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報紙(1 / 2)

鹽政一事,雖說不能立竿見影,但是沿途去找康熙的途中,戈柔特意停下來關注了一下百姓吃鹽的問題。

鹽乾淨許多,也便宜了許多。

雖然隻是一小步,但是長此以往,待以後報紙發行,她相信,以後會越來越好。

戈柔跟康熙實在山東彙合的。

“皇阿瑪,兒臣幸不辱使命,這是兒臣的折子,請皇阿瑪閱覽。”

康熙其實已經知道了戈柔做的那些事,心中很滿意,有勇有謀,手段雷厲風行,頗有他年輕時的風範。

“做的不錯。”

這句話,這幾年康熙都不知道說了多少遍了,可是每一次,康熙都是發自內心的覺得她做的好。

隨即康熙又跟戈柔說了一些事,戈柔聽著,隨即說了一下自己的想法,康熙時不時點頭,然後跟她討論。

康熙的事說的差不多了,戈柔就把報紙的事跟康熙說了。

“皇阿瑪,兒臣回京後想組織人辦官報。”

“官報?”

“就是另類的邸報。”

康熙來了些興趣:“你仔細說說看。”

邸報最早起源於漢朝,定期把皇帝的諭旨、詔書、臣僚奏議等官方文書以及宮廷大事等有關政治情報,寫在竹簡上或絹帛上,然後由信使騎著快馬,通過秦朝建立起來的驛道,傳送到各郡長官。

到宋朝正式有了名稱,一直延用至今,能延用至今,必然有可取之處,要不然早就被淘汰了。

戈柔說了一下她的想法。

“皇阿瑪,兒臣是這麼想的,如今有了蒸汽火車,雖說還不能普及到平民百姓,但是未來全國各地方府州,縣城,必然都有火車站點,到時候普通百姓想要去彆的地方,並非不可能,交通方便,信息也就流通,這樣必然能夠讓政令更加通達,但是兒臣覺得還不夠,兒臣想辦一份官報,作為朝廷直接對百姓的聲音。”

“其實曆朝曆代都有不錯的政令,但是很少能回真正惠及到普通百姓什麼,兒臣覺得這樣不妥,邸報隻對各地方官員開放,普通百姓也隻能從當地官員口中知道朝廷下的政令。”

“皇阿瑪,您看這個。”說著,戈柔遞給了康熙一份卷宗,上麵是她前不久讓人查到的一些東西。

裡麵記載了近十幾個縣城的知縣對當地百姓征收的糧食稅。

康熙好麵子,也因為在漢人多的土地上當家不夠自信,每當有災禍時,他總會下令減免,甚至全免當地的糧食稅。

戈柔給他的這等卷宗上記載的這些地方,那麼年份康熙還記得自己全免了當地的賦稅,可當地百姓仍舊交了不下於往年的賦稅。

這樣的事情戈柔隻查了就近的幾個地方,這還都是些比較繁華的地方,在偏遠苦寒之地,政令不通,百姓如何生存,其實全賴當地官員的一句話罷了。

當官的有良心,百姓日子好過些,當官的沒良心,百姓日子也就艱難些。

自古以來,這算是常態。

康熙未必不清楚,隻是水至清則無魚,想要人人都是大清官,哪那麼容易。

隻是親眼看到這些例子,觸目驚心,還是忍不住心驚,這些人真是膽大。

“皇阿瑪,兒臣說句膽大妄為的話,自古以來,朝代更替,雖然有帝王無能不作為,但是跟政令不達也不無關係,很多末代王朝,農民起義,為何會農民起義?再笨的帝王也知道把底層百姓逼急會出事的,可還是有,無非就是那些用來安撫民心的銀子被貪了……”

戈柔說了許多,不是什麼深刻的大道理,到句句都是實在話,康熙聽進去了。

是啊!自古以來,政令不達一直都是問題。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