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林、王、許這三人,都是他臨時拉攏過來的,讓他們各自擔任左中右三軍將軍,純粹是權宜之計。
如果有可能的話,孫成立以後會毫不猶豫的奪取他們的兵權。
那四十多精銳騎兵,還是得親自掌控才好,要不然他不放心。
\b後續羅誌學和孫成立還有林、王、許三人商量了一番後續行軍計劃後,羅誌學這才退了下來,準備按照孫成立的吩咐去挑選自己的親兵了。
此時,孫成立身邊的一個心腹親兵也快步跟了上來,隻見他帶著一臉的笑容道:“羅軍師,小的這才帶您去選人,大將軍已經吩咐了,那波人裡隨你選,而且大將軍還說了,如果那些人你還看不上,也可以去三軍和親軍裡挑人。”
三軍挑人?還可以從親軍挑人?
這種事聽聽也就算了,左右中三軍也就是以前的李同林親兵隊,現在四十多人分成三軍,分彆讓林冬生、王大壯、許河率領,去那裡選人就是等於直接挖他們三人的牆角。
人家就算不直接翻臉,估計也會對羅誌學有成見。
再說去那裡選人,誰也不知道那些人是他們的心腹啊,這要是選了個對方的心腹過來,豈不是被他們埋下釘子了嘛。
而親軍就更彆指望了,親軍也就是孫成立以前的親兵,那都是孫成立的心腹,他挖過來同樣是會有後患的。
不過雖然想到了這一層,但是羅誌學卻是沒有說出來的打算,而是樂嗬嗬道:“如此大善!”
說是這麼說,但是羅誌學已經打定注意,就從那些重新投奔回來的騎兵裡選足四人。
他們以前都是費秉才和刀疤的人,這重新投奔回來後連個靠山都沒有,要說他們心裡沒點忐忑不安是不可能的。
此時自己把他們招募過來,也能讓他們安心。
這是一拍兩合的事,自己犯不著再去挖林王許三人的牆角,更不用去弄幾個孫成立的嫡係親兵帶在身邊。
孫成立的親兵帶著羅誌學一路前行,路上滿臉笑容,言語間對羅誌學都有些討好了。
而這個親兵以前對羅誌學可沒怎麼熱情。
為什麼會這樣羅誌學自己很清楚。
很簡單,因為他上位了,成為了這支義軍裡的軍師,而他這個軍師可不是話本裡那種隻能出上中下三策的軍師,而是具體負責管理營務、輜重等事務,有實權的軍師。
如此情況下,這個親兵對羅誌學態度大改也是理所當然。
這一場奪位之爭裡,當上了老大的孫成立自然是最大的贏家。
而第二贏家那就是羅誌學了,至於林、王、許三人,說實話隻要他們不犯傻,不管是誰當老大,他們都會獲得現在的身份地位,誰讓他們手握四十多精兵呢。
不說其他人,且說羅誌學自己。
現在他正式成為了這夥義軍裡的軍師,除了給孫成立在軍務上出謀劃策外,他的主要日常事務其實還是負責管理營務以及輜重事務。
同時孫成立又準許羅誌學挑選四人作為親兵。
這也徹底意味著羅誌學從此以後就成為了這支義軍中的高層之一,而且地位不低。
就和以前李同林時代的孫成立一樣。
隻不過現在這支義軍已經隻剩下六十多人,整體聲勢已經和李同林時代相差甚遠。
想當初,李同林當大將軍的時候,麾下可是有一百大幾的騎兵,再加上一千五百多人從流民中招募的士卒。
但是後來李同林為了突圍,遣散了所有的流民士卒,隻帶著一百大幾的騎兵突圍。
隨後又遭到陳治邦所部的攔截,突圍之戰中死傷了數十騎,又有數十騎在突圍中趁亂脫離了隊伍獨自逃命。
剛才的一番奪位之戰又死傷逃亡了幾個人。
這麼一來,現在也就隻剩下六十多人了。
好在這六十多人裡,除了羅誌學這個書生以及他帶著的林啊魚這個孩子外,剩下的全都是官軍出身的邊軍騎兵,整體實力並不弱。
按照羅誌學的想法,後續找個地方好好修生養息,再屯點糧食弄點武器之類的,前途還是有的,未來還是光明的。
在這個持續發展的過程裡,羅誌學已經是打定注意要持續掌控更多的兵力,最好後頭再弄出個屬於自己管轄指揮的輜重營,就和當初的孫成立一樣。
如此,未來可期!
當然,這都是以後的計劃了,現在嘛,當務之急是選出來四個親兵出來。
雖然隻有四人,但這可是他第一批歸屬他麾下的親兵,容不得半點馬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