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四章 進攻性海軍(1 / 2)

而大部分人到了大楚帝國後,看在大楚帝國開出來的高薪資上往往也樂意乾一段時間,實在不行那麼直接走人也行。

隻是吧,想要出海回家也不是那麼容易的,可不是什麼時候都有船起航的,就算有,人家也不一定會帶上你,就算帶上你,船票也不是個小數目。

所以,這些想要走的人,往往也隻能給大楚帝國乾上一年半載賺路費……

而大楚帝國其實也沒想過把這些人一直留著,隻要把所學的東西留下來,人隨時可以走%……

大楚帝國要的是技術人員的知識,工匠的經驗以及一些小技巧之類的。

通過內部挖掘招攬技術人員、工匠;又通過外部挖掘技術人員以及工匠,同時皇皇家理工學院裡的一票人也會用一些不成熟的現代技術理論參與進來。

如此,大楚帝國的戰列艦設計以及建造才算是具備了可行性。

——

而具體設計的時候,哪怕已經敲定了要建造一種遠洋戰列艦,但是依舊遇上了一些分歧。

有些人認為,既然戰列艦是海戰主力,那麼就應該更注重火力,弄上百門火炮,而且還要配屬更多的重炮,在海戰中憑借火力摧毀任何敵人的戰艦,以掌控大海,把敵人艦隊直接堵死在港口裡。

但是也有人認為,戰艦造出來是打仗用的,而既然是打仗用的,首先你得能抵達戰場,或者是要能追上敵人,所以遠洋適航性以及航速更重要,火力倒是其次的。

畢竟遠洋適合性不行就無法出遠洋,隻能待在家門口作戰,而這種在家門口作戰的戰艦,不就是之前被舍棄的近海戰列艦嘛。

而航速就更不用說了,在大海上遇到敵人的時候,如果航速不行,你追不上敵人,而且遇到強大的敵人也跑不掉,並且航速不行,也不夠靈活的話,轉向也會更加困難,這樣就會在海戰中被搶占上風位以及t字頭。

至於防護嘛……也是爭論比較大。

大楚帝國海軍的戰艦發展,其道路是非常清晰的,早幾年剛敲定大造艦計劃的時候,就已經劃定了護衛艦、巡洋艦、戰列艦之分。

大楚帝國海軍的戰艦分類,並不是單純用噸位或者火炮數量進行分類,而是用戰艦用途進行分類。

護衛艦的定位就是近海巡邏,護航,執行低烈度戰鬥任務,說白了就是個打雜的。

要求什麼都能乾,同時還要求控製成本。

大冶級護衛艦就是這樣一款戰艦,噸位隻有三百五十噸,搭載二十二門火炮,其中十二門十四斤加農炮,十門九斤艦炮,比較小的噸位再加上搭載的火炮數量不少,所以導致人均居住空間比較小,搭載的生活物資也比較少,所以想要讓這種戰艦執行遠洋任務就會比較麻煩。

當然,也隻是麻煩,不代表著不能乾了。

不管怎麼說,大冶級護衛艦都是一艘非常典型的蓋倫型的海船,並不是什麼類似廣船,沙船這些近海內河船型,其船型本身是具備了遠洋航行條件的,隻是補給會比較麻煩而已。

真要說起來,這個噸位如果放在一百多年前那算是大船了,甚至都能用來環球航行了……當年哥倫布的座艦也不過兩三百噸而已。

哪怕是放在幾十年前,這個噸位的戰艦也能夠充當艦隊裡的主力了。

隻是最近幾十年,戰艦越來越大,導致了這個噸位的戰艦逐漸無法成為海戰主力而已。

隨著造艦技術的發展,現在的船隻能夠造的越來越大。

同時隨著最近百年來,艦炮逐步成為最重要的海上武器,並逐步發展出來了線列戰術,如今的線列戰術已經取代了跳幫作戰,成為了主要的海戰方式。

眾多因素相加,也就導致了如今的戰艦是越造越大,主力的戰列艦的噸位基本都奔著上千噸去了,哪怕是配合戰列艦作戰的一些巡航艦往往也有六七百噸之多。

如今三百多噸的戰艦,也就隻能淪為打雜的份了。

在大楚帝國海軍的定位裡,真正進行遠洋作戰的戰艦,是巡洋艦以及戰列艦。

巡洋艦,平常時候用來進行遠洋巡弋,護航,戰爭時期作為主力艦隊的偵查船隻,前出提供偵查,執行輔助戰鬥任務。

因為考慮到遠洋巡弋護航以及作戰的需求,所以這種巡洋艦的噸位必須足夠大,畢竟船隻噸位要足夠大,才能夠在深海航行,遭遇風浪的時候才能更安全。

同時足夠的噸位也能夠搭載更多的補給物資,使得海上作戰的持續能力更久。

同時為了更高的航速,所以船體建造的更加修長,長寬比比較大。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