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麼拖拖拉拉的半個月過去了,然後黎修平先出發。
對,他一個人先過去的。
這也是一家人商量了好久的,主要是媳婦孩子要和他一同去地方,然後孩子的奶奶又心疼兒媳婦和大胖孫子。
思來想去翻來覆去大晚上不睡覺的折磨了黎老頭幾個夜晚,終於石氏決定了,她要跟著一起去外縣。
三郎要去當知縣的據說是一個窮鄉僻壤的小地方,而且他初初前去的時候,說不定還會被人欺負。
他一個大男人還好,青青是弱女子點點又是小孩子,可不能遭罪。
石氏實在是無法放心,於是終於還是決定要過去幫著照顧孩子。
反正京城這邊一大家子都在,老大媳婦又是一個能乾的,把老頭子一個人留在京城石氏也能夠放心。
而且,石氏心裡也還有其他的算計。
“老頭子,三郎和三郎媳婦不都說了,他們出去是為百姓做好事也是為了做點成績出來。
那麼以後三郎肯定會升官,到時候還是要回京城,而我們家也在這邊也是希望能夠生根的。
老大老二沒啥個出息,你留在這裡坐鎮,保證我們家的大本營安穩。”
這樣一來,一行人老的老小的小不可能趕路,而黎修平急著去報到。
於是一家人就分開,黎修平輕裝上路一個人先走,石氏和方青青一起帶著孩子還有眾多的行禮隨後。
當然,黎家人不可能放心,於是黎二郎護送娘仨過去然後再返回。
說不定還要去那邊看看,有什麼可以采買的也可以帶回京城。
黎二郎本來就是做這個事的,這幾年南來北往的也習慣了。
起碼這幾年三郎要在那邊定居,正好黎二郎也考慮可以把生意擴大化。
一路舟車勞頓的主要是點點還小,也就沒什麼好玩的,等方青青他們終於到了黎修平任職的陽豐縣時。
一夥人都呆住了,愣愣的看著落魄的縣城幾乎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實在不是老黎家的人在京城住了幾年眼界被拔高了,實在是這個陽豐縣太破舊,整個縣城給人的感覺就是寫滿了“衰敗”。
來到縣城外第一眼看到的自然是城牆,可是這個牆皮已經十分斑駁滿是歲月的滄桑,甚至許多地方都長了青苔。
饒是他們本就是農村出身,可是以前也都是到過現成的,他們安順縣也沒有這麼的破舊啊。
石氏倒吸了一口涼氣,有點說不出話來。
方青青握了握婆婆的手掌,臉上帶著堅定的笑容:
“娘,這些都隻是暫時的,以後一定都會好起來的。”
這世間的事本就是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難,越是這樣貧困的小縣城,反而越是有黎修平發揮的地方。
從而,可以取得更好的政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