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淑蓮包了頭巾,依舊一身長衣長褲。她手裡拿了一把鐮刀,走去玉米地,從頭開始,一排排的割斷玉米秸子,然後放倒在地上,排成一排。地的另一端,董淑月也做著同樣的事情。
董母和江珮則蹲在地上,把玉米棒子一個個的掰下來。一棵玉米一般隻能結一個棒子,沉甸甸的拿在手裡,外麵包裹著一層外皮。
畢竟是讀書寫字的手,江珮乾活比不上董母熟練。董母掰完一排,江珮隻乾到中間。
“你要這樣才行。”董母走過來教江珮,她拿著一根玉米棒做示範,“看著,手快點。”
隻聽一聲響,那棒子便掰了下來。江珮明白了,乾這活就是要動作乾脆。
地裡很快堆了一堆玉米棒,董淑蓮往大竹筐裡裝著,地旁邊放著一輛小推車。
已經快十點了,日頭很曬。江珮頭頂上戴著一頂草帽子,她現在已經做得熟練了,偶爾還會有些小樂趣。比如從草叢裡跳到手上的小螞蚱。
遠處大楊樹上的知了還是叫得沒完沒了,董母累了,坐在地邊休息。今年的收成不錯,玉米棒子長得不小。她還記得有一年,玉米就不收,撥開外麵的皮,裡麵隻是一根芯子,上麵零星的幾個玉米粒。
那樣的饑荒年代,現在想想真是可怕。家家戶戶都沒有吃的,也幸好靠著這山,挖著什麼苦菜,草根那時候真是什麼都拿來吃。
不敢再想以前那苦日子,董母站起來,見著路上兩個人往這邊過來。她提步上了路,正是自己的兩個兒子來了。走在前麵的董誌兆推著舊自行車,後麵跟著董誌聞,嘴裡叼著冰棒棍兒,自己的汗衫脫了,搭在肩頭。
“回來了”董母問了聲,“怎麼樣”
“沒事兒,都說開了。”董誌兆支好自行車,他從下村回來就直接來到地裡,“人家也說誌聞還是學生,有時候難免衝動。”
其實這一次去村委,董誌兆還有一件事,那就是打聽了關於石場的事。他覺得江珮說得對,空想沒有用,乾著試試才知道行不行。
董母稍稍鬆了口氣,“那老兩那邊怎麼說”
“他能把我怎麼樣”董誌聞插嘴道,似乎還是生著氣,一副滿不在乎。
“那種人咱可惹不起,聽說打架直接用石頭砸了人家頭,那人當場就倒了。”董母想想就覺得害怕,“被打的人還不是拿他沒有辦法”
董誌兆彎下腰挽著褲腿,“娘,不用心事了,這事過去了。誌聞,你以後不要衝動,有些事你回家跟爹娘商量下,自己跑出去能不吃虧”
董母也說是,又叮囑了幾遍,以後彆惹閆麻子和老兩那樣的人。
董誌聞聽得有點兒不耐煩,小手指摳了摳耳朵,“娘,雙寶叫我去網知了了。”
“看著點腳下,青草青稞的。”董母叮囑著,“彆忘了回家吃飯啊。”
隨意嗯了聲,董誌聞便跑沒了影兒。
這邊,董誌兆和董淑蓮把大竹筐綁到小推車上,準備推回家去。回去有上坡路,所以董誌兆在後麵推著小車,董淑蓮找了繩子拴在小車前麵,幫著拉。
一個上午過去,這一片地的玉米收完了,秸子留在地裡,等著曬乾之後在拿回家當柴燒。
中午,董家的人簡單做了午飯,過後就歇晌。董母在東間睡著了。
西間,董誌兆也想躺下睡一會兒,可是江珮在這裡,讓他覺得有些不自在,雖說兩人晚上是在一個炕上,可那是夜裡,彼此都看不見彼此。這樣大白天的,你當著人家麵躺著,有點尷尬。
江珮沒在意到董誌兆想什麼,洗乾淨手,回頭看著人坐在炕頭上,她也坐下。
“嫂子,你睡了”董淑月敲了下門。
“沒有。”江珮走過去開門,“怎麼了”
“嫂子,你出來,我有好東西給你。”董淑月探進頭去對著大哥一笑,拉著江珮到了正間。
江珮看著正間地上支著繡花架子,心想這是董淑月想讓她教著繡花。“又領了活兒了”
“嗯,想趕在開學前做出來。”董淑月從褲兜裡摸出一把糖塞到江珮手裡,“上次跟你說的,領了錢給你買糖吃的。”
攤開手心,江珮看著用黃色糖紙包著的高粱怡,差不多七八塊,手指一捏,軟軟的。
“糖”她來到這個世界,第一次看到這邊的糖,和自己那邊的不一樣。
“我托欣姐從鎮子上捎回來的,你吃完了我還有。”董淑月笑著道。
江珮看著這個董家的小姑娘,的確是個機靈聰明的,知道要人家幫忙,給人家一點甜頭吃。她也不藏著掖著,直接開口,“我看看你這次領的什麼活兒”
“被單。”董淑月走過去坐下,推給江珮一個小凳子,“就是在四個角繡上月季花。”
這個地方還真是喜歡月季花,被單,枕套都繡。江珮這樣想著,剝了一塊糖送到董淑月麵前,“你也吃一塊。”
眨了眨明亮的眼睛,董淑月捋了捋辮子,總覺得這個嫂子變了。變得聰明了,也叫人喜歡了。
“謝謝嫂子。”董淑月接過高粱怡送進嘴裡,衝著江珮笑了笑,“你幫我看看,這個花怎麼繡才快”
江珮也吃了一塊糖,咬了兩下,軟軟的,甜甜的,糖果表麵的那層糖衣碰到口水就融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