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三章 陳必謙的決心(2 / 2)

這吳三桂可是吳襄之子,雖然年紀輕輕但是卻已經在遼東一線作戰多年,幾年前還率軍去山東平叛,人品如何先不去說,但是此人帶兵打仗的能力可比一票將領強多了。

這樣的吳三桂既然都主動避開了魯陽關,那麼陳必謙基本也就能夠得出一個判斷,魯陽關那破地方是彆指望能夠拿下來了。

最終,陳必謙把目光放在了裕州!

裕州扼守方城古道,如果能夠打通這一條線,那麼大軍就可以沿著方城古道大舉殺入。

\b同時裕州那邊也不算是什麼險要關隘,裕州所處的方城古道,是一條寬十多公裡的通道,為了扼守這一條方向,保賊以裕州為核心,構築了一條擁有大小三十多座堡壘的防線。

也就是說,等打起來後,明軍其實不是非得頭鐵直接強攻裕州的,完全可以攻打裕州城外的其他楚軍駐防的小堡壘。

如果楚軍退回裕州死守,那麼明軍還可以留下一部分兵力圍城,一部分兵力直接繞過去深入南陽府腹地。

到時候圍城打援或直接襲擊腹地城池都可以。

而裕州以東地區,地形平坦,交通便利。

如此有利於明軍集結大軍,並展開大軍攻城,甚至都可以慢慢等到一批紅夷火炮抵達並部署。

沒錯,就是紅夷大炮!

陳必謙上任總督之後,就已經是給崇禎上書索要紅夷大炮。

陳必謙和楊嗣昌堅持搞什麼賊槍賊炮不一樣,或者說沒那個魄力以及勇氣搜刮這麼多錢糧去搞。

他的方式是找朝廷各種哭窮甚至暗示威脅賊軍東出中原,江北等等……

最終讓朝廷拔給錢糧以及槍炮。

其中就有被明軍視為軍國利器的紅夷大炮一共十六門。

這十六門紅夷大炮,有十門是朝廷本來去年預定派往宣大、薊遼一線用來鎮守邊關的,還有六門則是\b從河南、山東等地方直接調過來的。

十六門紅夷大炮,輕的有一千多斤,重的有三千多斤,威力頗大。

真說起來,這十六門紅夷大炮的威力一點也不比保鄉軍裡的五斤,九斤野戰炮差,甚至單純比威力的話這些紅夷大炮還要更強一些。

因為這些紅夷大炮本質上就是艦炮,身管更長,倍徑能夠達到二十二、三倍。

而保鄉軍的野戰炮,為了控製重量倍徑都比較小,九斤野戰炮的倍徑隻有十八倍的。

這倍徑差一些,威力自然也就要差一些。

不過,這也隻是理論數據,這紅夷大炮看似倍徑大,那你也得看明軍的炮手敢不敢全裝藥啊……這火炮能不能承受全裝藥啊。

再者看明軍的炮手是否能夠準確命中目標。

最後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機動性能。

火炮的機動性能是非常重要的,而明軍的紅夷大炮的機動能力就彆提了,這玩意從一開始,明廷就沒考慮過把它們用於野戰,基本都是固定部署在城頭上用來守城的。

倒是東擄那邊得到紅夷大炮後,直接改良炮架把紅夷大炮紅夷野戰,不過也因為紅夷大炮的沉重以及炮架問題,機動性能極其有限。

\b當然,什麼性能,機動這些在陳必謙看來都是小問題,他搞不懂,也不在乎。

反正他隻知道自己手底下即將有十六門的紅夷大炮這種大殺器。

而有了這種大殺器,陳必謙對攻克裕州城也就更加有了信心。

不過紅夷大炮運輸困難,少說也得一個半月這些紅夷大炮才能夠到齊,而在這之前嘛,陳必謙打算做好其他準備。

為此,他去信給吳三桂,讓他速來裕州一線,並且暗示吳三桂隻要過來,之前的抗命、劫掠諸事都可以既往不咎。

除了調動吳三桂外,陳必謙還調動了另外兩支,共計八千人的邊軍前往裕州。

如此也就有了三支邊軍,總計一萬一千人,其中三千乃騎兵!

除了這一萬一千邊軍外,陳必謙還打算調葉縣之左良玉所部三萬人,汝州守軍裡抽調守軍五千人,汝寧府一線抽調兵力約五千人,從後方洛陽開封等地抽調兵力約萬人。

再加上陳必謙直屬標軍五千人,

這一戰,如果一切都順利的話,那麼陳必謙能彙集起來至少六萬五千人的大軍,這還不算民夫青壯。

其中包含十六門紅夷大炮,三千邊軍騎兵以及兩千普通騎兵總計五千騎兵,兩百斤以上的將軍炮、佛郎機等各類火炮五十餘門,兩百斤以下的各類攻戎炮、虎蹲炮、碗口炮等小炮五百多門,各類鳥銃三千多杆,三眼銃等各類火門槍八千多杆。

陳必謙已經下定決心:哪怕是死磕,也要把裕州給啃下來,繼而打開通往楚北腹地的大門!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