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慶說, 他奶奶的那根魚針養了一百五十年了,那還是奶奶的叔祖給的。”董誌兆拉著江珮進了屋,“以前老人家在海上是跟船的先生。那黃盆魚,必須是端午節打上來的。”
這些話,江珮以前聽老郎中說過, 說是黃盆魚針劇毒,隻有端午節這天, 毒是最弱的。這還不行, 魚針必須用藥物養著, 不然還是能毒死人, 而不能救人。
董誌兆又道,“胡慶說, 下次來就帶著過來, 到時候試試。我有時候覺得這種事情挺不可思議的,真有養了一百五十年的魚針?”
“有啊。平時就把魚針埋在朱砂和白糖裡養著, 它的毒就會越來越弱。”江珮道, 這可是她親眼看到的, 的確是神奇的一件事, 沒親眼見過,很少有人會相信。
董淑蓮見哥嫂回來了,便回了前屋做飯。
老屋這邊,董誌兆說早飯他來做,讓江珮去了東間休息。
早飯過後,天氣依舊沒有好轉, 一輪昏黃的日頭在雲層中時隱時現。董誌兆搬出自行車,想要去村裡一趟。宅基地的事當然要跟父母隻會一聲。
正好江珮每天也要去前屋看看,兩人便一起過去了。
董卓上夜班,正好吃完了飯,坐在炕頭上抽煙,工作服胸前的地方,被煙灰燒了幾個小洞。
董誌聞現在會幫著董誌兆去石場裡看著,雖然大多時候是跑去山上或是哪裡玩兒。
對父母說明了來意,董誌兆看了看牆上的掛鐘,想著立即動身去下村。
“宅基地?在下村?”董卓夾下煙卷,一股煙從口鼻冒出,“怎麼又想蓋房子了?”
“老屋舊,也小,窗戶還是老式的,正好村裡批宅基地,就想要一塊。”董誌兆道,“先批下來,等明年開春蓋。”
董卓皺著眉頭,“蓋房子要花不少錢,磚瓦,泥瓦匠。”他重新抽了口煙,“我也想明年在旁邊蓋一間廂屋。”
“錢的事不難。”這些董誌兆都算過了,石場的石頭銷路隻會越來越好,所以錢不是問題。
“為什麼一定要去下村?在原來老屋的地方蓋,不行?”董卓又問。
“那裡出去更方便一些,地勢也平坦。”董誌兆道。
“不是想離開北山村,遠離我和你娘?”董卓掐滅了煙頭,煙灰缸裡一縷殘煙。
董誌兆一怔,“爹,您這是說哪裡話?我怎麼會是為了遠離你跟娘?咱村裡不是有不少人在下村蓋房子嗎?”
“我看就把老屋推到,在原來的地方蓋就行了。”董卓道,“離著老人近,什麼事也可以幫著。”
“那村裡的宅基地不要了?”董誌兆問。
“有地方蓋房子,要什麼宅基地?”董卓有些不耐煩,“蓋在下村,家裡的地不用種了?到時候找個人都找不到!”
“下村離得也不遠,騎著車子來回也快,再說我白天都在石場,找我的話,讓小聞跑一趟就行了。”董誌兆道,心裡並不讚成爹的意見。“再說多一塊宅基地,就是多一塊地皮。這都是自己的了。”
“我覺得不行!”董卓一擺手,“搞了個石場就不知道自己姓什麼了?你也不想想,誰把你養大的,現在翅膀硬了,就不聽家裡的話了!”
董誌兆垂下眼簾,他的決定不會變,宅基地要,老屋也不會推到。
“大清早的,喊什麼呀?”董母忙道,“親生父子,見了麵就吵吵。看看都幾點了,還不去石場,你不去人家不乾活兒怎麼辦?”
一場父子對話鬨得不歡而散。董誌兆和江珮回到老屋,自行車就支在院子裡。
“爹說不行,不讓在下村蓋房子。”董誌兆看著江珮,想問著她的意見。
“為什麼不蓋?”江珮也聽到了一些,董卓有時候是根本不講道理,固執的堅持己見,總認為他的想法是對的。
“你說的對,一定要蓋,還要蓋最好的。”董誌兆拉著江珮到了自行車旁,一把把她抱到後座上,“走,咱倆一塊去。”
“我不去了。”江珮掙紮的要下來,被董誌兆製止,推著車子便出了門。
出了院門,董誌兆直接跨上自行車,腳下一蹬,是個下坡路,並不費力。
“到了村口再騎,這坡很陡的。”江珮抓緊董誌兆的腰。
“不用怕。”董誌兆回頭一笑,“我的技術很好的。”
江珮低頭,不由想起昨晚,臉上有些燙。
到了村委,就是一個大院子,裡麵兩間平房。江珮在外麵看著車子,董誌兆去了一間屋裡辦手續。
天氣冷,風刮著院子隔壁的一排楊樹,葉子嘩嘩的落下。學生們朗朗的讀書聲傳來,村委隔壁是一座小學。
“江珮,你怎麼來了?”董大爹騎著自行車進了院子,跳下車來,方正的臉上,與董卓五分相像,頭頂上一定舊布蓋帽。
“大爹,董誌兆是來批宅基地的。”江珮回道。
“先彆讓他批,我這裡有……”董大爹還沒說完,便見董誌兆拿著一張紙從屋裡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