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良玉心中於了不好預感的時候,羅誌學也已經率領著大軍抵達了明軍營寨前方,並且登上了附近的一處小矮山居高臨下觀察對方的明軍營寨。
明軍的營寨規模很大,期內有密密麻麻的眾多帳篷,四周有木製寨牆以及眾多距馬等防禦工事。
以傳統眼光來看,這是一個非常標準,同時也很牢固的營寨了。
如果是傳統冷兵器想要進攻這樣的營寨,其難度雖然比直接攻城小了一些,但是也需要付出極大的代價。
但是羅誌學看著對麵的明軍營寨,卻是露出了笑容!
傳統冷兵器奈何不了這種傳統營寨,甚至連傳統的輕型短管火炮作用也有限。
但是,他的保鄉軍裡有野戰火炮啊!
這一次他過來,可是帶了足足三個炮兵哨,一共十八門六百斤長炮呢。
對於六百斤長炮這種前裝野戰火炮而言,拿高大厚實的城牆自然是沒什麼好辦法,但是對付這種木製寨牆和距馬,簡直小菜一碟。
對麵明軍的這些木製寨牆、距馬等防禦工事可以擋住尋常冷兵器部隊,但是絕對擋不住自己的六百斤長炮。
而這種事之前已經發生過了,盧象升當初退守三袁莊的時候,同樣有著這些木製寨牆可供實用,甚至人家還有大量的房屋建築可以作為防禦工事使用的。
但是在保鄉軍的猛烈炮擊之下,完全發揮不了什麼作用。
觀察了對方的營寨後,羅誌學轉身對安永多道:“你和他們交手這麼久了,對麵的實力應該摸清楚了吧,你確定對麵沒有紅夷火炮?”
安永多用著堅定無比的語氣道:“絕對沒有紅夷火炮,要不然他們早就拉出來攻打裕州城了!”
“不僅僅沒有紅夷火炮,而且他們連大一些的將軍炮也沒有,其中最大的也不過是兩三百斤大將軍炮、佛郎機炮!”
聽著安永多用如此肯定的語氣回複,羅誌學微微點頭,沒有再問。
對麵的左良玉、賀人龍所部沒有紅夷火炮這種長管火炮,也不出羅誌學的預料之外,之所以還問安永多,不過是為了最後的確認而已。
根據最近一年多羅誌學搜集的諸多情報,再加上和明軍多次實戰交手的出來的經驗。
他就發現了中原腹地裡的明軍更加傾向於使用傳統冷兵器,連舊式傳統槍炮都不多,至於紅夷火炮,說實話到現在他一門都還沒見著……
其實明軍裡的紅夷火炮是有的,而且不少,但是絕大部分都部署在邊鎮城池或沿海要地,又或者京師這種超大城池。
其中薊遼各堅城裡的紅夷火炮最多。
但是在中原腹地裡,可就沒多少紅夷大炮了。
畢竟中原腹地雖然有流賊,但是這年頭的流賊嚴重缺乏攻堅能力,而且野戰能力也不咋地,明軍官兵打流賊可是一路追著打,根本就用不著紅夷大炮鎮守。
倒是薊遼一帶的東擄威脅太大,而明軍野戰又打不過,隻能據城而守,因此對紅夷大炮極為看重,明王朝裡大部分紅夷大炮,基本都部署在薊遼各城,用以抵抗東擄。
這說的還是守城用的紅夷大炮。
至於野戰用的紅夷大炮,把就更彆指望了。
基於紅夷大炮沉重無比的缺點,再加上明軍在炮架技術上的極度落後,明軍極少會把紅夷大炮用於野戰當中,偶爾使用那也是大費周章,根本無法做到快速機動。
即便是東擄那邊有了改進的炮架,也擁有更多的蓄力用於拖拉紅夷大炮,實戰中也非常難以運用,往往是費儘心思拉倒某個明軍駐守的城池下,然後進行攻城作戰。
嚴格上來說,東擄改進炮架後的紅夷大炮,也不算野戰炮,而是攻城重炮。
野戰炮嘛,最核心的一個要素就是要能隨同步兵行軍並作戰,連步兵都無法跟隨還算啥野戰炮啊。
紅夷大炮這玩意,實在太沉了!
保鄉軍搞出來的六百斤長炮,雖然脫胎於紅夷大炮,但是倍徑要小。
尋常紅夷大炮,倍徑普遍在二十倍以上,甚至能達到二十二倍以上。
但是保鄉軍的六百斤長炮,其倍徑隻有十八倍。
因為倍徑更小,對炮管的厚度要求也就更低一些,因此六百斤長炮的炮管也更薄。
甚至為了減輕火炮的重量,保鄉軍的六百斤火炮發射時候的標準裝藥,其比例都是要小於紅夷大炮的。
因為保鄉軍並不要求這種火炮有多大的最大射程,也不要求千米後還能有多大的威力。
保鄉軍隻需要這種火炮在五六百米的距離上,還能保持一定殺傷力就足夠了。
更遠,打不中威力再大也沒啥用!
諸多種種下來,也能就導致了保鄉軍的六百斤長炮,雖然炮管的外觀和傳統紅夷大炮差不多,還帶有濃厚的紅夷火炮的烙印,但實際上已經是兩種完全不一樣的火炮種類了。
當最後確認了對麵的明軍,並沒有遠射程的加農炮後,羅誌學也就真正放心了。
\b因為這樣一來,己方將會占據絕對的火炮優勢!
再加上己方還有三百精銳騎兵,就算打不過左良玉麾下五百精騎,但是牽製住他們問題還是不大的。
至於步兵交戰,第一步兵旅從來都沒讓他失望過,而且還有第三步兵旅、親兵營、第一輜重營相助!
這一戰,穩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