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誌學這一次離開金陵城,是三月份,那個時候他親自帶著大軍增援揚州,並展開了揚州戰役,隨後他一路帶著攻克淮安城。
隨後他就一直坐鎮在淮安城裡居中指揮前線各軍。
算算時間,他都已經是出來了半年之久了,是時候返回金陵城了。
自己長時間離開金陵城,雖然很多事情依舊能夠進行處理,畢竟羅誌學北上,除了他自己外,可是帶了足足上千人的文官團隊,所有京畿機構都有派人隨駕,參務大臣,協辦大臣也是大多隨駕,還有部分則是留守金陵城。
如此情況下,很多事情,尤其是大事要事也是能夠進行處理,但是總歸是沒那麼順暢,一些小事,不急的事就會被擠壓下來。
所以羅誌學也不可能長時間的離開金陵城。
次日,羅誌學正式給隨駕的幾個參務大臣,協辦大臣,讓他們準備返京事宜。
隨著江北剿匪作戰的圓滿結束,隨著北伐戰役的順利展開,明廷的覆滅,同時北方的幾條戰線戰事歸於平靜,羅誌學也就沒必要繼續作戰在淮安裡遙控各方大軍了。
再說了,如今的大楚帝國可是六線作戰,正在進行軍事行動可不僅僅隻有北方,在西線以及西南,乃至那邊的大海上都打著呢
在亂世中崛起的大楚帝國,可謂是一路打過來了,那麼是都把明廷給乾翻了,但是戰爭對於大楚帝國而言依舊沒有結束。
在東北方向,有東擄這個大敵,東擄對於前明而言是心腹大患,而對於大楚帝國而言也是一個強勁的對手,尤其是東擄人降服了蒙古後,其騎兵優勢太大了。
在北方,準確的說是宣府、大同一帶往北還有中原王朝的傳統敵人:草原遊牧民族。
甭管這些人叫韃靼人還是什麼瓦剌人,反正都是中原王朝的敵人。
在山西,左良玉盤踞其中,楚軍正在和他們乾架。
在陝甘地區,則屬孫傳庭所部,楚軍也在和他們乾架。
在四川,則是有秦良玉等當地土司兵力。
在雲貴也有當地眾多土司兵力。
除了上述陸地的敵人外,最近大楚帝國在南邊的大海上也和蠻夷各國在乾架
羅誌學環繞四顧,全都是敵人
所以,羅誌學也不能老是待在淮安,得回去金陵城主持大局了。
進入十月後,羅誌學正式帶著一票文武官員以及第二近衛師啟程返回金陵城,在返回金陵城的途中,陸續聽聞了兩個消息。
第一個消息左良玉,彙同山西當地官員,山西太原擁立潞王朱常淓為監國。
但是,左良玉擁立潞王朱常淓監國的消息,大楚帝國那邊都沒啥反應,第一軍該休整的休整,該打的打
倒是孫傳庭那邊一票官員以及宗室們,大罵左良玉不忠,要求潞王立即撤銷監國,因為孫傳庭他們也擁立了瑞王朱常浩為帝
這個隆昌帝,暫時被陝甘的孫傳庭所部所擁立並承認,同時那邊的四川暫時也有部分官員,嗯,比如秦良玉表示了認同。
雲貴那邊,估計這會還不知道相關的消息呢畢竟時間有限,而路途太遠!
但是左良玉前頭搞了個監國出來,可不就壞孫傳庭他們的事了嘛
對此,左良玉也是一肚子火,要知道,他可比孫傳庭更早知道崇禎帝身亡,然後就匆匆忙忙找來了當初和他一起逃亡山西的潞王。
本來左良玉是讓他直接稱帝的,可是這人腦子有坑,說什麼隻願意監國,至於稱帝稍候再說
這一稍候,得,沒幾天功夫人家孫傳庭就擁立瑞王為帝了!
這事給鬨的,左良玉都特彆想把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潞王給砍了
現在,他們雙方是互不承認,甚至軍情司還報告,孫傳庭已經派兵進攻山西,試圖逼左良玉放棄野心,逼潞王放棄監國。
話說自從楚軍攻克幽州,崇禎帝吊死在煤山後,明王朝殘留控製區裡的部分藩王和封疆大史們,有一些人野心比較大,有些則是不甘心,或者對明王朝愚忠之類的。
陸續出現了前明地方文武官員擁立各明藩王繼承大統的事熱鬨的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