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加強配置部分騎兵、五斤以上野戰炮兵力後,都能組成一個混成團單獨承擔一條戰線的作戰任務。
相當於以往楚軍經常旅級部隊加強騎兵和炮兵後,組成五六千人的混成旅,承擔一條戰線的作戰任務,如今的楚軍是用千人的混成團承擔一個方向的作戰任務。
如此一來,一個師就能夠組成三個團級戰鬥群,平常時候兩個團在前線作戰,一個團充當預備隊,必要時候也可以同時三個團同時上前線,同時從三個方向發起進攻。
這比以往的一個師隻能有兩個旅級戰鬥群,大多時候隻能派出一個混成旅級戰鬥部隊執行支線任務要更加的靈活。
三個大編製的團,再加上擁有三十六門野戰炮的師屬炮兵團,擁有六百多騎兵的師屬騎兵團,兩千多人的師屬輜重團,八百多人的師屬輕步兵團以及其他各類師屬部隊,整個師的規模是一萬五千餘人左右。
第二十步兵師進行整編的時候,因為之前也有一些缺員,同時還有一部分士兵被轉移到乙等師或者是退役,因此第二十步兵師也就接受了一批新兵。
不過這一批新兵之前就已經完成了三個月的完整訓練,而且他們的新兵訓練時期,就是使用燧發槍進行訓練,接受的還是各種新式線列戰術訓練。
因此他們其實比第二十師裡原有的士兵們,還要更加適應新式部隊的戰術呢。
伴隨著第二十師開始整編換裝的時候,其他幾支舊式甲等師也是陸續開始了換裝,此外一部分前線的舊式甲等師,因為來不及整體改編的緣故,但是前線又急需新式的燧發槍。
所以楚軍高策能夠也是一批燧發槍調往前線,直接給了舊式甲等師裡的火槍手使用。
畢竟舊式甲等師裡,也是有大批火槍手的,雖然他們之前使用的火繩槍,但是如果換成燧發槍的話也是可以,甚至效果還更好。
至少不用擔心潮濕和小雨天氣裡不能開火了。
同時必要時候,也可以把這些火槍手單獨抽調出來,然後組成燧發槍線列步兵單獨作戰。
如今雲貴前線裡第五師就是這麼乾的。
作為最早從廣西殺入雲南的楚軍主力部隊,第五師一直都是處於雲貴作戰的最前線,因為雲貴一線地形複雜,當地的土司眾多,形勢極為複雜,雖然沒有多大的高強度作戰,但是低烈度小規模的戰鬥卻是非常的頻繁,很多土司兵力看見了外來的楚軍,二話不說就給你放幾箭了……
這對楚軍投入的兵力數量要求也比較高,好幾萬部隊撒進去就跟消失了一樣,半點水花都沒濺起來。
搞到後來,楚軍乾脆不搞大開大合的傳統作戰模式了,而是來個拉網式逐步清理。
不著急著直接打進去,而是選擇了慢慢來,沿著各交通要道,一個城接著一個城,一個寨子接著一個寨子逐步肅清過去。
西明殘兵是敵人,當地的土司,各種頑抗士紳,土匪流賊也是敵人。
楚軍如梳,大軍拉網式肅清過去,雖然進度緩慢,但是效果很不錯。
但凡是楚軍新占領的地方,基本都是一片祥和,什麼士紳啊,土匪流氓啊,土司啊以及其他各類頑抗之敵全都消失在了曆史的長河裡了。
這樣打一遍過後,後續連肅清剿匪作戰都省了!
隻是這種打法雖然穩妥,但是也導致了先頭部隊的第五師,一直也沒能獲得撤到廣西等大後方進行休整的機會,基本都是在當地打打停停,今天打個土司,明兒殺一波土匪,後頭抄個士紳。
第五師的不少將領埋怨,他們可是一支能打硬仗,能打大規模會戰的甲等主力師,但是現在,都變成小打小鬨的治安剿匪師了……
因為他們的自嘲,所以陸軍內部對雲貴這種的低烈度,但是進度極為緩慢的戰事也稱之為治安作戰。
深陷在治安戰裡的第五師雖然不少時候也能進行休整,但是卻也沒機會整體調到後方進行休整。
如今楚軍高層都覺得雲貴方向的兵力不足,琢磨著向雲貴方向增兵呢,哪能把主力的第五師給調走啊。
基於這種情況,楚軍高層也就沒有對西南前線進行輪換了,而是選擇了鞏固後勤線,並逐步對前線部隊進行換裝的方式進行整編。
不會是一個師直接一口氣進行整編換裝,而是一個營,一個營慢慢搞。
一邊打一邊換裝。
第五師下屬的第十八步兵團,就是第五師裡比較早一批換裝燧發槍的部隊。
同時該步兵團下頭,還有一個屬於實驗性質,算是為全師打樣板的一個新式步兵營,第三營。
如今這個步兵營,在完整了為期三個月的整編換裝後,首次迎來了實戰,攻占一座西明軍所扼守的一座小關城,為大軍的下一步肅清作戰提供戰略通道,拱衛後勤線。
第三營營長甘欣榮少校,對這個任務還是比較滿意的,好歹是個有數百號西明正規官兵的關城。
這一次得好好打,他可不想再回到以前那樣,天天被調去搞什麼肅清作戰,和一群亂七八糟的土匪、流賊,頑抗士紳,土司們鬥智鬥勇。
那種日子,他是過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