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的前三天,安排好果園裡的事,謝衛華蘇葉帶小五回家,去年的棉花還剩有,今年種得更多,收成也不差,棉花堆積了三個倉房,地裡還能采摘兩、三次
所以謝衛華和蘇葉打算回來去找蘇景楠做些紡線機和織布機,深秋冬日裡事少時,教小姑娘們紡線、織布,她們初學織的布不夠好,不過給自家下人長工們用就足夠了,他們用布不用再從府城布鋪拿回來
冬日裡男孩子半天能乾什麼,他們還沒想出來
回到家,過節應用物品謝母和趙晴已備齊,節禮已送得差不多,就差村裡的親戚
謝衛華一回來,正好和謝衛辰一起給姑父一家送去節禮
兩人回來,除了帶回和往年差不多的回禮,竟多了一簍螃蟹,還都是活的
一家人圍了上去,謝母驚訝:“大閘蟹,還活著,你姑父怎麼從江南運來的”,太好了,在北方,吃個大閘蟹太不容易了
謝衛華回道:“放木盆裡養,木盆固定在馬車裡,每天換水,喂豆餅,玉米餅,路上也死了一些”
蘇葉:“佩服,為吃這一口,這麼麻煩的事他們也做”
謝衛辰笑:“為自己的口服之欲,也為銀子,直接拉去府城賣的,賣十兩銀子一隻”
趙晴好奇:“大閘蟹在當地怎麼賣”,姑父就是大氣,留給他們家一簍
“五百文一隻”
“也很貴了,一隻雞才七、八十文”,十兩一隻,有人買嗎
“這東西吃的是鮮,中秋就是吃蟹喝菊花酒,哎呀,家裡沒菊花酒,明天去買”
“”
謝衛華把捆綁的大閘蟹放木盆裡,倒入水,小孩圍了一圈,沒吃過大閘蟹的他們問個不停,謝母耐心地回答他們
南豐果園這邊節日前一天上午,又采摘一次棉花後,孩子們帶發下來一套新衣服,一人提一斤肥豬肉和兩個月餅,高高興興地回家
下午,長工,下人們節日福利都發下去,趙吳兩姓的小管事們也進鎮租車回家後,張鐸和王矩才趕車啟程回老宅和家人團聚
而南溪兩村男女七十多個孩子回到家,在兩個村裡翻起了風浪,和蘇葉謝衛華所想的一樣,父母們最初送孩子去的想法是家裡孩子多,又不是農忙,去乾半天活就能飽三餐,一個孩子乾不了多少活,飯量卻不小,能給家裡省點糧食就省點
時隔兩個月,孩子們回家,全乾乾淨淨的,看著舒心,大都長高了,沒長高的,也長胖,結實了,不再精瘦精瘦的,還得一身新衣服,還有豬肉和月餅,這
最最最最主要的: 孩子們說話行為舉止完全變了,變得有禮貌,像小書生一樣彬彬有禮,以前和大人學罵臟話的毛病改了,會背書,會寫了很多字,會算數了
飯前洗手,生水煮開了喝不容易的得病
讀書人最受人尊敬,家長們瞬間覺得孩子變高大
半途回來的孩子,接孩子回來的父母,後悔了
“你堂哥去幾天就鬨回來,說在果園裡隻吃飽,一點肉沫油水都沒有,真的嗎你大伯娘罵謝老板罵了幾天”
“開始是,謝東家也是為我們好,我們經常吃不飽飯,腸胃弱,猛一吃大油的東西,會拉肚子,生病”
“原來是這樣,大伯娘罵錯了”
“娘,大伯娘什麼時候講過道理”
“她是長輩,彆這麼說”
“他爹,老小兩個月乾活半天,讀書半天,書能背熟,寫的字也齊整,有讀書天份,要不開春送去私塾,考個秀才回來家裡田地能免稅”
“科舉哪有這麼容易,不然我那堂哥考了幾十年還是個童生,筆墨紙硯,哪個都費銀子,為此,他家田地差不多賣光了”
“我兒子聰明”
“嘿,你懂什麼”
“爹娘,我發現東家種的棉花比較矮,棉桃結得比我們家多,居說種棉花得地還是去年秋天你們打短工開出來的,很奇怪”
“水稻、麥子高產,玉米紅薯是從福家村傳出來的,莫非他們種棉花有技巧”
“不知道”
“爹娘,我和你們說,小管事們的月銀足有二兩銀子,他們簽的二十年長契,在謝家老宅讀書練武,學各項技能兩年了,學習期間竟然有五百文月銀
爹娘,我也想和東家簽二十年長契,讀書練武,有工錢拿,家裡輕鬆一些,爹去縣城找個好大夫看病,把病根治,幾年後我工錢提高了,送弟弟去讀書考秀才,家裡蓋磚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