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事情進展(2 / 2)

隨著這篇賦的流傳,無數喜愛陸大家或是喜愛遊曆的人們饒有興致準備著,遠些的準備著在天氣更暖和的時候來嘗嘗豆腐,近些的在讀到這篇賦時候就已經開始動身了。

可想而知,因為這位文學大家的激情推薦,未來一年陸芸花所在的這個偏僻小城裡的遊客不會少到哪裡去。

隻看眼前,豆娘子故事帶著豆腐逐漸往縣城傳去,許多人聽說這故事會滿是好奇的來陸芸花旁邊的豆腐攤子買些豆腐嘗嘗,吃了以後又免不了一頓誇誇,一切都讓豆腐在縣城逐漸流行開來。

陸芸花也趁著流行,及時發布了新品“魚頭豆腐湯”。

魚頭湯還是魚湯的做法,並沒有什麼特彆的,隻豆腐加入魚頭湯後,又是與魚湯中加麵是另一種不同的風味。

豆腐是一種極其容易吸收滋味的食材,它看似結實得像一塊玉璧,實則有非常多的孔洞,非常能吸收湯汁中的味道。

尤其是鹵水豆腐,它比石膏豆腐更粗糙一些,也更容易吸汁,所以鹵水豆腐很適合燉煮類的菜肴。比如說燉個什麼酸菜豬肉燉粉條,放些豆腐極其好吃,一口間汁水四溢,滿滿的酸香肉香全都吸到豆腐身體裡,混合著豆腐特有的豆子香氣,隻叫人吃得抬不起頭。

這隻是隨意一種豆腐吃法的例子,可以說這種食材同任何一種湯汁味道濃厚美味的菜肴都極其搭配。

魚頭湯自然也是如此。

點一碗魚頭豆腐湯,再拿幾個宣軟白胖的蒸饅頭,並自己帶來的一點小鹹菜,就是極為豐盛美妙的一餐。

魚湯的白、豆腐的白和饅頭的白相互交映,顏色慘淡,好似都沒什麼滋味,分外清淡。等吃上一口就知道這樣的想法是何等錯誤,清淡不代表無味,更有可能是極致的鮮美。

魚湯很燙,上麵依舊有點點蔥花,在湯汁中若隱若現的黑色是鰱魚的小半個魚頭,所以這個盛湯的碗很大,這碗湯的價格也不那麼平易近人。

先舀一碗喝湯,魚湯和魚頭湯不知哪個更鮮,都維持著陸芸花攤子上的水準,吃到現在已經無甚新奇。

再夾起一塊豆腐吃下,豆腐好似吸收了成倍的鮮味,在這基礎上還多了豆子淳樸緩和的香氣。

柔軟的感覺在唇齒間蔓延,隻輕輕用力,它便釋放出身體裡積蓄的所有美味,順著這股豐潤汁水在胃裡融化,暖融融的直叫人舒服地歎息。

若是還有富餘,吃完這些後買幾個旁邊陶鍋裡煎得滋滋作響的豆渣小餅當飯後小點也是極美。但這餅不是所有人都喜歡,豆渣想要做的好吃就要多些好食材與之相配,故而價格同樣不低,不喜歡豆腥的人不管怎麼都會對這個餅感覺平平,因此許多食客嘗過一次就再不會買,讓豆渣餅在每個食客們口中的評價都不大相同。

一切都在朝著好的方向進行著,所以人都是忙碌又開心的,陸芸花這裡更是如此,在她提醒下大夥兒買豆渣餅的時候都比較謹慎,不好吃也不會怪她,因為用的都是好材料,還會與周圍食客談論一二,氣氛十分和諧美好。

大家都是開心的,有一個人卻很不開心,他就是田家的少當家——田少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