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多騎兵,光看數字的話其實也不會覺得有多少,但在戰場上,這五千多騎兵所引起的聲勢,比數萬步兵還要更大!
甚至為了避免這五千多騎兵本身在前進作戰的過程裡發生混亂,明軍方麵的騎兵都分成了三個大方向,總計十多個波次呢,前後蔓延大幾百米呢。
當前方的明軍騎兵們開始小跑加速的時候,後麵的明軍還剛列完隊呢。
可不是說明軍方麵的總兵陳忠一聲令下,然後五千騎兵齊刷刷的就衝出來了。
因為明軍方麵的騎兵是早有準備,出擊的速度也非常快,而楚軍方麵的騎兵部隊,雖然也是一直都處於戰備狀態,但是為了兼顧多個方向,也不太可能一直把騎兵主力都放在東側。
而是在確認了明軍的騎兵出擊方向後,朱興發他們才能夠集結騎兵迎戰。
這要是提前把騎兵都集中在東邊,萬一明軍騎兵鬼鬼祟祟的繞行西側襲擊,豈不是西線要完蛋
在步兵和炮兵方麵,楚軍是進攻的一方,但是在騎兵方麵,某種程度上來說楚軍才是防守的一方。
明軍方麵的騎兵,在出擊時間和方向上都有比較大的優勢。
不過還是那句話幾千騎兵出擊不是過家家,不可能說洪承疇或者李成通這些高層指揮官一聲令下,下一秒就有好幾千騎兵殺出去了。
騎兵集結以及作戰準備都是需要時間的,退一萬步來說,那麼是列陣也需要時間啊。
什麼,你說不列陣,直接讓騎兵們自己就衝出去了,那不找死嘛對上敵軍騎兵列隊反衝擊,分分鐘要全軍崩潰。
如此情況下,明軍方麵的騎兵出擊,足足是一刻鐘之後才出現在東炮台側後位置的戰場上!
而且來的明軍其並不是五千,而是隻有一千多騎,這是明軍方麵的第一批騎兵。
這一千多明軍騎兵出現在東炮台側後位置的時候,正在進攻東炮台的楚軍也是已經做好了迎戰的準備。
一刻鐘之前,正在進攻的東炮台的楚軍就已經得知了即將有明軍騎兵來襲,除了負責主攻東炮台的第八師依舊無動於衷外,外圍提供掩護的第一師下屬的第一步兵團已經緊急機動,直接跨越了好幾百米,在第八師的側翼方向已經擺出來了三個大型,呈品字形部署的空心方陣。
而後方的第二步兵團也在緊急機動,他們將會在第一步兵團的靠南方向同樣部署多個空心方陣。
這些第一師的任務,並不是說真的殺傷多少敵軍騎兵,而是攔住敵軍騎兵,避免對他們對第八師的作戰形成乾擾。
楚軍為了強攻東炮台,動用的可不僅僅是第八師一個師,還有作為掩護支援的第一師呢。
當第一師的大批步兵們緊急列出空心方陣的時候,第一師所屬的大批野戰炮,再加上一批第八師的野戰炮,也是緊急調轉了炮口。
至少有四十門的野戰炮停下了對東炮台的炮擊,對炮管進行冷卻,以備在接下來對敵軍騎兵實施急速射炮擊。
迎接敵軍騎兵衝擊的時候,因為敵軍騎兵的速度非常快,這對炮兵部隊而言就需要在最短的時間內打出去最多的炮彈,這種高速射速,不僅僅是對炮組成員有極大的挑戰,對火炮本身也是一種巨大的挑戰。
炮管質量稍微差一些,又或者是本身就經過了長時間的炮擊,炮管冷卻不到位的話,分分鐘炸膛給你看。
楚軍方麵為什麼製定了身管壽命這個火炮數據,一線部隊裡的火炮一旦到了身管壽命,哪怕火炮看起來一點問題都沒有,但依舊會直接退出一線炮兵部隊。
這些火炮經過詳細檢查後,質量尚可的調到二線部隊裡去服役,並采取減裝藥,嚴格限製急速射。
如果檢查後,發現火炮炮管已經到了臨界點,那麼也不會勉強使用,而是會直接拉回兵工廠回爐。
青銅火炮,其成本裡很大一部分是青銅本身,製造成本反而要低一些所以鐵鑄火炮打壞了扔了也就扔了,但是青銅火炮楚軍往往會拉回去回爐。
不僅僅限製了使用壽命,楚軍在火炮生產上,還全麵廢棄了鐵鑄野戰火炮,所有自造的野戰炮都是清一色的青銅火炮。
因為鐵鑄造火炮的身管壽命太差,打個三四百發炮彈後,炮管的承壓能力就會變得很差,如果再搞急速射的話,往往就炸膛了。
而青銅火炮,身管壽命能夠做到八百發甚至千發以上,並且在急速射的時候承壓能力更強。
如今,這四十門各口徑的青銅火炮就體現出來了青銅火炮的優勢,那麼這些火炮經過北伐的一係列作戰,基本上每一門都已經打了至少兩三百發甚至更多的炮彈,換成鐵鑄火炮的話,哪怕日常使用都得小心翼翼,甚至減裝藥使用了。
但是這些青銅火炮的剩餘身管壽命依舊非常高,炮術們基本不用擔心這個時候搞急速射而導致炸膛事故的出現。
四十門野戰炮做好準備好,明軍的一千多騎兵也是翻過了一座小矮山,出現在了八百多米外。
看見敵軍騎兵出現後,楚軍的各炮兵陣地上的炮兵炮兵指揮官們,不約而同的下令開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