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鐵匠聽著羅誌學一副正兒八經的模樣和他探討打鐵煉鋼,鑄造火炮的事,而且時不時嘴裡還冒出來幾個自己聽不懂的詞彙。
他忍不住又仔細打量了羅誌學一番:
羅誌學此時一身藍色襴衫,頭戴方巾,手中還拿著一柄折扇,時張時合對著風箱、爐子等工具指指點點。
這打扮很正常啊,就是尋常讀書人的模樣,他以前見過的一些秀才老爺們都是這麼穿的。
但是吧,他總覺得這個衣服讀書人模樣的羅先生不像是個普通的讀書人。
嗯,不僅僅在於他是反賊窩裡的軍師身份,而在於他的言行。
因為,任何一個正常的讀書人都不可能和他如此正兒八經的討論打鐵造炮事宜,甚至還從懷裡掏出一個小本子,指著上麵的大炮、火槍圖樣說的有模有樣。
這個反賊口中的‘羅先生’有點怪!
不過,宋鐵匠也不是什麼愚笨之人,雖然覺得眼前的這個羅先生有些怪異,但是他卻是沒有出絲毫的異樣,而是一副老老實實的模樣和羅誌學商討著如此打鐵造炮。
哪怕隻是穿著一身襴衫,手拿折扇,哪怕他看起來隻有十六七歲的模樣,但是宋鐵匠依舊明白,這個羅先生依舊是這夥賊窩裡的軍師。
人家屁股後頭始終都跟著一個手持曆任,一看就知道孔武有力的賊兵呢。
再怎麼樣,這人也是反賊頭目啊。
宋鐵匠犯不著去惹惱這樣的反賊頭目。
所以宋鐵匠表現的很恭順,對羅誌學提出的諸多意見都是老老實實聽著,遇上一些實在聽不懂的詞,也會很委婉的詢問一二。
總體上,他們商談的還是比較愉快的。
通過這一番商討後,羅誌學也算是摸清楚了這個宋鐵匠的一些基本情況。
這個情況自然不是他的家庭、出身以及其他亂七八糟的,而是宋鐵匠的實力,或者說是他所掌握的一些鑄造火炮的方法。
這個宋鐵匠所掌握的鑄造火炮方法雖然他自己說的很玄妙,陰陽五行都給弄出來了,這不懂的人咋一廳還以為他要鑄造神兵呢……
但是羅誌學聽過後一琢磨,基本上就弄明白了這人的造炮方法就是泥範鑄造法。
這也正常,畢竟這年頭明末官方自行生產的火炮基本都是采用泥範鑄造法,人家宋鐵匠作為官府控製下的工匠會也很正常。
\b當了解到了這些後,羅誌學開口道:“宋師傅,方才我們說的都是一些輕炮、短炮,不知長炮你可會鑄造?”
宋鐵匠聽罷後道:“長炮?可是紅夷炮?\b這個我也鑄造過,魯陽關上的那兩門紅夷炮就是我造的。”
聽到這個肯定的回答,羅誌學也是鬆了口氣,這人既然會鑄造紅夷火炮,那麼後續的事就簡單多了,要不然的話他還得和此人長時間研究琢磨該如何把紅夷大炮給鑄造出來呢。
紅夷火炮,在崇禎七年的現在已經不是什麼新鮮貨色,人家明王朝官軍都已經裝備紅夷大炮幾十年了,並且經曆了進口、純仿製、改進仿製怎麼一條路。
進口的話,明王朝在過去幾十年裡,先後找葡萄牙人、荷蘭人等歐洲人進口過不同類的紅夷火炮。
雖然都稱之為紅夷火炮,但其實來自於不同的國家,其中有葡萄牙人以及西班牙人的銅炮,還有英格蘭人的鐵炮。
具體的大小、口徑、倍徑都不一樣。
不過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征,那就是長身管,屬於加農炮一類,火炮形製上也都差不多,畢竟這年頭的艦炮都長的差不多。
所以明王朝這邊統稱為紅夷火炮也沒啥大問題。
而明王朝在進口紅夷火炮嘗到了甜頭後,就開始大規模仿製紅夷大炮了,畢竟進口太貴不是……
一開始他們仿製的時候還是仿造的銅炮,但是因為銅太貴。
因此到了崇禎年間的時候,明王朝的工匠們已經開始土洋結合,用自有的泥範鑄造法來鑄造鐵炮了。
宋鐵匠所說能鑄造的紅夷火炮,就是指泥範鑄造法鑄造出來的鐵鑄紅夷大炮。
既然有了這個基礎,那麼後續羅誌學的工作就簡單了。
隻見羅誌學繼續道:“那麼宋師傅,我們能不能造一種炮管連帶炮架在內,總重大概五百斤左右,打兩斤炮子,大概能打一百丈有效射程的火炮?”
羅誌學怕宋師傅不理解有效射程的意思,當即又多加了一句:“這個一百丈有效射程,是指打實心彈的時候,要能打中大概九丈長,高半丈左右的目標,並且還保有足夠的殺傷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