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的菜|色|,在京城賣的價錢可以比在老家的縣城貴上一半不止。
方青青就說:“如果扣除房租還有人工成本呢?”
鋪子才剛開張,都是自家人在做事,一開始當然是不發工錢的。
但是計算利潤的話,這些賬目也必須要算出來的。
於是大毛就聽三嬸的話,重新再算了一遍,“扣除工錢的話,我們應該可以掙六成。但是京城房租太貴,如果再扣一筆,我們掙的就不算多。”
“而且這隻是開門紅,往後來吃飯的人不一定會有這麼多,在京城開鋪子還真是難啊。”黎二郎感慨著。
同時自己的手掌握成拳捶了捶後背,生意好也有生意好的壞處,這幾日起早貪黑忙個不停整個人都累癱了。
方青青卻是對大嫂的廚藝同樣有信心的,“我們大掌櫃吃過之後覺得好吃,長期做下去肯定會有許多回頭客。生意以後也不會差的,大哥二哥這段時間還是要辛苦你們了。”
潛台詞卻是沒有說,黎三郎才剛入官場,還是需要家裡兄弟的幫扶。
等以後等他出息了,自然會回報兄長們今日的好。
這些話她卻不想明著說,也不該是她來說的,反正黎家人也都明白道理就是最好的。
至少現在,因為老三的關係,他們全部可以到京城來居住;
要是以前,也就黎大郎黎二郎跟著黎老頭出過門,他們的媳婦以前最遠的地方也就隻是到過鎮上啊。
倒是家裡人全部出去忙活,黎老頭石氏則是閒在屋裡,不過他們來這裡也有一段時間跟左鄰右舍都熟了也會經常去串門。
黎老頭還好,他不太愛跟外人說話嘮嗑,又惦記著老三媳婦說過的做好看的模具的事情。
有空沒空的,就在院子裡對著他做木工的工具瞎琢磨。
石氏也懶得理會,真要做出好東西幫襯一下鋪子,也挺好的。
現在鋪子裡的生意還隻是一般,這麼多人都在京城裡住著吃啊喝啊每天石氏都很心慌。
再就是明年老三娶媳婦小妹出嫁,那可都需要花錢,這麼一想石氏在院子裡坐著更是煩惱。
於是就出門去逛逛,倒是發現啊,這彆人家的日子也就未必好過。
這人多了住在一起,哪裡能不鬨矛盾,不是這家的老太婆把兒媳婦給罵哭了就是那家的孩子調皮不聽話被揍了。
你方唱罷我登場,這一條巷子裡麵住著的大多數都是普通老百姓家,熱鬨的不得安寧。
就像前麵那屋裡的,婆媳關係不太好,主要是那家的老太婆是個潑辣的。
每次石氏一出門,就能聽見那個老婆子咋咋呼呼的喝罵聲,不是罵她兒子就是罵孫子要不就是指桑罵槐的說教兒媳婦。
這種事情石氏那可是深有體會,她也是後來公婆都不在了家裡都是她做主,老頭子不跟她爭辯。
三個兒子也都孝順,才會日子越過越順心。
“這些年,我跟你爹就沒紅過臉。當初三郎他奶奶還在的時候,說實話我也沒少受氣。
可是那個時候我就知道,一大家子唯有勁兒都往一處使,日子才能過得好。
大家都這麼想,自然就吵不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