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二章 漠西蒙古(2 / 2)

如此情況下,近衛軍的兩個是鎮守應天府,也算是加強了泛江南地區的軍事部署了。

嗯,其實也正是因為有近衛軍的存在,陸軍才能夠把大批主力部隊調離江南、江北地區,前往各地作戰。

比如之前剛編練成功的第六軍第二十六師、第二十七師,這兩個師就從江北調往北方,準備參與東北作戰。

東北戰役,這是大楚帝國下一階段最為重要的戰略計劃。

不僅僅是為了奪取遼東,收複漢地這麼簡單,而是想要徹底的解決東北乃至草原上的重大威脅,使得大楚帝國能夠騰出手來進行內部的經濟建設,或者是在其他方向進行擴展。

為了防備東擄以及東擄控製下的東蒙古,大楚帝國可是在北方漫長的長城防線裡囤兵數十萬啊!

從東邊的山海關再到薊鎮,再到宣府、大同。

不僅僅是薊遼和宣大,陝甘防線裡的大部分兵力,其實也是為了抵抗東擄人控製下的蒙古人。

承順六年的東擄,人家的地盤可不僅僅是遼東一地……他們還控製著高麗半島、遼東北邊的大片東北區域,大片東蒙古草原,就連西蒙古的不少部落都是受東擄控製的。

東擄,就是大楚帝國在北方的最大威脅,一天不把他們給乾掉,大楚帝國就要在北方陳兵數十萬,耗費龐大的錢糧以維持北方的長城防線。

儘管以大楚帝國的國力而言,也不是不能維持,一年幾千萬軍費而已,能支撐的住。

然而把大部分財政收入都投入到軍費之中,那麼也就擠不出錢來發展內部經濟民生了。

而內部不發展,那麼國力就無法提升,甚至會因為長期的沉重軍費壓力而壓迫民生經濟,到時候甚至都有可能形成惡性循環。

如今大楚帝國能夠撐住,那是因為統一關內漢地諸省的時候,通過大規模的抄沒獲得了海量的錢財收入,但是如果持續維持龐大的開支,這些錢不用幾年也會花完,到時候國庫恐怕就要入不敷出了。

羅誌學自然不會讓這種情況出現。

所以在雲貴戰役結束之後,羅誌學就已經實際上開始調兵遣將,為後續的東北戰役進行準備了。

調兵遣將的方向,也不僅僅是局限在山海關一線,那裡雖然是重點區域,但是薊鎮以及宣大還有陝甘地區同樣重要。

大楚帝國的敵人,可不僅僅是本族的數十萬東擄人,還包括遼闊草原上大批投靠了東擄人的蒙古人呢。

這些蒙古人也是一大威脅,所以在大軍殺入東北的時候,也需要確保長城防線,尤其是薊鎮和宣大方向的安全。

不說主動殺出去,但是至少要能守住。

至於陝甘那邊倒是要輕鬆一些,因為西蒙古也不是全麵倒向了東擄人,其中不少還保持了自身的獨立性,不會聽從東擄人的吩咐和大楚帝國作戰。

其中的幾個大部落實力也挺強悍的,東擄人都拿他們沒辦法。

這些西蒙古,其實很多就是之前的瓦刺,瓦刺人逐漸分裂,形成了幾個大的部落,其中的準格爾部,就是未來的準格爾汗國。

嗯,就是原時空裡和清王朝乾架的那個汗國,最後被清王朝覆滅,由此大片西北以及草原區域重新歸屬華夏實際控製。

簡單來說,現在的東擄人還沒有完全控製西部地區的蒙古部落,對目前的大楚帝國而言雖然也有威脅,但是整體威脅遠不如東擄。

奔著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的原則,大楚帝國還派遣去聯係了那幾個西蒙古的部落,想要讓他們和東擄人乾架,可惜人家也不傻……沒搭理大楚帝國的請求,甚至連大楚帝國試圖通過官方渠道,大批量求購戰馬甚至大量種馬的請求都被拒絕了。

隻答應了出售限定數量的戰馬,至於大量種馬則是被直接拒絕了,隻給了少量幾匹意思意思。

不過好說好呆,也算是達成了一定的商貿互換協議。

畢竟雙方都存在著剛需……他們這些蒙古草原的人想要大楚帝國的鐵器,茶葉,布匹以及其他貨物甚至槍炮,而大楚帝國也想要他們的馬匹。

但是就和大楚帝國死活不願意賣給他們大批燧發槍和火炮,隻願意出售限定數量的火繩槍一樣,他們也不願意出售大量的戰馬以及種馬,隻願意出現限定數量的去勢後的戰馬以及極少數種馬。

大楚帝國要的是優良的母馬和未趨勢的公馬,並且數量還不少,人家再傻也知道大楚帝國想要自行培育優良的戰馬。

畢竟不優良的馬種,沒有培育的價值,而數量少也培育不了。

但是華夏王朝一向來遊牧民族的敵人,幾千年來都是如此。

如今大楚帝國是打東擄,但是打完東擄呢?

他們也不得不防!

同樣道理,這些西蒙古的幾個大部落在相互征戰,一旦完成了統一後,那麼對中原王朝又是一個巨大的威脅,曆史上的平叛準格爾之戰就是這麼來的。

直接原因就是因為準格爾統一了漠西蒙古諸部,對中原王朝形成了重大威脅,進而導致戰爭的直接爆發。

對於這種潛在的重大可能性,大楚帝國自然不會視而不見,所以也是堅決不肯把先進槍炮賣給他們,隻肯出售部分火繩槍。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