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八章 救援裕州(2 / 2)

小小的新野城裡,到處都是穿著灰袍的賊兵,還有一些雖然穿著明軍官兵軍服,但是也同樣剃著光頭的賊兵。

保鄉軍從降兵中招募新兵組建傳統部隊,入選降兵同樣得剃一個大光頭,要不然留著一頭飄逸長發影響作戰還不衛生,一旦受傷極容易感染死翹翹!

降兵中想要繼續當兵吃糧,天天吃飽飯,就得按照保鄉軍的規矩來。

如果不願意人家保鄉軍也不強迫,想要來保鄉軍當兵吃飽飯的人多了去,不差你一個。

這剃光頭這一招,羅誌學本意隻是為了方便作戰,救治傷員。

但是時間久了,在外界甚至在保鄉軍內部,都已經逐漸演變為一個類似投名狀的東西。

想要投我保鄉軍,先剃個光頭再說,這樣我才相信你是真的願意投奔我保鄉軍,以後大家才是一夥人……

就連官兵那邊現在都知道,看見光頭的就是保賊……

話說,這連累了不少正兒八經的和尚或者招搖撞騙的假和尚,周邊明軍控製區裡很多地方的和尚都被官兵當做什麼保賊奸細、暗探給逮了起來。

實際上,保鄉軍參謀部下屬情報似的探子們以及其他執行隱蔽任務的將士們一般不剃頭,即便有少數一開始剃了光頭的暗探往往也會戴上假發……

比如當初李東紹率領的七十親兵營戰兵潛入襄陽城,都是戴上了假發的。

而剃光頭這事逐漸政治化,出乎了羅誌學當初的預料,並且是他不願意看見的。

為此他當初在襄陽的時候,就專門作出了訓示:剃發之策隻局限於軍內將士,此乃純便於作戰、救治之策,不得無端擴大化,否則嚴懲不貸!

羅誌學可從來不強迫屬下文官,更不會讓百姓也剃著一個大光頭,沒那必要。

而且他保鄉軍體係又不是寺廟,沒必要搞一大堆和尚不是……

如果以後有可能,他興許會推行後世的短發政策,但是也不會強迫,普通人的發型嘛,你愛咋地咋滴……羅誌學可懶得管你。

經過這一專門的訓示,這總算是初步扭轉了剃光頭政治化的想象,否則的話,這會估計很多文官都清一色光頭,甚至連帶還會強迫之下民眾剃光頭了,那還不得惹來一大堆麻煩啊。

他可不想自己以後建立的國家,變成和尚之國,那太扯淡。

不過軍內將士,還是嚴格執行光頭政策的,而降兵中不願意剃頭從軍的降兵,也不會為難,而是會和其他不合格的降兵們一起編入屯墾營裡,進行軍事化管理屯墾,平日裡也會修橋鋪路,並承諾屯墾三年後就可以獲得自由離去。

至於直接釋放,羅誌學敢保證,今天他放掉這些降兵,明天他治下就得出現一大堆匪盜……或者乾脆聚齊起來變成了流寇!

明軍圍剿義軍為什麼反反複複都不成功,很大程度上都是明軍沒能力,也沒那心思去處理大量的義軍戰俘或降兵。

義軍之中很多人其實都有過接受招安的經曆,哪怕李自成、張獻忠都如此,但是基本沒多久就降而複反了。

除了李自成等義軍高層的野心外,對於普通義軍將士們而言,還是因為哪怕詔安了,官府也不管他們,甚至連安排屯墾都不肯,如此一來他們還是吃不飽,吃不敗自然就反了唄……

保鄉軍搞屯墾營的目的也不是為了獲得糧食,隻是為了更好的管理這些戰俘,免的他們禍害地方而已。

至於極少數死硬頑抗分子,早些時候保鄉軍還會留著他們關入戰俘營裡,然後去乾重體力活,但是後來戰俘營裡的規模就越來越小了,因為現在保鄉軍往往把死硬頑抗分子當場就殺了……

這年頭,哪怕是當苦力的戰俘也是需要吃飯的。

而糧食是非常寶貴的,哪怕不用戰俘,隻是從流民中招收青壯乾活,也有大把人願意去乾,而且積極性還高,工作效率也更高。

羅誌學針對這種情況,說了一句:我們保鄉軍的糧食,不養敵人!

於是乎,充當苦力使用的戰俘營已經名存實亡了……

————

新野城內的光頭賊兵來來去去,對此新野城內的民眾也早就習慣了,過去一個月來,新野城裡的灰賊來來去去,從來都不曾少過。

以至於城內的部分心懷朝廷的士紳大戶們,都不由得暗中感歎:日夜盼王師,王師始不來。

而對於城內士紳百姓們的想法,剛上任第六混成旅旅長的王大壯可懶得顧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