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章 破王府繳獲百萬(2 / 2)

隻是這一次運氣不太好,也許是方向判斷錯誤,又或者對方實在跑的太快,而王瞎子他們之前追擊南城門之敵又耽誤了一些時間,竟然是沒能追上剩下的這大幾百號敵人。

對此王瞎子雖然失望,不過也沒有過多的追擊,而是在上午約十點的時候就帶領騎兵撤回。

而當天上午約十一點的時候,襄陽西北數十裡外的渡江渡口裡,羅誌學也終於從傳令兵的口中得知,大軍已經徹底攻占了襄陽城。

儘管在傳令兵在早上出發的時候,城內的激戰還在持續當中。

不過王瞎子和黃丁權等人對此信心很大,在信中說,城內頑抗之敵並不多而且也沒有成體係的頑抗,他們有絕對的把握在一天之內就能徹底結束城內的戰鬥。

得知了這個消息後,羅誌學也是大大鬆了口氣。

真正讓他鬆口氣的並不僅僅是拿下襄陽本身,而是這一次奇襲的作戰計劃裡,不僅僅拿下了襄陽,而且騎兵旅和第一步兵旅並沒有遭到太大的損失。

根據前方戰報,因為李東紹率領的親兵營重甲戰兵潛入襄陽城,並在黎明時分突襲城門,打開了城門放下了吊橋,因此大軍在攻城過程裡損失可以忽略不計。

\b後續城內的清剿作戰也沒有遭到大規模的有組織抵抗,因此總體損失非常有限。

如此結果,也就不會影響到後續保鄉軍的作戰計劃了。

放下戰報後,羅誌學看向了簡易桌麵上鋪著的簡陋地圖,最後把目光放在了樊城上。

如今既然已經靠著奇襲拿下了襄陽城,那麼也就該拿下一水之隔的樊城了。

樊城,和襄陽城也就隔著一條漢水而已,嚴格上來說,兩者的直線距離隻有一千多米,近的不能再近了。

以至於很多時候,一說起襄陽往往是把兩者直接說成一起了,但實際上這是兩個城池!

襄陽和樊城,以漢水為界,一南一北,都是臨河築城。

兩城相互配合之下,足以封鎖中間的漢水,成為中原西南地區裡最為重要的戰略城池。

襄陽和樊城構成的襄陽地區,其戰略地位之所以重要無比,並不是因為這地方屬於什麼天然的關隘,和潼關、義陽三關等地方一樣。

而是這地方乃漢水、白河的彙流之地,而漢水乃長江支流,一路順著漢水南下即可進入長江,進入長江後一路順江東下,可直抵江南。

在此地築城,可以直接封鎖途徑漢水進入長江的航道。

其實這也是兩個城池最大的戰略作用:封鎖漢水航道。

這從古代諸多北方大軍的南下路線就可以看出來襄陽的重要性。

太過久遠不去說,且說蒙元滅宋之戰,蒙元依靠騎兵優勢攻占中原後想要繼續南下隻有兩條路,一是走徐淮一帶,一個是走南陽盆地,經過襄陽後抵達長江再東進。

走徐淮一帶的話,此地水網密布,城池眾多,北軍南下的話需要一路硬啃著這些城池,對步兵、後勤供給等要求比較高。

如果依靠騎兵優勢,直接繞過這些城池南下也可以直接飲馬長江,但是隨時都有後勤路線,退路被切斷的風險,並且一路南下後到長江邊上後也不太適合騎兵作戰,哪怕一路繞過諸多城池,最後殺到了長江也是屬於強弩之末,很難再從容渡江,。

\b而走南陽盆地一線,則是道路平坦非常適合騎兵發揮,還能依托白河、漢水運輸物資補給,甚至還能在這地方從容打造船隻,囤積了足夠的船隻一路順江東下,直接平推江南。

唯一的阻礙就是襄陽!

蒙元當初,有騎兵優勢,因此他們走的就是南陽盆地一線,花費多年時間死磕襄陽,等他們拿下襄陽後,不用幾年南宋就完蛋了!

從中也可以看出來襄陽最為重要的一個戰略作用:封鎖漢水航道。

按照常理來說,由北南下的敵人一般都會先攻打樊城,畢竟紙糊的樊城,鐵打的襄陽。

漢水北岸的樊城因為地處平坦地形,屬於無險可守的城池,城防設施也不咋地,攻打起來比攻打襄陽可容易多了。

但是吧,保鄉軍為了突然性,選擇了繞過樊城,而是在距離襄陽數十裡的地方就偷偷摸摸的渡江,最後一路殺到了襄陽城下,又依靠內應近乎無傷的拿下了襄陽城。

如此也就導致了一個很尷尬的情況。

攻打難度更大,戰略地位更加重要的襄陽都已經被保鄉軍給拿下了,但是樊城卻是還在明軍手中。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