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大丈夫本色(2 / 2)

東擄依靠重炮,強行攻破了塔山、杏山兩城,為鬆錦之戰奠定了獲勝的基礎。

反觀明軍裡大量裝備的各種小口徑,短身管的輕型火炮,在這一場明清決戰中表現的幾乎毫無作用,而少量的紅夷大炮也隻是用來被動守城,並沒能發揮決定性的成果。

到了崇禎末年,在火器運用上,實際上東擄已經大幅超過明軍了,再加上東擄原有的優勢騎兵、重甲步兵等,明軍抗擊東擄也就更加困難了。

說實話,能夠在東擄的優勢軍事壓力下,明軍還能在崇禎上吊自殺前力保山海關不失已經是很難得了。

不是明軍太渣,而是東擄有火炮……

好吧,這也是自欺欺人,堂堂一個玩了兩百多年各種火炮,連紅夷火炮都玩了幾十年的大明帝國,其火炮優勢竟然被東擄在短短十年不到的時間裡就趕超了……說出去都丟臉。

羅誌學是知道這年頭槍炮的重要性的,雖然他們如今隻是一夥小反賊,但是誰說反賊就不能使用槍炮的?

羅誌學可還指望著弄一批槍炮,回頭玩一波排隊槍斃呢。

孫成立他們這一夥人其實鎮守邊疆的時候,其實也是有使用火器的,比如三眼銃之類的他們都是用過的,不過後來調到內地剿賊,麵對一群連刀劍長矛都沒多少的流賊,他們也就逐漸沒再使用槍炮了。

因為用槍炮打流賊有點大炮打蚊子的感覺,不是浪費,而是你打不著……人家流賊根本不和你麵對麵打,見著你就轉身跑了……誰還傻乎乎等你把火炮拉出來,把火槍拿出來列陣啊。

官兵帶著火器剿賊,追都追不上還說什麼剿賊啊!

其次孫成立他們之前使用的三眼銃這種東西吧,看似是個火器,但是明末邊軍騎兵之所以喜歡用這玩意,那是因為這東西開火之後還能當錘子用。

這玩意用來對付東擄比較好用。

因為東擄多重甲,對付他們用傳統的刀或長矛等銳利兵器效果都不太好,反而用一些重型武器直接進行錘擊效果還要更好一些。

但是流賊呢,他們連盔甲都沒多少,用刀、長矛、弓箭這些傳統武器反而更好用。

久而久之,孫成立他們乾脆是沒在是用三眼銃這些東西了,而是隻用傳統的刀、長矛、弓箭。

所以現在孫成立他們這一行人裡,是沒有火器的。

不過這並不妨礙羅誌學想要弄火器部隊的決心。

現在唯一的問題是,羅誌學沒有槍炮,甚至連打造槍炮的工匠都沒有。

彆說打造槍炮的工匠了,就算是能修理刀劍長矛的普通鐵匠都沒有一個……

針對這個問題,羅誌學也沒有其他太好的辦法,直接是派人去周邊村寨打聽,看看那裡有鐵匠。

還彆說,鐵匠這種高級人才還真不好找的,伏牛山周邊的村寨愣是一個鐵匠都沒找著,隻找到了兩個木匠帶回來了而已。

不過羅誌學不死心啊,又是讓孫成立派人去大山邊緣甚至大山外頭去找,找到了也不用來回稟告了,直接把人帶回來就是。

至於怎麼把人帶回來,羅誌學就不管了。

孫成立也是知道鐵匠這種高級技術理工人才對他們造反事業的重要性,當即就是應了下來,並且委派了心腹王瞎子親自帶人走一趟。

不過短時間內是彆指望能看見鐵匠了。

而沒有鐵匠,總不能一直停滯著不修理武器,也不打造武器啊。

沒有鐵匠的情況下,羅誌學是準備親自上陣了。

他一邊忙著其他事,一邊也是仔細回憶各種有關鋼鐵,鑄造的知識。

在仔細回憶的過程裡,甭管有用沒用的但凡是想到了就先記下,等回頭再慢慢整理出來。

作為一個曾經生活在知識大爆炸的現代人,羅誌學腦子裡所記得的東西多而繁雜,平日不去想也不覺得有什麼,但是仔細一想發現知道的東西還挺多的,雖然絕大部分都不夠深入,知其然不知所以然,而且有著極大的缺漏。

但是即便如此,羅誌學在經過詳細的回憶後,依舊能夠找到不少有用,並且有大用的東西。

比如說重點回憶的鋼鐵類的知識。

要修理、打造武器嘛,在古代人看來興許這是什麼手藝活計,有著什麼百煉鋼等各種煉鋼秘法\b,鐵匠們都還采取師徒傳承,對打鐵煉鋼的小竅門秘而不宣。

但是在羅誌學看來,這玩意就是簡單的高溫熔化、鑄造成型、再添加適量的碳元素進而獲得硬度、韌性適中的不同類型的鋼材。

回憶思索了好幾天,把基本原理以及具體步驟梳理清楚後,羅誌學就指揮著安永多幾個人開始搭建風箱、爐了。

他要帶著人自行修理、打造武器。

畢竟做人不能太迂腐,總不能說沒了張屠夫就要吃帶毛豬,沒了鐵匠就要空手打仗u是。

羅誌學大不了帶著人多折騰折騰就是了,他還就不信搞不出來。

反正到時候具體動手打鐵的也不是他,而是安永多他們幾個……

他畢竟是個讀書人,動口不動手才是大丈夫本色!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