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前線將領的左良玉上書朝廷,其實也得到了朝廷諸公們的重視,但是吧,重視歸重視,但是要炮卻是沒有的。
結果洪承疇花費了一番手腳,給左良玉弄來了兩門紅夷炮,但都是兩千多斤的大家夥,隻能擺在葉縣城頭上充當防禦火炮所用。
至於小號的紅夷炮一門都沒有!
反正明軍裡根本沒這玩意,明王朝仿製紅夷炮也有些年頭了,雖然也仿造過不少的小一號的紅夷炮,不過也都有大幾百斤甚至上千斤,並且為了追求威力普遍都是倍徑比較長,再加上明軍根本沒,也不理解新式的雙輪炮架,還是用著那種小四輪的艦載火炮炮架。
基本彆指望能夠拉著這些火炮到處跑。
至於仿造,他們連見都沒見過,鬼知道是什麼樣的,自然也就不可能給左良玉了。
到目前為止,明軍都沒能繳獲哪怕一門保鄉軍裡的兩斤半野戰炮,彆說繳獲了,都沒幾個人能夠靠近觀察並活著回來。
所以很多明軍將領知道了保鄉軍有一種輕便小紅夷炮,但是這玩意具體是怎麼樣的其實也搞不清楚。
所以朝廷工部想要仿造保鄉軍的這種輕便小炮,還需要一些時日。
倒是左良玉那邊良玉一看上頭沒辦法,為了自保,也算是為了擴充自家的實力底蘊,已經是琢磨著自己找工匠鑄造這種小紅夷火炮了。
隻是沒有樣品可以參考,甚至連具體結構都弄不清楚,隻憑借著遠遠看那麼一眼所畫出來的圖樣就想要仿製,難度不是一般的大。
左良玉不僅僅打算自行仿造保賊軍裡的輕便小紅夷炮,更打算仿造保賊軍裡的那種大鳥銃。
他對保賊軍的大鳥銃喜歡的很。
同樣是單兵攜帶的火槍,但是威力比官兵現在用的鳥銃大了許多,一槍打過去,甭管啥重甲都會被打出一個洞來。
而且賊軍的這種大鳥銃還帶有套筒卡扣的槍刺,這東西比鳥銃裡的也用過的塞入式銃刀實用多了。
意識到這種大鳥銃的優越性後,左良玉已經下令自己手底下的工匠們開始仿造這種大鳥銃了。
和仿製保賊軍裡的輕便紅夷炮比較困難不一樣,仿製這種大鳥銃就容易多了。
畢竟左良玉手中也有保賊軍裡的這種大鳥銃的洋槍,讓工匠們照著樣子仿造就行了。
而技術上也沒有任何的難題。
畢竟保鄉軍裡的十八毫米火繩槍,從技術特征來說其實和明軍的鳥銃也沒啥區彆,其最核心的槍管都是使用卷皮法鍛造。
隻不過在諸多工序上,保鄉軍的兵工廠會采用機械進行加工,而明王朝那邊的工匠則是依舊采用純手工加工。
然而這影響的隻是生產效率以及標準的統一性,並不妨礙明軍那邊大規模仿造這種火繩槍。
左良玉這邊琢磨著仿製保鄉軍裡的槍炮,至於其他明軍則是沒這個想法了,或者是有這個想法也沒那個實力。
左良玉和尋常明軍將領不一樣,人家不僅僅是個將領,而且還是個擁兵自保,驕橫跋扈的將領,這缺糧了直接搶,沒錢了也直接搶。
朝廷湊不出錢糧來大規模仿造新式軍械,但是左良玉卻是自己自行搜刮錢糧來仿製保鄉軍的軍械。
為了湊錢,人家左良玉直接在汝州,汝寧府一帶設卡收錢,時不時還派兵直接下鄉收糧,偶爾還恐嚇各城內的士紳要錢糧。
這彈劾他的奏折如同雪花片一樣不斷飛進紫禁城,但是他依舊屁事沒有。
誰讓人家手底下有一萬多大軍呢。
朝廷能不能把賊軍扼製在楚北,避免賊軍大舉殺入中原,現在就隻能指望著左良玉封堵住方城古道一線了。
哪怕左良玉現在行事再讓朝廷諸公們惡心,也得捏著鼻子忍著,甚至還要琢磨著給左良玉封賞。
左良玉現在吞並葉縣以及後方各地,和裕州一線的保鄉軍形成了對峙,如此也是讓北線戰事逐漸平息了下來。
一個不打算反攻南陽,一個也不打算進軍中原,於是乎黃丁權和左良玉非常有默契的選擇了對峙。
北線無戰事,西線進展順利,現在也就隻剩下東南線,也就是德安府、黃州府一線的戰事了。
其中黃州府戰事沒多大,保鄉軍第一師拿下漢陽之後,派遣了第二步兵團再加若**兵,騎兵,組成一個混成加強團殺向了黃州府。
因為黃州府內已經沒多少明軍兵力,因此該加強團順利攻克了黃坡、麻城等地,在八月下旬又陸續拿下黃州府府治黃岡、蘄州等地。
期間荊王渡江南逃前往九江,保鄉軍把荊王府洗掠一空後,繼續推進到黃梅、宿鬆一帶。
因為連番戰事將士疲困,加上陸地補給線過長,並且又在宿鬆一帶遇到南直隸的大量明軍堵截,因此第二步兵團這才停止了東進攻勢,並開始就地構築防線。
\b而德安府一線則是比較謹慎了,這倒不是說德安府內的明軍比較強悍,實際上哪怕是如今駐防德安府府治安陸城的六七千明軍也不被保鄉軍看在眼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