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水村規模不大,從現存的房屋乃至房屋廢墟來看,以前估計也就二三十戶左右的山民,隻是如今這些山民早已經不見了蹤影。
殘存的房屋裡全都是茅草木屋,並且很多保存的並不好,其中一間最大,保存的最完好的自是孫成立住了。
而剩下的房屋裡還有幾棟稍微大一點,保存好一些的則是羅誌學、林冬生、王大壯、許河等人瓜分了。
至於普通士兵們,自然是隻能多人擠在一起剩下一些破爛茅草屋裡。
房屋緊張之下,羅誌學還能占據一棟保存完好的房屋,自然是說明了他這支義軍之中的地位。
不說僅次於孫成立,但至少也是和林冬生、王大壯、許河這三個左右中三軍將領相當。
不過羅誌學自然是會滿足現在的這種破爛茅草屋,也不希望看著這麼一大群人擠在破爛不堪的茅草木屋裡。
所以第二天一大早,羅誌學就開始安排人手開始修繕營房了,好歹要能遮風擋雨不是。
除了修建營房外,羅誌學更加關心的還是修建寨牆和外圍關卡!
營房破一點頂多就是受點苦,但是沒有牢固的寨牆以及外圍扼守要道的關卡,一旦有不壞好奇的敵人打上門來,那可是要命的。
\b為了更好的修建穩固的寨牆以及外圍關卡,修建防禦設施,羅誌學安排好營房修繕事務後,就帶著安永開始圍著三水村轉悠。
三水村的原有村落規模不大,房屋也是東一間、西一間沒什麼規劃,隻不過為了防備外來流賊或野獸,以往的山民居住的還是比較集中的。
一群散亂的茅草木屋的外圍,則是有著一道不過一米多高的簡陋木籬笆圍欄,而且修的很破爛,有些地方甚至已經傾倒,原先用的材料也不都大棵的樹木,而是樹乾夾帶著樹枝。
這種木籬笆哪怕是保存完好,也就隻能防備一些野獸進入,根本沒什麼實際的軍事防禦功能,哪怕連毛賊都擋不住,人家隨便一翻就過去了……
而現在破破爛爛過後的木籬笆就更不堪用了。
而木籬笆之外,則是一片原先山民們開墾的農田,這片農田的地理條件還是挺不錯的,基本上都是在山穀的溪流周圍。
而且這地方的溪流還不是一條,而是陸續有兩條小溪流彙入,最終三條小溪流在村口位置彙集成了一條小河,約莫有三四米寬。
而那些農田,基本上就是圍繞著這三條溪流周邊,以前的山民們還在小河上築壩修溝,用河水進行灌溉。
站在村口往外看,羅誌學也能理解為什麼這地方被稱之為三水村,也能理解為什麼以前這裡有山民彙集了。
有著這三條從山上流淌而下的溪流,足以為周邊的農田提供澆灌和生活用水,隻要舍得付出足夠的力氣,這片小山穀收獲的糧食足以養活數百口人,而且這地方位於深山,估計也沒官府跑過來找他們收稅。
所以儘管大山裡的生活會比較困苦,但是想要求活還是可以的。
隻是以前的那些山民們倒黴催的遇上了翻地龍一夥人。
翻地龍他們跑過來後,直接燒殺劫掠,以至於村落裡的山民們死的死,逃的逃,除了少數被留下來取樂的年輕女子外,其他人一個都沒剩下。
不過有意思的是,原來的山民們雖然都不在了,但是那些山民們開墾出來的土地卻是沒有被荒廢,而是被翻地龍那些流賊們繼續耕種。
看來那些流賊是有打算在這裡長期經營的,要不然也不會繼續種田了。
如此一來也就便宜了孫成立、羅誌學他們,至少來了後沒看見一大片拋荒的土地,這後頭還能繼續接著耕種。
羅誌學估摸著隻要組織好人手耕種,再把水利設施弄好一些,後頭隻要不是運氣太倒黴遇上自然災難,那麼三水村裡的這些土地也足以為他們這些人提供足夠的口糧了。
看著這片農田,羅誌學覺得更有必要在外圍修建關卡。
因為這樣才能夠禦敵於村門之外,才能夠保護好這些農田以及農田上的糧食作物。
\b帶著這個想法,羅誌學帶著安永多繼續往外走。
三水村所在的地方,其實就是伏牛山中的一個小山穀裡,東南西北四個方向都是大山,隻不過南邊有山穀地形比較低,溪水得以往南流,最後也不知道流到那裡去,羅誌學估計著都有可能一路往南,最後彙合其他山中的溪流,一路往南去南召縣或往東去魯山縣。
但是,即便是南邊有山穀可供溪水外流,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南邊的地形好走,實際上相反,南邊的地形更難走,連路都沒有,隻有一片山林根本無法通行。
也許以後可以沿著河流開辟沿河的道路出來,但是現在嗎,那地方道路不通。
三水村唯一一條和外界相連的道路,乃是一條山民們自行開辟、繞來繞去的羊腸小道,大體上一路往東就可以翻過這一片群山,抵達附近地形比較平緩的丘陵地帶,和外界聯係。
以前山民們就是通過這條他們自行開辟的山道和外界聯係的,翻地龍他們殺進山來的時候也是沿著這條路,而羅誌學他們還是沿著這條小路進來的。
至於其他方向,根本就沒路可走,哪怕是一些山頭看似也比較平緩可以通行,但問題是沒路。
除非是硬生生從野草樹林中開辟出一條路來,不然的話,進出山水村隻能從東邊這條路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