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新情況?
自然是讓進攻方也知道楊嗣昌已經有了五千人的新標軍,並且從編製到戰術都是效仿自家的新標軍。
演習嘛,也不用怎麼詳細判定對方的戰鬥力有多強,直接對比自家主力部隊就行了。
知道了這一點後,扮演楚軍一方的演習將領們果斷改變了戰略,先是給進攻方增加了一個混成旅規模的近衛軍,又加強了半個臼炮團,同時又抽調第六守備師增援臨湘。
以更多的兵力,更多的火炮再一次強攻臨湘得手後,依舊奔襲拿下巴陵。
而拿下巴陵後,卻是沒有著急著去奔襲強攻長沙,而是兵分兩路。
第五師以及第一騎兵旅以及半個臼炮團轉道向西,直奔常德府武陵而去。
同時第三守備師也從長江北岸的荊州府地區渡江,殺入洞庭湖西邊嶽州府地區,不過並沒有直接去武陵,而是殺向石門一線。
剩下的一近衛軍混成旅,則是帶著第八守備師以及第六守備師部分兵力,則是駐防寧鄉、益陽一線,這是為了切斷長沙和常德武陵的聯係。
當進攻一方增加了兵力,並改變了戰略後,扮演明軍的陳永福和賀人龍等人雖然也是絞儘腦汁,最終卻還是失敗了。
這一次的沙盤推演,以南路軍最終取得了勝利而告終。
不過雖然第二次沙灘推演的時候,進攻一方獲得了幾乎完勝,但是大楚帝國陸軍的高層,尤其是徐誌賢為首的參謀部各將領們卻是沒有鬆懈。
因為這種沙盤推演也有極大的局限性,根本無法作為實際戰鬥的全麵參考,頂多是參考一部分而已。
比如沙盤推演中,陳永福率領的明軍戰鬥力根本就不是現實裡的明軍所能相提並論的,守衛臨湘的時候,陳永福所部傷亡大半竟然還不崩潰,而這竟然還是一群普通的衛所兵而已。
這在現實裡根本不可能出現,因為明軍要是有這戰鬥意誌,早就把東擄滅無數回了。
但是,依靠人家陳永福的用兵之法,徐誌賢等裁判們還真就一致認定,依靠絕對精銳充當的督戰隊,是有極大的可能促使守軍迸發更頑強的抵抗意誌的。
但是同樣的,沙盤推演裡楚軍也無法被完美體現,比如第一騎兵旅的戰術作用很難具現了,同時楚軍炮兵部隊的炮擊效果也隻是理論當中。
而實戰當中,如果敵軍的應對得當,軍心士氣也比較高昂的話,其實完全可以承受楚軍的這種程度的炮擊。
彆說楚軍這種還算是比較原始的野戰火炮炮擊了,哪怕是近代拿破侖時期,已經廣泛運用十二磅和六磅火炮,\b火炮密度更大的炮擊,也照樣有一堆軍隊能夠硬扛著炮擊以密集隊形展開作戰,甚至獲得勝利。
反過來,炮擊給敵人所造成的打擊也很難進行具體判斷。
因為炮擊給敵軍士兵帶來的不僅僅是炮擊的傷亡,更有士氣上的打壓,楚軍經曆過很多次自家炮兵部隊猛烈炮擊之後,對麵的守軍雖然死傷不多,但是依舊發生崩潰的情況。
而這種炮擊所導致的變化,戰術隊形和機動應對炮擊的變化,這些變化其實很難在沙盤推演裡詳細體現出來。
戰爭的,始終都是人打的,而人這個因素是很難用素質去衡量的。
這種情況在大楚帝國陸軍之前所進行過的幾次沙盤推演和實戰的對比都出現過。
當初大楚帝國陸軍襲擊南陽城的時候,隻花費了羸弱的代價就拿下了南陽城。
但是時候的複盤推演裡,換成了陳永福來指揮這些守軍,同樣的武器裝備,同樣的兵力卻是能讓進攻部隊損失慘重。
再比如進攻襄陽城戰役裡,楚軍依靠偷襲的方式隻付出了區區數十人的傷亡而已,就拿下了整個中原腹地裡都數得上名號的襄陽城。
同樣的,在另外一個時空裡,張獻忠靠著千裡奔襲,並派遣暗探混進城內打開城門,最終在外圍十餘萬明軍的威脅下,輕鬆無比的拿下了襄陽城。
但是任何一場正式推演裡,都不可能如此輕鬆簡單的拿下襄陽城,沒有五萬人甚至十萬人圍困,日夜圍困就想要拿下襄陽城,這根本是不可能的事。
但是推演隻是理論上,而實戰往往超出理論許多。
沙盤推演是有局限的,不過還是讓徐誌賢、韓子平等人看出來了不少的問題,後續他們就會針對這些問題進行戰略戰術上的改變。
其中最大的改變,就是南路軍兵力上的變化了。
在得知了常德府武陵地區有一支五千人規模新標軍,而且這支新標軍還是直接對標他們楚軍主力部隊編練之後,大楚帝國陸軍方麵自然不會無動於衷,更不會固執的按照原來的準備繼續發起戰役。
他們做出了改變!
這個改變也很簡單!
那就是增兵!
而不是什麼改變作戰思路,玩這個戰術那個戰術,不是不想,而是沒那能力。
說真心話,楚軍的中高級將領普遍都不具備高超的戰術指揮能力,你讓他們帶著大軍玩什麼千裡奔襲,玩各種偷襲閃擊或者其他什麼陰謀詭計,把敵人刷得團團轉,那是不現實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