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方騎兵頻繁出現中小規模的戰鬥時,雙方的情報也是不可避免的被對方所獲知。
洪承疇很快就知道了北上的楚賊乃是他們的第三軍,裡頭還有個近衛師。
對近衛師他也有所了解,知道這是偽楚皇帝羅誌學的近衛部隊,聽說戰鬥力很不錯。
隻是除了這些外,洪承疇還通過偵騎知道了一點很奇怪情報,那就是北上這幾支楚賊兵力,其步兵竟然是清一色火槍手,彆說傳統的刀盾手之類的兵種了,就連長矛手都沒幾個
“楚賊裡的長矛手呢?”洪承疇對此很不解。
楚賊的軍隊模式,人家洪承疇也是知道的,畢竟明廷這邊的諸多督撫都抄著搞新標軍好幾年了。
就連洪承疇這邊雖然沒有搞什麼新標軍,但實際上也是按照新標軍的戰術戰法,擴大了火槍手的裝備規模,並把眾多的刀盾手之類的換成了長矛手。
某種程度上來說,洪承疇麾下直屬的兩萬多人,在兵種配置以及武器裝備上,和新標軍是比較相似的,隻不過他們依舊保留了大量的弓箭手以及重甲刀盾手。
所以,洪承疇很清楚,甭管是自家的秦軍,還是其他督撫手底下的新標軍,還是說楚賊本身,步兵作戰都是火槍手或弓箭手和長矛手一起搭配作戰的。
沒有長矛手的列陣掩護,火槍手也好,弓箭手也好都是被虐菜的命。
然而現在對麵的楚賊大軍裡,竟然是沒什麼長矛手。
如此不同尋常的事,第一時間就引起了洪承疇的警覺,一邊是繼續加派偵騎試圖搞清楚這些楚賊兵力,另外一方麵也是到處搜集情報。
可惜的是,這一時半會的洪承疇也是搞不清楚楚賊那邊為什麼這麼做,隻是知道了楚賊那邊似乎是裝備了一種不用火繩的火槍,也就是自生火銃。
但是自生火銃他洪承疇也知道啊,那玩意非常的麻煩而且成本很高,最關鍵是點火率還低得很,也不知道楚賊為什麼會列裝這麼多的自生火銃。
而更重要的是,就算是自生火銃,這射速和精度也就那樣,並不會比火繩槍強到那裡去。
真正打起來的話,估計作用也就和火繩槍差不多,而這種情況下沒有長矛手的掩護,豈不是會被一衝就崩潰?
火槍手單獨列隊作戰,明軍可是試過好幾次了,每一次都是大大的悲劇
除了楚賊裡的步兵比較古怪外,其他的倒是和洪承疇預料的差不多,比如說擁有大批的騾馬和火炮。
這些楚賊彷佛錢糧用不完一樣,軍隊裡哪怕是步兵部隊往往抱有大量的騾馬,而炮兵和輜重就更不用說了。
因此楚軍騾馬多,並且騾馬質量不咋地,亂七八糟的,這也是他們的一個特色。
而火炮更不用說了,楚賊就是靠火炮打天下的,所以前麵的好幾萬楚賊足足帶了好幾百門火炮過來,他是一點都不驚訝。
甚至也沒有多少的畏懼!
為了這一戰,他洪承疇或者說明廷可是下了血本的,把最後的家底都給掏出來了。
新型的兩斤半,五斤,九斤等滅賊炮足足有五十多門,此外還有改裝了新式雙輪炮架的舊式紅夷大炮也有二十幾門。
足足七十多門的各種長管火炮,可以說是洪承疇的最大底氣!
為了這些火炮,他幾乎把薊遼以及宣大各地的火炮都是搜刮了一大堆,甚至連幽州城頭上的好幾門紅夷大炮,都是被他索要了過來。
除了這些長管火炮外,還有大幾百門各種亂七八糟的小型短管火炮,什麼佛郎機啊,將軍炮啊,虎蹲炮啊,攻戎炮啊,但凡是能拉上來的都給拉上來了。
洪承疇所部在天津彙集的火炮之多,在明王朝的戰爭曆史上都是首屈一指的。
不管是之前和東擄乾架,還是之前和楚軍乾架,明軍都沒有彙集過這麼多的長管火炮。
這還是第一次,大概率也是最後的一次。
除了火炮外,洪承疇麾下還有精銳騎兵六千餘,同時還臨時拚湊了三千多會騎馬的半吊子騎兵,勉勉強強可以說是一萬騎兵。
這一萬騎兵裡,戰鬥力最強悍的乃是祖大壽麾下的關寧鐵騎下屬騎兵四千餘,其中包括吳襄所部千騎。
關寧鐵騎,這個稱呼並不是某個固定編製的軍,也不是什麼類似江北新標軍一樣的番號稱呼,更類似是一個泛指稱呼,就和以往的遼東鐵騎一樣,普遍指遼東地區作戰的邊軍。
如今祖大壽為首的關寧鐵騎除了騎兵外,還有步兵和炮兵呢,總兵力超過十萬呢。
可不是說十萬關寧鐵騎都是騎兵就算是其中的騎兵,也不都是披甲的精銳騎兵,披甲精銳騎兵在關寧鐵騎裡,也是屬於極少數的一部分精銳。
而此時祖大壽為首的這四千騎兵,就是屬於這種小部分的披甲精銳騎兵。
他們也是目前在天津衛城內外八萬多明軍裡,戰鬥力最強悍的一支明軍!
而有了這支騎兵相助,洪承疇自問,在火炮上雖然有劣勢但是也不至於沒有反抗之力,隻要炮兵能支撐並掩護步兵維持陣型,那麼這一仗就有的打。
隻要己方的騎兵能夠先擊敗楚賊騎兵,進而占據戰場上的主動權,那麼接下來的戰鬥就簡單多了。
打得好的話,不但可以阻擋楚賊北上,說不準還能重創楚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