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必然會給大楚帝國帶來豐厚的稅收以及利潤上繳。
江南本地的稅收,江南的龐大市場,這些都是能夠給大楚帝國的財政帶來豐厚無比的收入。
也就是說,哪怕不搞抄沒那一套,但是隻要拿下了泛江南地區,那麼也能夠徹底解決大楚帝國的財政困局。
所以哪怕是為了錢,羅誌學也會在下半年就發動東進戰役。
天王老子來了都不可能阻擋楚軍的東進步伐!
殺進去了,就是前途坦蕩,帝國根基徹底穩固,未來統一華夏有望。
殺不進去,那就是會被自身的龐大軍費壓力給徹底拖垮,不等明軍來攻,楚軍自己就得崩潰!
雖然說楚軍也可以采取節流的辦法縮減開始,平衡財政收支,但是這無疑會打斷大楚帝國的強勢上升勢頭。
早期還處於伏牛山保鄉營時期的時候,楚軍基本上就已經定下了一個調子:那就是走坐寇的模式。
而不是流寇模式。
而既然是坐寇模式,那麼也就不能稱之為寇了,你得把自己當成一個正兒八經的統治政權來看待。
而作為一個統治政權,你要有能征善戰的軍隊,要能治理地區,讓老百姓們吃飽飯。
如此,你才能對內彈壓內亂,對外持續擴張。
但是這樣一來,也就等於把自己擺在了明麵上,甚至最大程度的吸引了明王朝的注意力,繼而引起明王朝持續不斷,力度越來越大的圍剿。
如此也就不斷的迫使大楚帝國擴軍,提升將士們的各方麵的待遇,提升裝備水平,尤其是槍炮以及盔甲的水平。
而這些,全都是吞金獸!
要讓老百姓們吃飽飯,就需要恢複民生,而恢複民生可不是嘴上說說就可以的,那是要拿出真金白銀去賑濟,去修理各種水利基礎設施的。
要是沒有兩三百萬兩銀子砸下去,早些年經曆過官兵和流賊迫害,後續又經過楚軍和偽明軍戰爭波及的湖廣地區,早就民生全麵崩潰了。
打完仗就撒錢恢複民生,這才是大楚帝國控製了楚北,至今楚北都沒有爆發大規模饑荒的緣故。
而沒有饑荒,自然也就沒有了流民,沒有了高迎祥,李自成等人為首的流賊模式的生存土壤。
如此,楚北才能恢複穩定,繼而成為大楚帝國對外征戰的助力。
要不然就會變成陝西、河南一樣,給明王朝帶來都不是什麼助力,反而是沉重的負擔。
吃飯要錢,這擴軍打仗就更不用說了。
民生和軍隊,不管是哪一項省錢,那麼都會導致大楚帝國內部出現巨大的問題,對外戰爭失敗,甚至失去繼續發展的可能性。
而這,都是羅誌學所不允許的。
既然節流節不了,那麼就隻能開源呢。
內部的稅收潛力現在基本就這樣了,短時間內無法大規模的提升,那麼也就隻能把視線投向外部,投向江南。
————
大楚帝國承順二年,七月初三,帝國參謀部部長徐誌賢陸軍中將,率領了數十各部將領以及參謀人員,在海軍艦隊的護送下,乘坐船隻抵達了東線的富池鎮。
而此地也是第一軍指揮部所在,第一軍軍長李成通中將親自到碼頭迎接徐誌賢一行人。
不過徐誌賢等人並沒有在富池鎮停留,當天匆忙視察了當地的部分戰備情況後,第二天就在第一騎兵旅的護送下,前往最前線的瑞昌城。
瑞昌城,乃是九江府治下瑞昌縣的縣治所在,這個縣城並不算大,城牆也不算多麼的厚實。
這個縣城,就是華夏地區裡一個很普通的小縣城而已。
也正是因為這隻是個普通縣城,去年楚軍東進的時候,才能夠以數千人規模的東進支隊拿下該城。
後續等待楚軍主力陸續東進,想要進一步拿下九江府城,也就是德化的時候,人家明軍已經在九江城駐防重兵,連紅夷火炮都拉到城頭上了。
後續楚軍的戰略目標又是楚南一線,所以東線的戰事也就暫停了下來,雙方軍隊逐漸形成了對峙局麵,並且這種對峙隨著雙方的持續增兵,變的越來越嚴重。
圍繞著楚軍駐防的瑞昌、富池鎮一線,楚軍部署了大約兩萬人的兵力。
而圍繞著九江府德化、德安、湖口、南康府星子四城,明軍部署了超過五萬人的兵力,並且還有一支來自江南以及沿海地區的水師相助。
其中這五萬明軍裡,有大幾千還是史可法搞出來的‘安廬新標軍’,還有一支數百人規模的職業騎兵。
而整個防線的核心城池,也就是九江/德化城,更是部署了超過三萬人的兵力,二十門的紅夷火炮,安廬新標軍也在這裡!
該城的整體的防禦實力,遠遠超過了楚南戰役時期的臨湘或長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