉看向車上的大澡盆裡,裡麵有四條三、四斤的草魚在遊來遊去,水桶裡裝了一些小雜魚,兩家分下來,真少,蘇葉有些失望。
蘇景林看她表情,說道:“有籽的大魚有一部份放生河裡了,所以隻分到這些,”
蘇葉看他疲憊的臉色,說:“洗手吃飯”
蘇葉把大澡盆抱下來,木桶卸下,葉國健把牛車卸下,牛牽走喂草料。
飯桌上,蘇景楓不停地問蘇景林各種問題,蘇景林說了捕魚過程。
“景旭哥選的那個村離縣城比較遠,從縣城南下還要小半個時辰,河段是彎道,位置挻好,下麵水草多,魚肥美,不過就兩條小船,兩條船就上六人,水下大家也不熟悉,其它人沒敢冒然下水,隻在河邊拉網,不過收獲也不錯了,中午我們就把拿去的大盆和木桶裝滿,回來除了趕車,其它人都是走回來的,太遠了。”
“回到時村長看好些大魚有魚籽,就把部份有籽大魚放生河裡了,之前我們買魚苗時村長也從條件比較好的幾家湊了點錢,當時也我們家也出了二兩銀呢,買了些魚苗放河裡,可是那麼長的河段,那點魚苗太少。”
蘇葉:“為什麼不是每戶都出錢”
蘇世偉;“沒事,年底撈魚時,村長說用魚抵銀錢,分給我們”
蘇葉......
蘇葉:“放了魚苗我怎麼沒見有人割草去喂魚,我們池塘也沒割草喂魚嗎?”
蘇景楓茫然:“魚還用喂?不是放下去就可以了嗎?”
蘇葉:“要,不喂東西怎麼長得快,草魚吃草,藻類,蚯蚓,我們家不是養了蚯蚓了嗎?”
飯桌上其它人麵麵相覷,想想還真是啊,所有人瞬間想到,他們家的池塘是剛挖的,裡麵水清得很,不是說水至清則無魚嗎?自家放了這麼多魚苗,不會死了吧?
蘇世偉心裡七上八下的,不知食味把飯吃完,去隔壁找葉國健,不一會兩人點著火把去了後園,沿著池塘走了一圈,沒發現有浮起小魚苗翻白的屍體,兩人鬆了口氣,回屋找幾個孩子摸黑去割了幾擔草,丟進池塘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