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他們四個人一起在縣城讀書的時候,先生也都是這麼評價的,也因為如此黎大郎黎二郎咬牙也都堅持著要供兩個小的繼續讀書。
而之所以一開始沒有放棄大點的兩個孩子,也是石氏教他們的。
作為掌家人,一碗水端平很重要的,
這可是表現在各個方麵。
也正好四個孩子分屬於兩家,於是石氏直接說服了兩個兒子,也就造成了現在四個孩子一起要送入書院的局麵。
因為剛剛在京城住下來,還沒有找到合適的收入來源,說實話一家人的生活壓力還是很大的。
雖然黎修平有月銀祿米,可這裡是京城,居大不易。
說實話,那幾兩銀子真的是不經花啊。
無論如何,最終,方青青還是成功的說服了婆婆。
然後她就和二哥二嫂一起帶著孩子們去明德書院報名了,原本黎二郎一個人就行了。
考慮到方青青現在頂著狀元夫人的名頭,黎編撰的名字目前這段時間在京城應該還是好用的。
自然地,就邀請了方青青一起,為了避嫌於是才連同黎二嫂都來了。
果然,一說是黎編撰的夫人帶著家裡的子侄前來報名,書院裡負責招生這方麵的先生對他們異常的熱情。
“之前黎大人也來本書院看過了,隻說之後他的侄子們會來報名,倒是沒有想到你們來的這麼快。”
因為這位先生和黎編撰也短暫的交流過,知道幾個孩子學過一些基礎的東西,並不是完全的目不識丁。
先生給了他們筆墨紙,讓他們自己寫下姓名年齡籍貫等等。
這邊收學生可比在紅橋村要正規多了,不是說給夫子交了束脩然後稍微準備點年節禮物就可以了。
想要考上明德書院的話,先交錢報名,然後按照書院規定的日子過來考試。
隻有考試通過了的小郎君,才會交束脩然後正式成為書院的學生。
黎修平還了解到,書院還會根據考試的成績,給裡麵的學生安排到不同的班級。
不同等級的學生還要分為甲乙丙丁不同的班級,每年都還會進行升級考試,各種管理製度都有著嚴格的規定。
這一點,才是黎修平極力推薦明德書院的真正原因。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天真爛漫沒有錯,但既然來到了京城多學一些規矩總是沒錯的。
方青青就對其他人說:“看到沒有,貴也有貴的道理,這個明德書院還真不是你交了錢就能去讀的。
還要進行考試,能夠進去讀書的人才是有真本事。
既然自己有本事,然後又能跟著好先生學習,以後何愁沒有好的前程?”
話是這麼說沒錯,大的那兩個馬上就泄氣了。
沒搞錯吧,想要讀書除了需要交錢之外,還要進行考試?
哪個沒有人性的家夥發明出考試這玩意的,大毛二毛麵麵相覷,不約而同的想哭怎麼辦?
報了名之後,先生就詢問幾個孩子:“你們之前都讀過什麼書?我們書院分為不同的班級,你們可以先了解一下。”
說完之後,先生拿出一張紙,上麵陳列著書院的分班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