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是陝甘邊防司令,陸軍上將黃丁權的年輕稍微大一些,但也才三十二歲而已。
這一票上將也才十歲,那麼中將和少將們的年紀自然也高不到那裡去。
至於校官級彆,十八九歲的都一大堆。
第十八步兵團第三營營長甘欣榮少校,今年十九歲放在外界的話,那是很稀奇的事,但是放在楚軍裡再正常不過了。
甘欣榮他並不算是從龍很早的將領,他是羅誌學在漢天稱帝之後才報考陸軍軍官學堂的。
他本身就是個讀書人,還是個家世挺不錯的讀書人,甘家乃安陸府裡的傳統書香門第,
其實甘欣榮在考入陸軍軍官學堂之前,可從來都沒有想過自己有朝一日會帶兵打仗,成為一個讀書人口中的低賤武夫……
他前麵的十幾年人生裡,基本都是奔著科舉當官去的。
隻是他所在的甘家也早早投奔了大楚帝國,他父親以及大哥都早早進入大楚帝國裡為官。
一門心思想要往上爬的甘父,當年為了響應當時大楚帝國皇帝羅誌學號召有誌年輕人報考軍校從軍,為華夏一統而奮鬥的口號,直接把甘家次子,也就是甘欣榮給送進了陸軍軍官學堂。
嗯,當時軍校招生任務很重,但是社會上對武將還是沒有太高的評價的,認為從軍是低賤職業。
士紳子弟讀書,那都是奔著科舉當官去的,可沒幾個是為了從軍去的,偏偏陸軍軍官學堂的正式班,對學生的文化水平要求還不低……
當時楚軍正處於大規模擴張當中,正式班招生都是大幾百上千人的……為了獲得足夠的生源,羅誌學都開始號召有誌青年報考軍校,並且讓朝堂官員們進行舉薦有誌年輕人了……
於是乎,很多投奔了大楚帝國的士紳家庭,尤其是跑到大楚帝國這邊當官的老爺們,不管願不願意,都得派出家族子弟去報考軍校……
人家天子都號召,讓爾等進行舉薦了,爾等身為臣子還不為陛下分憂解難?
麻利點,把兒子啊,侄子什麼的都送進軍校去。
什麼,當不知道?
這點政治覺悟都沒有,還想要升官?想得美,這輩子你就熬死在基層吧,說不得回頭當官的人多了,就把你這個不顧大局的人趕回老家去……
於是乎,當時很多已經投奔大楚帝國的各種士紳家族,都派遣了弟子去報考軍校從軍,不過基本都是派次子,也很少派遣嫡長子去從軍的,還有則是找侄子,表親之類的湊數。
反正舉薦一兩個人過去就行了,也不管你舉薦過去的是什麼人。
要不然,以這幾年的社會環境下,大楚帝國還真的挺難招募道大幾千的正式班學生。
甘欣榮就是在這種大背景下,進入了陸軍軍官學堂,以他的文化水平也輕鬆通過了文化水平考核,而體能考核的成績雖然不咋地,但是也勉強過關了。
由此,他成為了陸軍軍官學堂裡的一名第六期學生,學習的是步科。
當時的第六期正式班,也是楚軍裡第一批采取兩年學製的正式班,同時也是招生規模最大的一批,足足有一千多人。
經過了一年半的理論學習後,甘興榮以軍校生特有的準尉軍銜進入軍隊裡進行實習,而當時大楚帝國已經東進成功,都已經占據了江南了,
他被分配道了新編部隊第十師裡實習了半年期間,也參與了清剿作戰,獲得了一些戰鬥經驗,獲得了中等的實習評價,然後順利畢業,並被授予少尉軍銜。
畢業名次不算高,步科八百多人裡他隻名列六百多。
因為實習評價一般,畢業成績也不咋地,也就失去了留在第十師這種新式主力部隊裡任職的機會,當時誰都知道第十師裡能混出頭,一堆人往裡頭擠呢。
雖然他的畢業名次不高,但是他好歹也是第一批接受了兩年完整軍事培訓的正式班學生,軍事理論紮實,上頭對他們這一批學生也都寄予厚望。
所以他雖然沒有被留任分配到第十師,但也是被分配到了主力部隊之一的第五師。
他跑到第五師裡先是當了幾個月的隊官,積累了一定經驗後就被調往團部當參謀去了,軍銜也被晉升為中尉,又沒多久,他被調往師部擔任的作戰參謀,軍銜被晉升為上尉。
這兩個參謀經曆,加起來也就半年不到,卻是讓他從一個少尉變成了上尉。
然後順理成章的被下放到第三營裡擔任第一火槍哨的哨官,依舊是上尉軍銜。
擔任哨官期間,他按部就班帶兵作戰,沒有表現的太出彩,但是也沒有太差,而且幾乎從不出錯。
給上頭的印象就是穩重!
他雖然年輕,但是帶兵做事都很穩重,打仗看似中規中矩,但是他從來都不犯錯!
而這一點,上頭很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