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兵隊的勤加訓練,其實也不是指實彈訓練,而是模擬訓練……
因為三水村眾人的火藥極其有限,都是之前幾次商隊從外頭偷偷摸摸采購,就那麼一點,用來作戰都嫌不夠用,自然也就不可能直接在訓練中大量使用。
因此炮兵隊裡的日常訓練,就隻能是常規的模擬訓練了,想要進行頻繁的實彈訓練,還得等以後火藥多了再說。
不要問為啥在山外還能采購到火藥,彆說火藥啊,要是膽子夠大錢夠多,找準渠道的話火炮都能買到手,人家宋家莊園的寨牆上,就擺著好幾門火炮呢。
而來源有些是從洗劫了城池的義軍裡流落出來,不過更多的還是從官府手裡流落出來的,
官府裡掌管火炮生產的官老爺們,軍隊裡的管著火炮的將領們,人家也要養家糊口的好吧,賣點火炮火藥什麼的屬於正常操作。
前提是你要舍得給錢!
兩百斤輕炮的試製成功,也是讓羅誌學對兵器作坊更加關注,日常處理完公務後,就會跑到兵器作坊去。
如今的兵器作坊裡,也不僅僅是鑄造火炮,同時還在鑄造其他兵器。
比如火槍。
火槍這東西對於宋鐵匠而言更不是問題,畢竟明王朝裝備使用鳥銃已經大幾十年了,宋鐵匠以前也經常帶著兩個兒子以及幾個徒弟給官兵打造鳥銃\b。
羅誌學讓宋鐵匠帶人打造的火槍是在明軍製式鳥銃的基礎上,增加了一些改進,主要是搞了個更符合抵肩射擊用的木槍托,又多加了刺刀。
準確來說也不是刺刀,而是一柄鐵矛,因為現在工藝有限,搞出來片狀的刺刀無法受力,再刺擊的時候容易彎曲折斷。
為此乾脆是弄了個和矛頭一樣的東西上去。
反正火槍裝上刺刀後,主要也是當短矛用的,受到工藝的限製,也就先不考慮刺刀拆下來後還能當隨身短刀使用了。
火槍的打造,名義上由宋鐵匠負責,不過宋鐵匠主要精力都是放在火炮鑄造上,因此更多的工作還是他的長子宋大郎負責的。
宋大郎雖然隻有二十歲出頭,不過他打小就跟著他爹宋鐵匠打造兵器,對各類兵器的打造乃至火槍火炮的打造都已經有了一定造詣,打造火槍一事自然也難不倒他。
他根據羅誌學的要求打造出來的一柄火槍羅誌學讓人試過,不說多好,但是也堪用。
但暫時也就隻有那麼兩杆火槍而已。
這玩意製造起來也需要時間,一個熟練工匠打造一杆火槍,至少要耗時一個月的,哪怕是有其他工匠學徒給宋大朗打下手,不過也快不到那裡去。
現在的火槍產量太低,數量也太少,完全沒辦法進行列裝,因此短時間內是靠不住的,三水村眾人作戰的主要兵器,還是得依靠冷兵器。
遠程火力還是得依靠弓箭,畢竟三水村裡六七十號騎兵人手兩副弓箭,步弓騎弓皆有,同時招募的不少新兵裡,因為都是山民出身,其中不少都是有打獵經曆的,其中一些獵人出身的新兵也能射箭。
因此整體來說,三水村反賊團夥裡的弓箭戰力還是相當不錯的。
倒是那些普通步兵們要差一些,他們現在連普通冷兵器都不足呢。
他們本來還有些庫存以及修複好的一些冷兵器的,但是隨著持續募兵,原有的兵器就不夠用了,因此隻能持續打造,要不然新招募來的新兵們都沒有刀、矛使用了。
同時羅誌學還想辦法儘可能的搞出更多的盔甲來,
也不是要那種耗時耗力的精良鐵甲,那玩意太麻煩,也太昂貴,暫時不適合他們。
羅誌學讓兵器作坊搞的所謂盔甲,其實就是在原來的棉甲上增加鐵片而已,並且出於控製成本的考慮,也不會鑲太多鐵片。
如此搞出來的棉鐵甲防護力也就一般般,但是總比沒有強,用來配屬給一些小頭目還是可以的。
羅誌學在三水村這邊專心忙著營務、農務、征糧、打造兵器、招募訓練新兵等諸多事務的時候。
也是接到了來自孫成立的消息。
孫成立派人回到了三水村,帶回來了出征的消息,來回之人詳細說了孫成立等人出征後,先估計吸引官兵往西走,中途遇上了一夥賊兵,又把官兵故意引導了流賊所處,坐看官兵和流賊火拚了一場。
隨後孫成立他們又被官兵發現並追擊後,孫成立又繼續帶著他們往西邊兜圈子。
孫成立的親兵道:“大將軍讓我轉告先生,說大將軍將會把官兵繼續往西邊引走,等鄰近盧氏的時候再徹底擺脫官兵返回,不出意外的話,半個月後大將軍將會返回!”
羅誌學聽罷點頭對孫成立親兵道:“一路奔波辛苦了,下去休息吧!”
等人下去後,羅誌學琢磨著,孫成立應該是覺得老家裡秋收征糧已經完成才會下決心擺脫官兵返回的。
同時把官兵引向盧氏一帶,也是為了讓官兵誤認為他們已經流竄進入了盧氏,把官兵的視線從伏牛山徹底轉移到盧氏山區一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