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史慈找到援兵之後片刻不停返回青州,張遼在中山郡老實了大半年,好不容易有機會出門,興奮程度比小霸王有過之而無不及,隻是他得顧忌他的形象,不能像半大孩子那樣沒個正形。
五千兵馬浩浩蕩蕩跑出冀州,所到之處賊匪遁形,不等他們抵達北海國,聞到風聲的黃巾賊就做鳥獸散,連正麵交鋒的機會都沒留給他們。
張遼和孫策來到北海國,看到城外安安靜靜什麼都沒有正失望著,太史慈就黑著臉從城裡打馬出來,看樣子像是剛發過火。
他成功搬來救兵解了北海之圍,難不成有人在這個時候招惹他?
張遼朝孫策使了個眼色,兩個人把怒氣衝衝的太史慈攔下來,勾肩搭背哥仨好的詢問城裡發生了什麼事。
孔融再怎麼沒本事,也不能在短短幾天的時間就讓黃巾賊打進城,他們來時得到的消息的確是黃巾賊自己跑了,現在都昌周邊連個賊影子都沒有,城裡應該已經安穩了才是。
還是說,孔北海也是表麵一套背後一套,讓他們太史兄弟出門求助,回頭困境一解就立刻翻臉不認人。
孔文舉名聲向來不錯,應該不會乾出這種事情吧?
張遼孫策心裡嘀咕,他們倆對太史慈的印象都很不錯,他們家主公也覺得這人能用,讓他們想法子把人帶到冀州,既然主公已經發話,彆管太史慈知道還是不知道,在他們心裡這家夥就已經是自己人了。
他們自己人隻能自己欺負,除了他們家主公,誰都彆想給他們甩臉子。
孫策仗著年紀小,趁現在乾什麼都能說自己年少不懂事,說話很少繞彎子,“子義莫氣,有什麼事情和我們說,誰惹你我們一起去揍他。”
張遼咧了咧嘴,跟著一起名為安慰實則上眼藥,“孔北海頗有政名,現在都昌剛剛安穩,各種事情都要他費心,有什麼做的不妥情有可原,不知道城裡發生了什麼,讓子義氣成這樣?”
太史慈聽到他們倆的話,欲言又止。
他自己倒沒什麼,他又不是北海國的官吏,隻是看在母親的麵子上前來相助,有什麼不合心意再離開就是,反正他離鄉多年,自己一個人在外麵也習慣了。
可他大老遠的跑去冀州,原冀州仁義,派出手下精銳隨他回青州救急,不說讓孔北海多感恩戴德,至少要道聲謝吧。
結果可好,那人聽到救兵來自冀州不說道謝,反而當場變了臉,說什麼他的信不是送往冀州,而是送往平原國。
如果信是送往平原國,原使君看信的時候不可能看不出問題,現在救兵都送來了又說這些,仗著他沒法立刻到中山把信拿回來對峙是不是?
他離開都昌之時情況危機,從平原國一路到達鄴城,在鄴城等了兩日又前往中山,見到袁使君後立刻往回趕,生怕圍在都昌城外的黃巾賊喪心病狂傷害城中百姓。
青州黃巾肆虐,那些賊人之前大量湧入青州時就殺人放火無所不為,不少地方慘遭屠城,以都昌城裡的那些兵力,根本抵擋不住管亥手下的黃巾軍。
他好不容易解了北海之圍,現在卻來說什麼他找錯了援軍,這不是故意折騰人是乾什麼?
太史慈根本不相信孔融的說辭,信是孔融身邊的人給他的,話是他的親信傳的,青州到處都是黃巾賊,平原國的情況不比北海國強多少,找借口好歹找個站得住腳的借口。
他離開家鄉後渡海去遼東謀生,對天下大勢不說了如指掌,也是能說上來幾句的,冀州兵馬對青州來說是外人,平原相劉備是幽州牧公孫瓚的人,幽州兵馬對青州來說就不是外人了嗎?
張文遠帶兵遠道而來,糧草什麼的全部自帶,孔文舉不讓他們進城,還要說他們來青州欲圖不軌,這讓他怎麼和那些兄弟交代?
太史慈怒火中燒從城裡出來,本來就不知道該怎麼和這些被拒之城外的兄弟說,被張遼和孫策這麼一“安慰”,愧疚感衝上來,八尺高的漢子直接紅了眼。
張遼和孫策被他的反應嚇到了,他們倆隻說了幾句話,怎麼就把人弄成這樣了呢?
倆人忙不迭道歉,雖然不知道錯哪兒了,但是先道歉總沒錯,沒準兒哪句話說對了人就沒事兒了。
太史慈心情更加自責,內疚看著根本不知道發生了什麼的張遼孫策,猶豫了好一會兒還是把真相告訴他們。
這裡是青州,張文遠他們的兵馬再怎麼精銳也不能和北海一國為敵,如果被人刻意切斷糧草,這五千兵馬怕是都要折在這裡。
小霸王睜大了眼睛震驚不已,反應過來這人說的是什麼意思後,火冒三丈氣的不行,“豈有此理!”
求救信還能找錯人,他怎麼不說閻王爺奪命的時候不小心找錯了人把他那麼大個禍害給留在人世間了呢。
老爹說的果然不錯,人不可貌相,傳出來的名聲大部分也都名不副實,一個二個的都是被吹捧吹來的,誰信誰是傻蛋。
張遼麵上如出一轍的氣氛,仔細去看眼神卻有些飄忽。
虎崽子出來的時候隻顧得激動,其他什麼事情都左耳朵進右耳朵出,有些事情主公就沒和他說,比如送到他們府上的求救信很有可能是被人掉包之後的信,傻小子就還不知道。
幸好不知道,傻小子不像他這麼見多識廣,演技肯定也比不過他,這樣真情實感的生氣再好不過,畢竟再卓越的演技也比不上下意識的真實反應。
孫策罵罵咧咧想揍人,太史慈心裡更加愧疚,張遼作為援兵主將,頗有大將風範的拍拍他們倆的肩膀,讓他們不要把事情放在心上,“既然孔北海說我們心懷不軌,我們先離開便是,接下來的事情由我家主公親自派人和孔北海交涉,若孔北海欺人太甚,我家主公也不是軟弱無能之輩。”
太史慈捏緊拳頭,事到如今,他說什麼都不妥。
張遼把想要開口的孫策拉到旁邊,攬著太史慈歎了口氣,“我等回中山給主公複命,子義接下來還留在孔北海身邊嗎?”
孔融這次做事兒實在不地道,如果真的留在北海,他們站在對立麵,以後可能會在戰場上想見。
雖說都是各為其主,但是以前能一起喝酒吃肉的朋友變成兵刃相向的敵人,心裡總會有點不舒服,子義肯定也是這麼覺得吧哈哈哈哈~
太史慈低著頭,臉色很是不好,“大丈夫在世,當立不世之功,這青州,不待也罷。”
張遼真誠的看著不打算留在青州的心新朋友,“子義好誌氣,如今這天下戰亂不斷群雄並起,好男兒當建功立業,為百姓謀太平,子義之勇鮮有能及,遼與子義一見如故,不知子義覺得我主如何?”
彆糾結彆猶豫,過了這個村兒就沒了這個店兒,兄弟,來嗎?
太史慈這些年也算見多識廣,當然能看出冀州的情況比其他地方都好,隻是剛出了這檔子事兒,他怎麼有臉去投靠原使君,“慈已犯大錯,無顏再見原使君。”
張遼一看有戲,立刻再接再厲,“子義此言差矣,之前孔北海的錯,何苦往自己身上攬?”
孔融和焦和沒有達成一致,和他這個送信的人有什麼關係,他能在黃巾賊的層層圍困下突破一路來到中山已經不容易,這件事從頭到尾,他一點錯處都沒有。
小霸王被隔絕在悄悄話之外,看著張遼神神秘秘的模樣,平複了火氣後知後覺反應了過來,是哦,主公讓他們想辦法把太史子義帶回冀州,這不就是個好機會嗎。
太史子義本就不是孔融麾下將領,也沒聽說他要投奔哪個牧守,他們家主公禮賢下士廣納人才,這人已經見到冀州和青州的差距,總不能略過他們家主公去找彆人。
如果連他們家主公都看不上,這世上還有哪個英雄能被他看上眼?
孫策在心裡嘀咕,蹲在旁邊托著臉不耽誤張文遠來耍嘴皮子,同時琢磨著該怎麼讓孔融知道他這次招惹的是個不能招惹的人。
他們家主公遠在冀州好心給他解圍,可不是讓他蹬鼻子上臉覺得天底下誰都得順著他的心意。
五千兵馬不是少數,亂世之中七八百人已經能拉起大旗成為一個勢力,張遼這五千精銳兵馬,對整個青州來說都是威脅,孔融不滿太史慈請來冀州的兵馬解北海之圍,要不是擔心這些人惱羞成怒強攻進城,他甚至想立刻以國相的名義將他們驅逐出北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