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還可以在裝了槍刺後,依舊可以開火,並且開火後還可以裝填彈藥,因為槍刺是在側邊安裝的,雖然會影響裝填動作,但是訓練充分的話依舊可以裝填彈藥。
這種套筒式槍刺的出現,才算是真正讓保鄉軍的火槍手同時具備了遠程以及近程戰鬥力。
隻不過保鄉軍使用的還是火繩槍,為了避免作戰的時候導致誤擊等,火繩槍手的站位無法太靠近,也就導致了陣型不夠密集,陣型密度不足導致火力密度不夠,應對衝擊的時候防禦力也不足等問題。
要不然羅誌學都直接把火繩槍獨立成軍拉出去打仗了,還要什麼長矛手啊。
最後,還有一個算不上改進的改動……
那就是保鄉軍的火槍口徑相對於明軍使用的鳥銃,顯得非常大!
明軍單兵使用的鳥銃口徑不一,基本在九毫米到十三毫米之間,再有就是需要支架輔助使用的重型長管火槍,口徑可以達到二十毫米左右。
相對來說倍徑比較大,有著比較大的最大射程
而保鄉軍的火繩槍,其實算是一種大口徑短管火槍,重量以及長度和舊式的單兵輕型火繩槍差不多,但是口徑卻是足足有十八毫米,長度不變口徑變大了,這其實就是減小了倍徑。
\b十八毫米口徑的保鄉軍火繩槍,在百米內的穿透力可比小口徑火繩槍強多了,在五六十米內,哪怕是身穿雙層重甲都扛不住這種火槍的子彈。
至於最大射程之類的,羅誌學從來都沒考慮過這玩意。
能保證一百米內的有效命中率就足夠了,超過一百米,是要是敢在戰鬥的時候朝著一百米外的敵人開槍,羅誌學先斃了他。
前裝滑膛槍時代,百米以外的射程毫無意義。
在羅誌學主導下改進的保鄉軍火槍,在實戰上基本上已經是達到了這個時代火繩槍的巔峰水準,甚至都超過了。
畢竟這年頭,還沒誰往火槍上弄套筒式槍刺呢,撐死了也就在槍管上弄個直塞式的矛頭。
經過羅誌學多方麵改進的保鄉軍火繩槍,和明軍裡的鳥銃可不是一回事了,差彆大著呢。
而正是這種改進後的火繩槍,才能夠讓保鄉軍大量裝備火槍手,直接把提升到主力步兵之一的地位上來。
而這些,是陳永福所無法理解的。
在陳永福看來,裝備大量槍炮的保鄉軍賊兵,怎麼看怎麼怪異。
但是這種怪異,並沒有讓陳永福輕視保鄉軍,反而還讓他更加重視了。
他指揮大軍陸續出營列陣的時候,列出的陣型都體現出來了他的謹慎。
前頭的是好幾個衛所兵組成的方陣,後頭的還是本部戰兵,而西側則是三百多騎的騎兵,這是用來防備賊軍精騎的。
而陣列之中,還有二十多門百斤到兩三百斤不等的火炮,這些火炮都是安裝在厚實的木架子上,木架子下頭有著四個輪子,前頭有騾馬拉著走。
\b陳永福擺出了嚴密無比的陣型,一看就是把保鄉軍當成了真正的對手,絲毫不敢有所輕視。
而且還很雞賊的把衛所兵安排在前頭,這樣一來,哪怕出師不利,那麼遭到損失的也會是衛所兵,而不會是他本部的戰兵。
至於全軍之中最精銳,每一個都身披盔甲的一百多親兵,自然是跟著陳永福一起待在後方。
這些親兵要麼是用來一錘定音,要麼是用來保護陳永福,是不會和那些普通衛所兵,戰兵們一樣直接衝上去廝殺的。
陳永福率軍出營列陣,同時也在緩緩前進,稍微走一段距離就會停下來整隊,並且時刻保持著戰鬥隊形,這一折騰就是兩個多小時,等到九點半才接近距離趙莊千米的距離。
明軍謹慎,來的慢,對麵的羅誌學等人也是樂於等著,畢竟保鄉軍這邊也需要拖延時間。
羅誌學他們隻需要再拖大概一個半小時,那麼王大壯率領的第四步兵營等部隊就能抵達戰場。
早上的時候羅誌學已經接到了王大壯的消息。
按照作戰計劃,王大壯所部將會在中午十一點左右,準時從西側進入戰場。
而在王大壯率領的第四步兵營、第二炮兵哨、第二騎兵哨抵達之前,趙莊這邊的戰鬥將會是以防守作戰為主。
而最先打響這一場防禦作戰的是張馬林的炮兵哨。
當前排的部分明軍距離趙莊防禦中心,也就是炮兵陣地隻有七八百米的時候,儘管距離尚遠,無法精確瞄準炮擊,但是麵對大片大片,不用瞄準都能命中的敵人,張馬林依舊下令麾下的炮長們陸續開火。
隨著保鄉軍第一炮兵哨的六門六百斤長炮陸續開火。
也正式拉開了這一場事關南陽府,甚至整個南陽盆地歸屬的戰略大決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