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幾個月裡,楚軍後勤供應體係,是儘全力滿足北伐作戰需求。
但是等進入了九月份後,隨著攻破幽州城,這北伐圓滿結束後,後勤供應體係就重新調整,變成了優先供應薊遼、宣大這些邊鎮一線,以備戰東擄。
在上述方向作戰的第二軍、第三軍就是後勤供應的重點,就連那些乙等師的後勤供應序列,也比李東紹的第一軍強
沒辦法,人家要對抗東擄,而且剛在山海關打了一場,又在密雲打了一場,未來爆發大戰的可能性極大,而且壓力也不小,這後勤方向自然是要緊著他們。
至於李東紹所屬的第一軍,暫時隻算是第二隊列,並且這個第二隊列可不是隻有他們一家,而是有很多呢
比如說麵向陝西一線的第四軍,人家也是第二隊列。
再就是北直隸腹地、山東、河南等地駐防的一些乙等師乃至武裝稅警,他們也算是第二隊列。
甚至大多時候,他們比第二軍、第四軍還能更早的獲得物資供應。
因為這些地方駐防部隊,看似都是一些新編的乙等師以及不倫不類的武裝稅警,戰鬥力不咋地,而且還是在後方腹地,但是人家的任務說實話,比第一軍的重要多了!
他們需要對這些新占領區進行大規模的清剿,以配合行政部門構築並穩住當地的行政統治,最重要的是把稅給抄嗯,收上來
這些在新占領區的乙等師和武裝稅警,一個個都任務重,壓力大相對比之下,跑到真定府前線和左良玉做不對峙的第一軍還要更輕鬆一些。
畢竟對麵的左良玉,隻要腦子沒燒壞,就不太可能主動打出來
既然對方不打出來,而楚軍高層一時半會的也沒有快速拿下的山西的迫切想法,於是乎,第一軍就變成了後娘養的
以目前第一軍的戰略儲備,打一打防守作戰沒什麼問題,打短距離的反擊、突擊作戰也還行,但是如果想要一口氣殺到太原去,或者是一口氣突破潼關殺到西安去,那麼還是非常勉強的。
隻是李東紹總不能眼睜睜對麵的明軍內部火拚,而自己無動於衷不是
於是乎,抱著機不可失時不再來的想法,李東紹打算搞一波突襲作戰,也沒啥太大的目標,就像是趁著對麵兩線作戰,試著拿下對麵的固關。
此地乃從北直隸真定府一線,殺向山西太原府的第一關卡,隻要攻占了這一關卡,那麼就等於是撬開了山西的東大門,後續李東紹完全可以慢慢圍繞著平定州城、壽陽、孟縣等城和左良玉打一場。
哪怕後方依舊沒有大量的彈藥補給送過來也能勉強打一打了。
抱著這種想法,李東紹很快下令麾下部隊對固官展開了進攻。
為了拿下固官,李東紹比較謹慎,抽調了第一軍所屬的第一近衛師,同時還抽調了第一百一十七師、第一百一十八師。
後兩者乃是在北直隸南部地區招募兵員而編成的乙等師,這種新編乙等師說實話戰鬥力比較有限。
因為這些新編乙等師的新兵比例非常高,往往是一個老兵帶著士兵新兵作戰,而且還不滿員,每個師往往隻有大幾千人,少的六七千,多的也不過八九千,極少超過萬人的。
裝備什麼的就不用說了,隻有少數兩斤半野戰炮再加上一些短管火炮,十八斤臼炮這些輕型火炮,至於重一些的五斤野戰炮甚至九斤野戰炮,這些部隊很少有裝備的,就算有,往往也是固定部署在某個城頭,關卡上,缺乏機動所用的騾馬。
而李東紹麾下就轄有三個這樣的乙等師,他們和第一軍之第一近衛師、第四師一起,構成山西戰役司令部所轄兵力。
固官戰役,在十月低展開,並經過數天的準備後,在十一月二日發動了全線猛攻。
李東紹以第一近衛師為核心,第一百一十七師、第一百一十八師為輔,並利用第一軍所屬的大批中大口徑的野戰炮以及大批臼炮,迅速的突破了明軍在固官構築的防線。
等到十一月四日,楚軍李東紹部就已經全麵攻克了固官,殲敵大約一千五百餘,俘虜五千多,繳獲長管火炮六門,彈藥糧草等一批。
此外還有近萬明軍倉皇而逃!
固官失陷於楚賊,這無異於山西東大門洞開,楚賊已能長驅直入殺向太原。
一時間,山西各地明軍文武官員恐慌無比,左良玉更是第一時間向孫傳庭服軟,讓潞王朱常淓取消所謂的監國,承認了隆興帝繼承大統。
搞定了孫傳庭那邊後,左良玉迫不及待的就抽調臨汾一線的兵力緊急馳援太原府。
隻是讓左良玉感到奇怪的是,對麵的楚軍拿下固關後,好幾天過去了,愣是沒派兵西進。
左良玉自然不知道,彈藥儲備有限的李東紹,為了拿下固關,基本上是把九斤野戰炮和四十八斤的臼炮炮彈都打的七七八八了
這繼續往西打的話,就算能用剩餘的彈藥拿下一座兩座城池,但是然後呢?
總不能到時候放著一百多門火炮不用,傻乎乎和左良玉拚刺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