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隕星山連綿不斷,高聳入雲, 自鎮遠侯戰死在這個地方後, 這個地方的霧氣便終年不散, 遮去了原本修好的供大軍行走的道路。
山路難行,又有霧氣, 再加上鎮遠侯與十萬英靈埋葬於此,為了不打擾他們的長眠,夏軍便極少走這條路了。
不止夏軍,北狄做賊心虛,也不敢輕易踏足此地。
程彥絲毫,若不是許裳為了掩人耳目, 走了這條路, 北狄為了抓許裳,攻取方城,否則以北狄對鎮遠侯的敬畏, 隻怕他們一輩子都不敢再度入隕星山。
急行軍行至隕星山的山腳下, 程彥眯眼瞧著前方連綿不斷的山脈, 心頭突然生出一個念頭。
北狄的主力軍少說也有十萬,她這隻有兩萬兵馬, 縱然再加上許裳的萬餘兵馬,也不是北狄的對手,最好的辦法,是向方城求救。
邊關的城池,都是全民皆兵, 方城也不例外,那裡的糧草即將用完,固守不出,也未必能擋得住北狄的主力軍,倒不如棄城而出,先將婦孺老人遷往雍州,把剩餘的兵卒將士們與他們的兵馬合在一起,才有希望從北狄主力軍的手上救出許裳。
北狄此次用兵,意在攻取方城,他們見方城的軍隊傾巢而出,多半不會與他們死戰,而會且戰且走,往方城而去,趁機奪取方城。
方城是軍事重城,戰略位置極其重要,可如今舍棄方城,是他們能做出的最優選擇了。
當然,更重要的原因是哪怕他們不舍棄方城,以他們的人馬,也攔不住北狄的大軍,還不如將方城的居民與將士提前撤出來,吸引北狄攻打方城。
這樣一來,北狄的主力軍全在攻打方城上麵,無心回援雲城,她的母親奪取雲城的希望才會更大。
雲城換方城,再將許裳救出來,這門生意可以做。
這般想著,程彥把自己的想法說給李夜城聽。
李夜城眼底閃過一抹訝色,道:“你從未來過邊境,更沒有來過軍營看士兵演練,竟也懂得如何用兵?”
他們的兵力完全劣勢,救出許裳的可能性並不大,他心中並無萬全之策,甚至就連身經百戰的李淑,都默認他們有死無生,其作用隻是拖住北狄主力,讓她奪取雲城。
在這種情況下,程彥竟然還能想出這樣扭轉戰局的辦法,甚至不僅僅是扭轉戰局,若是布署得當,他們還有可能會轉敗為勝。
李夜城平日裡並不是一個多話的人,更不是一個愛誇讚人的人,今日驚歎於程彥的謀劃,忍不住多說了兩句。
程彥被他誇得有些不好意思,便道:“其實也不是我想出來的。”
“之前與李斯年談話時,他便主動提起過邊境的形勢,說北狄必然會取方城,若方城抵擋不過,可用這個法子,一來保存實力,二來也能困住北狄奪取雲城。”
“用方城來換雲城,咱們並不虧。”
如今想來,今日的局麵,與李斯年當時講的一模一樣。
程彥心中感慨,忽而有些想念那個恍若謫仙的少年。
他不在邊關,不曾與北狄對戰過,便能知曉北狄的用兵意圖,若他在這,想來會有更好的解決辦法。
隻是不知道,若他在此,會該如何應對?
程彥心頭一動,按照李斯年的思維去想北狄的排兵布陣。
金烏西墜,夜幕徐徐登場,點點星光指引著大軍前方的道路。
看著前方被濃霧遮掩著的山峰,程彥忽而想起了什麼——若李斯年在此,絕不會這般輕易放過北狄。
以他的心思手段,縱然北狄的兵力數倍於夏軍,他也會讓北狄脫層皮。
李夜城碧色的瞳孔幽深:“李斯年?”
說起來,李斯年還向他提過另外一件事——龍城衛家。
李斯年說,隻要找到龍城衛家,威脅大夏邊境數百年的北狄便不足為慮了。
他知道李斯年有經天緯地之才,他幾次立下戰功也少不了李斯年的指點,他哪怕不大喜歡李斯年的狠辣行事風格,也對李斯年的話頗為上心。
自他來到雍州城後,派出了無數個斥候去查龍城衛家的所在,可惜一無所獲,直至今日,他也不曾得到半點關於龍城衛家的消息。
或許龍城衛家隻是一個傳說,真正的衛家,早就消失在曆史的塵埃中。
李夜城的眸光閃了閃,召集斥候,讓斥候往方城送信,讓方城的人全部遷出方城。
斥候走後,李夜城餘光掃過程彥。
前方有濃霧,大軍的行進速度並不快,她騎在馬上,眼睛亮亮的,瞧著手裡的羊皮地圖。
可她的馬術不及許裳,又因一心二用的緣故,有好幾次險些從馬上摔下來。
李夜城扶了扶她的肩膀,免得她掉下來,道:“你發現了什麼?”
若不是她想到了什麼,以她的惜命程度,絕不會在馬上做這麼危險的事情。
程彥抬起頭,長長睫毛斂著的瞳孔比星辰還要亮,狡黠一笑,道:“或許,咱們還有彆的辦法。”
“快過年了,北狄來都來了,不留下點東西怎麼成?”
李夜城蹙眉道:“你的意思是?”
程彥指著地圖,問道:“哪條路離方城最近?”
她雖然想到了辦法,但到底是第一次來這裡,具體怎麼去實施她心中的想法,還需要李夜城這個好向導與一騎當千的絕世悍將。
李夜城指了一條路,道:“這裡。”
話音剛落,便想起了程彥的打算,道:“你是想在這裡設伏?”
“是,但也不是。”
程彥道:“我們知道這條路離方城最近,想在此地埋伏北狄,北狄的謀士也能想象得到。”
“派五百人,在這裡假意設伏,讓北狄誤以為我們於此地埋伏了人馬。”
程彥抬頭又問李夜城:“離方城第二近的路是哪一條?”
李夜城眉頭微動,看了看程彥,隻覺得運籌帷幄的她,整個人似乎在發光。
“是這裡。”
李夜城的聲音無意識地柔和幾分。
“那我們便在這裡設伏。”
程彥笑道:“你們總說,給你們製造的諸葛連/弩雖好,可惜太過笨重,隻能在守城的時候用一下,與北狄打野外會戰的時候完全用不到。”
“我瞧著,今日就該派上用場,發揮諸葛連/弩真正的實力。”
北狄胡人甚少穿重甲,以速度快、來去如風聞名天下。
她雖然從水下梁王宮裡帶出來了精鋼和諸葛連/弩的製造方法,但在軍中推行的並不好。
原因是精鋼比尋常的鐵甲還要重,一旦穿上,勢必要影響戰馬的速度,夏軍雖然奪回了天山牧場,但那裡的戰馬多被北狄搶掠,留下的戰馬並不多,隻夠給精銳部隊使用,普通戰士用的仍是比北狄慢一些的戰馬。
馬的速度本就比不上北狄,他們哪裡還敢穿精鋼造就的戰甲?
隻有李夜城的先鋒軍,才是精鋼加良駒的配置。
至於諸葛連/弩,那就更不用說了,效果雖好,可背在身上卻頗重,除了李夜城的部隊配備了諸葛連/弩,剩餘的連/弩,大多安置在城樓上,用來守城用。
李夜城頷首,道:“兵分兩路,你帶人去設伏,我去找許姑娘。”
這樣一來,無論北狄會不會上鉤去攻打方城,設伏的程彥都不會有生命危險。
“換一下,”程彥笑笑道:“你的部隊配的有諸葛連/弩,若換了其他部隊去設伏,他們不熟練不說,隻怕還會弄巧成拙。”
“可是——”
“沒有可是。”
程彥打斷李夜城的話,聲音清脆,但也堅定:“他們一定會去攻打方城的,我和裳姐姐都不會有危險。”
“更何況,你設伏之後,還有更重要的事情去做。”
北狄與夏軍不一樣,他們是以戰養戰的打法,在與夏軍作戰的時候,他們通常不會帶太多的糧食,而是打到哪,吃到哪。
這種戰術有利有弊,利是來去如風,隻要他們夠快,夏軍便追不上他們的腳步。
但弊端也很明顯——一旦糧食用儘,便是軍心渙散,不戰自敗。
一個人去樓空沒有任何補給的方城,北狄們守不了多長時間的,更何況,雲城那裡還有李淑的大軍在攻打。
雲城可比方城重要得多了。
沒有糧食,雲城受困,北狄多半會棄城而逃。
所以程彥準備在他們回援雲城的路上讓李斯年設下兩路伏兵。
第一路,隻是佯做攻擊,第二路,才是真正取北狄性命的伏兵。
北狄早在取方城的路上便已經遭遇了李斯年的伏擊,此次回援雲城,必會留個心眼,李夜城貿然追擊,隻會損失慘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