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章 官紳不如從良人(1 / 2)

隨著殿試放榜,大楚帝國的第二次科舉也就算是落下了帷幕,後續雖然還有一些雜事,比如召見各科一甲,還有為新科進士們舉辦一場恩榮宴等。

整體的儀式上,楚國和明朝以及其他朝代都有所不同,主要是簡化了不少。

畢竟科舉在傳統封建王朝看來可能很重要但是在羅誌學心中,這說完說白了就是一場公務員考試而已。

並且按照羅誌學的規劃,以後是一年考一次,並且錄取的人數會越來越多,最後還會分各省考場等等,最終全麵發展為符合大楚帝國需求的公務員考試。

到時候錄取的可不是幾百人了,而是數萬甚至數十萬了。

現在的科舉雖然還是按照傳統製度在走但是羅誌學也不願意一開始把格調搞的太高導致後續不好變動。

因此羅誌學就親自動手,省卻了不少的程序,以降低規格。

對於羅誌學來說,這一次的科舉已經算是結束了,招錄的人才嘛,其實也沒多少。

實際上大楚帝國目前招募人才的途徑,並不是依靠科舉選撥的進士,這進士一年才幾百個,哪怕能力再強數量不夠也不行。

實際上,大楚帝國目前招募人才的途徑多種多樣,比如選用前明降官、降吏。

再比如各地方衙門,直接從社會上招募人員。

比如府級禮教部舉辦的選官,選拔的人員一律授予從九品,擔任基層的科員,還有省級巡撫衙門舉辦的選官一經選中,授予正九品,同樣是擔任各科科員。

並且這種選官並不看考生的功名,哪怕你是一介白丁也能去參加考試,而且要求也不是太高,基本董文識字,能讀寫公文懂得基本都算術的就差不多了。

還有則是專門麵向有功名的選官,這個就是針對秀才和舉人的,也包括明時期有功名的人員。

針對這些人的選官,授予的品級會高一些,比如舉人選中的話,就會被授予從七品,秀才被選中的話,則是會授予從八品。

而且明確規定,不管是通過地方選官,還是通過京畿殿試後的官員,都一視同仁,不存在升遷的天花板。

實際上,大楚帝國裡一大票中高級官員,全都是非正統進士出身的半吊子讀書人。

按照羅誌學的規劃,等到後續發展起來了,後續大楚帝國的公務員選拔就可以劃分為府考、省考、國考,三者考試並行,考生願意參加那種就那種。

後續還可以通過對省考和國考進行學曆限定,比如說要專科畢業或本科畢業之類的。

羅誌學心中,已經對未來的科舉改革有了一整套的腹案,就等著格物各科推廣開來,為國真正的選拔人才了。

至於現在嘛,隻能是先用著這些傳統讀書人出身的官員吧,好歹能讀寫,畢竟羅誌學總不能找一群文盲幫著他治療國家啊。

科舉過後,孫啟年這個格物科探花就被授予了正七品的品級,然後根據他的在殿試的時候策論回答的是關於工業方麵的題目,因此被安排到了工業部任職。

他的幾個好友有一個是進士科三甲,被安排到了江西巡撫衙門任職,還有兩個是格物科三甲,都是被安排到了楚北巡撫衙門任職。

不過正式分離任職之前,他們還會一起返鄉一趟。

還有根據家鄉路途遠近,新科官員們會有一個月到六個月不等的帶薪假期,以便回家享受中舉當官的榮光,然後才會正式踏上仕途生涯。

之所以入職前安排假期,這是因為這年頭交通不便利,而且為了防止官員在家鄉任職,導致出現地方勢力尾大不掉的情況,大楚帝國明確規定,地方衙門各員,正七品及以上者就要異地任職了。

其中正七品和從六品需要異府任職,離家需百裡以上。

正六品以上者,需要異省任職,離家需三百裡以上。

京畿各部任職,不在受限之列。

而他們四個人,都是正七品,按照規矩來說是異府任職就可以的,但是因為各省地方衙門都缺人的很,所以乾脆就把這一次新科士子都安排到了地方,而安排的時候,也是根據他們所選作答的策論題目,適當的進行安排,爭取儘可能的專業對口。

他的三個好友,都是被分配到了遠離家鄉的地方任職。

而且考慮到他們還年輕,目前大楚帝國這邊的地方官員升遷的往往非常快速,不用多久可能就要升到正六品以上。

到時候,他們也是彆指望能回到江南省任職了。

回家,那更是一種奢望。

宦遊人,當官後到致仕回家之前,能回家的機會是極少的,要麼是路過,要麼是奔喪,正常情況下,他們是回不來家的了。

所以,大楚帝國這邊才會給新科官員們一個假期,路途遠的新入官員們,更是獲得了六個月的假期。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