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淩雲放下卷宗,仰頭躺在椅子上,閉目思索。
裝備科是總部的一個科室,不像武漢站,裝備科和總務科合並在了一起。
對此楚淩雲倒是能夠明白,總部畢竟很大,裝備科油水很足,和總務分開後,能更多更好的安排人手。
可如果裝備科有人通敵呢?
行動科領取裝備,裝備科的人必然知道這是有行動,如果裝備科有敵人的內奸,又探查到了行動的目標,完全可以提前通知日諜,讓他們快速轉移。
這樣的話,失蹤日諜案和打死日諜案,便全有了合理的解釋。
失蹤日諜案提前一天領取裝備,內奸便有了充足的時間通知到人,而打死日諜案因為時間緊迫,日諜並沒能安全撤離,最終隻能選擇頑強抵抗。
至於第三個,本身就是個漢奸,或許不需要他們冒險通知,抓就抓了。
畢竟通知一次,風險便提升一級。
這種可能不是沒有,楚淩雲對日諜的了解不比總部的人少,日諜的狡猾他是深有體會。
武漢站成立時間短,都有高義的出現,而總部已經成立了一段時間,這裡又是南京,要說日諜沒在總部這邊安置潛伏人員,楚淩雲絕對不相信。
或許這兩個案子,情報科和行動科都沒出錯,而是因為內奸的告密,最終失敗。
這隻是楚淩雲自己的想法,而且沒有絲毫的證據,純粹的猜測。況且牽扯到內奸,必須要慎重,沒有任何證據下,不能指向任何人,否則會惹來無儘的麻煩。
但這確實是楚淩雲翻看卷宗後,找出的細小疑點。
不過其中還有一點楚淩雲沒有想清楚,如果裝備科真的有一名內奸,那他是如何知道行動的具體目標的?
情報部門不同於其他,關乎到情報和行動的事情,都需要嚴格保密。
如果他不知道行動目標,任他怎麼通知都沒有任何用處,楚淩雲相信南京一定潛伏著很多的日諜成員,畢竟這裡是國都,不同於武漢。
武漢那邊的日諜潛伏時間相對都不長,但南京不同,要說這裡有潛伏超過十年以上的日諜,楚淩雲都不會感覺有任何的意外。
日諜不可能因為一點風吹草動,便讓所有人撤離,那樣的話他們什麼都不用乾了,人全跑了,還乾個毛線?
閉目養神,楚淩雲繼續換位思考。
如果他是裝備科的這名內奸,他能用什麼辦法,探查到行動的具體目標?
首先楚淩雲排除了參與行動的成員,他們之中若是有內奸或者內應,不需要到最後,日諜提前便會知道消息,做出妥善的安置。
這樣的話不至於最終出現死傷,對日諜來說,這些潛伏的特工更是寶貝疙瘩,一個都不願意損失,
除去他們之外,還有誰能知道具體的行動目標?
總部的高層肯定知道,比如處座,許義還有賀年,但他們不可能泄露任何機密,如果連他們都無法相信,總部沒人可信了。
按照他的猜測,就必須找到一個級彆不高,但能接觸到這些機密情報的人。
楚淩雲猛然睜開眼睛,他想到了一個部門,機要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