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糧食不夠,那是要餓死人的。
因為任務繁重,這個司的事情也非常多,當前最為重要的一項工作就是引導恢複各地的農業生產。
在過去數年裡,因為天災人禍的緣故,楚北以及河南之南陽府等地的土地被大量拋荒,糧食產量一減再減。
而大楚帝國控製了這些地方後,第一件事是收稅,而第二件事就是組織當地民眾恢複耕種。
其中又以南陽府,襄陽府,鄖陽府,均州這四個地方的任務最為繁重。
因為這四個地方都在過去幾年裡飽受流賊和官兵的雙重迫害,大量人口死傷或逃亡,大量土地被拋荒。
同時南陽府,襄陽府一帶這幾年還遭到了比較嚴重的乾旱。
說是嚴重,其實放在後世的現代社會裡也就那樣……撐死了也就是多幾條新聞報告說河流湖泊水位下降了……
但是在明末這個技術能力以及生產能力嚴重落後,水利設施幾乎為零的時代裡,這種程度的乾旱已經是嚴重影響了當地民生。
\b大楚帝國自從南下控製南陽府、襄陽府之後,幾乎就一直在想辦法恢複當地的農業生產。
先是肅清了匪患,讓當地民眾沒有了流匪或官兵的威脅。
再然後是采取以工代賑的方式,撥下大量錢糧招募當地活不下去的流民,貧寒子弟用於修建各項水利設施。
同時也號召當地的士紳們以及普通百姓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為自己的家鄉修建各種水利設施。
\b同時又以免費發放以及免息貸款並行的方式,提供當地百姓糧種,農具,以便農民們恢複生產。
\b這些政策對於當地農民,尤其是那些抗風險能力非常薄弱的佃戶而言自然是大好事。
但是政策的施行也是需要人去做的,這麼大筆的錢糧花出去了,上頭尤其是天子羅誌學是要看到效果的。
如果錢花出去了又沒看到效果,彆說陛下會有意見,就算是其他部門都要有意見了。
其他部門為什麼不滿?
因為去年商議最終決定給北方幾個府拔給錢糧以賑災的時候的,這錢是有了,但是這些錢可都是從有限的經費裡擠出來出來的。
大楚帝國的財政收入雖然去年很高,但是軍費開支也大,絕大部分財政收入最終都是變成了軍費用在戰爭上。
這留給行政各機構的經費可就沒多了,而這些行政經費又被稅務部以及工業部占據了相當多的一部分,這留給其他部門的就更少了。
經費有限的情況下,各大部門爭奪經費的非常激烈。
當時的農林部,以恢複北方數府農業生產,賑濟當地災民的理由,硬生生從其他各機構裡搶走了一大批經費。
\b賑濟恢複民生嘛,其他人也沒意見也不敢有什麼意見。
但是你農林部要是拿了錢不辦事,或者把錢都花玩了又辦不成事,那麼可就彆怪其他幾個機構的大佬們翻舊賬了。
為此,農林部的人也是壓力非常大,而具體負責此時的農業司就更是壓力大到沒邊了。
而宋啟經作為農業司的人,剛投身大楚帝國這個大家庭後,就開始了腳不沾地的當官生涯。
每天早出晚歸,處理著似乎永遠也處理不完的各種文件。
不知不覺中,忙的暈頭轉向的宋啟經時不時就升一級,有時候還兩級跳。
\b今年一月份,時任農業司開荒處某科科長的他,跟著當時的農業司司長跑了一趟襄陽府,視察當地的複耕情況以及水利設施建設情況。
視察完回來都一月份了,回來後因為做事勤勉,再加上農林部實在缺人手,因此很快就被晉升為農業司開荒處的副處長,品級也順勢晉升為從四品。
七月份從龍的時候,他不過是正七品的一個普通科員,等到今年二月份的時候他就已經成為了從四品的副處長,中間隻花費了半年而已。
這種晉升速度,要是放在明王朝那邊就跟坐火箭一樣了。
不過在大楚帝國裡卻是很正常。
大楚帝國去年春天的時候還隻是盤踞在伏牛山一帶而已,三月份才開始對外擴張,四月份才殺入南陽府。
嚴格上說起來,大楚帝國從伏牛山一帶殺出來的時間也就一年而已。
這一年時間裡,大楚帝國從當初的幾千人,直接擴充到將近二十萬大軍,所占據的地盤從區區一個偏僻小山區,擴充到整個楚北地區再加上一個河南南陽府以及楚南之武昌府。
為了控製這麼龐大的地方,大楚帝國的行政官員也從早期的百餘人迅速飆漲到數萬人。
這種高速擴張當中,你稍微早投奔那麼幾個月,隻要你不犯下什麼原則性錯誤,那麼都能連續升官……
尤其是伏牛山時期就投奔過來的那幾十個人,尚書,侍郎的不少,司長知府之流更是一堆。
而想宋啟經這種在七月份後才投奔過來的依舊不差,升官就跟喝水一樣簡單。
當初和宋啟經一起投奔過來的友人陳昊人現在都已經在稅務部當副司長了。
那可是從三品的職務,還是實權職務。
\b比起有人陳昊人來,宋啟經的這個從四品就不算起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