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楚軍的這種指揮體係,也導致了大楚帝國裡的高級將領們,日常打仗的時候更多的是和文書打交道,而不是親自騎著馬衝陣……實際上羅誌學嚴禁高級將領親自衝陣。
作為一個高級將領,統籌大局,指揮部隊作戰才是你的責任,而衝陣廝殺,那是低級軍官和士兵們該乾的活。
你一個高級將領,去乾大頭兵的活,這不叫勇武,這叫傻逼……
同樣的,這也是為什麼很多舊軍出身的將領們,在大楚帝國這裡沒辦法擔任主力部隊高級將領的緣故。
不是羅誌學對他們的出身有意見,純粹是他們的能力不足。
\b如今的大楚帝國陸軍,如同一輛精密而複雜的戰車,羅誌學是駕駛員,決定這輛戰車往那裡走,開多快。
但是具體怎麼打,這個過程就需要參謀部統籌協調各部來進行了。
哪怕羅誌學不親臨戰線,實際上也不會影響到參謀部指揮東進戰役的具體實施。
但是,羅誌學還是來了。
因為他不來,這近衛師就沒辦法動彈!
近衛師乃是羅誌學的近衛部隊,原則上是不用來保護羅誌學個人安全的軍隊,但是不可否認的是,近衛師還是一支野戰部隊,並且還是戰鬥力在大楚帝國裡排的上號的主力部隊,戰鬥力僅次於第一師。
這樣的一支部隊,自然不可能在東進戰役裡待在後方,是需要上前線的。
但是羅誌學如果留在武昌的話,那麼近衛師也就不太好調動了。
所以羅誌學親臨前線,有一方麵原因也是為了讓近衛師可以上前線。
同時,羅誌學上前線,也可以更好的鼓舞將士們的士氣,皇帝親臨前線,和將士們一起奮戰,這對於很多將士來說是一種鼓舞。
最後,羅誌學親臨前線,也可以更好的坐鎮指揮大軍。
雖然細節上不用他去指揮,但是涉及到軍,師這種級彆部隊的調動,羅誌學還是會看著的。
此外如果羅誌學不來的話,那麼大楚帝國裡也沒第二個人能夠擔任東進戰役的總司令了。
東進大軍光是主力師的番號就有六個之多,這麼多的兵力,除了羅誌學外,沒其他人有資格壓得住他們。
哪怕是第一軍軍長李成通,他也沒這個資格同時指揮這麼多部隊,占據大楚帝國大半精華的部隊。
羅誌學親臨前線後,頭兩天都是待在富池鎮裡進行各種視察,視察各部隊,視察物資準備情況。
等到八月初一,羅誌學這才正式率領近衛師等部東進。
大軍自然不是直接去九江,而是會先去瑞昌城,和當地的第一師、第七守備師等部隊進行彙合。
八月初二,羅誌學率軍抵達瑞昌和第一師等部成功彙合。
休整兩天後,羅誌學親自率領大軍東進!
於此同時,第二軍軍長董明傑陸軍中將也已經率領了第二軍主力彙集在宿鬆一線。
這一次的東進戰役,打的不僅僅是長江南岸地區,而是長江南北兩岸。
南線不用再說,北線的話,前中期的戰略目標就是拿下安慶。
因為安慶就在長江北岸,乃是長江中遊最為重要的一座城池,明軍在這裡部署了大量的火炮以及水師,如果不拿下這個地方,大楚帝國後續就很難利用長江水道進行運輸補給,而沒有長江航道進行後勤運輸補給,光靠陸運維持大軍東進一路打到金陵城甚至海邊去,楚軍的後勤是要瘋掉的……
所以,江北其他地方不去說,但是安慶是必須拿下來的。
而江北第二軍的首要任務,就是拿下安慶城。
而在這之前嘛,自然是要先拿下明軍重兵布防的太湖。
江北的第二軍,江南的第一軍以及第三軍,此外還有依舊嫡屬於參謀部直轄,但是實際上臨時歸屬第一軍、第二軍、第三軍指揮的三個守備師、獨立的炮兵,騎兵等部隊。
這一次東進戰役裡,大楚帝國準備了足足八萬人的主力部隊以及兩萬多人的守備軍。
一線兵力達到了十萬人。
這個兵力數量,甚至比史可法麾下的所有兵力都要多!
甭管是新標軍還是衛所營哨兵,又或者是臨時征召的衛所兵、青壯,史可法手底下所有算得上兵的人,全部加起來撐死了也就七八萬,而且其中主力最多也就兩萬人而已。
這全部加起來,還沒有楚軍的戰兵多!
槍炮以及盔甲等重要裝備的數量,相互之間更是沒法比。
這一次東進,羅誌學要的就是一場以多勝少,憑借硬實力碾壓的平推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