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順六年十月十八日,羅誌學正式批準了建設鬆江工業基地的方桉,而該方桉一經傳出後,迅速在帝國的工商業界裡,尤其是在泛江南地區裡引起了極大的關注。
倒是普通人對這個什麼工業基地的建設方桉還沒有什麼直接的感觸,頂多就是鬆江府以及周邊幾個府的民眾聽聞這個消息後,一些人會意識到到時候鬆江府工業基地會和當塗工業基地一樣大量招工。
不少人想著到時候興許能夠在那個什麼鬆江工業基地裡找到一份工作,繼而養家湖口。
不過受限於信息傳播以及交通問題,有這種想法的民眾,也隻局限在鬆江府以及臨近的幾個府縣,其他地方的民眾哪怕是聽聞了這個消息,頂多也就當個趣聞聽一聽罷了。
但是對於大楚帝國的工商業界,尤其是對於民間裡擁有大量資本的士紳,大商人們來說,這卻是一件足夠讓他們震撼的事。
讓他們感到震驚的並不是工業基地本身,實際上在大楚帝國裡,已經陸續成立了十多個工業部所主導的工業基地。
比如最早的襄陽工業基地。
再過來是支撐起大楚帝國國防工業兩大工業基地,即大冶工業基地、當塗工業基地。
在這兩大工業基地之外,還有多家中型工業基地,如長沙工業基地,廣州工業基地,天津工業基地,長安工業基地,成都工業基地。
最後工業部還在其他若乾大型或者地理,資源比較優越的地方,也建立了工業基地。
所以人們對這些工業基地也不算陌生了。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工業基地都是官方所主導,準確的說是工業部所主導,這些工業區的目的也不是為了發展什麼普通工商業,他們的目的簡單而純粹,就是建設國防工業。
每一個工業基地的核心,都是兵工廠!
圍繞著兵工廠進行各種配套,建立起來鋼鐵廠,機械廠等各類工廠。
而這些工業無一例外,都是工業部所屬的工廠。
當然了,隨著這些工業區建立起來,大量工業部所屬的工廠在這裡開建,帶來了眾多商品以及服務的需求後,會有民間的士紳商人圍繞著工業區建立自己的各種作坊或者從事其他的服務行業。
各大工業基地,其實就是一個個官辦工廠的集中開辦場地,以集中化減少運輸成本提升效率,每一個工業基地,說白了就是一座巨大的兵工廠。
所以,這些工業基地和大部分士紳商人其實沒啥關係!
比如最近幾年撅起來,在棉紡行業裡已經足以和漢天紡織公司相提並論的蘇秦紡織公司,他們的所有工廠都沒有在所謂的工業基地了。
不是不想去,而是去不了,大部分工業基地其實都是實施軍事管控,外頭的企業沒辦法進去開廠……
怎麼說呢,工業部不可能在自家的兵工廠附近讓普通商人開一家紡織廠之類的,被搞破壞了這麼辦。
然而這一次大楚帝國批準籌建的鬆江工業基地卻是不一樣,這是一個準許民間資本進入投資建廠的工業基地。
如果僅僅是這樣的話,其實也無法引起轟動,現在已經有不少地方彙集了大量民間工廠,以降低各種成本,比如漢天府的漢口,這地方就彙集了一大堆以紡織業為代表的工廠,有官辦的漢天紡織公司,也有民辦的眾多紡織工廠。
但是這些地方,雖然彙集了不少工廠,當地官府也進會按照工業區的模式進行規劃,但是也隻是規劃而已,這些所謂的工業區可沒有行政級彆的。
不像是那些工業基地,那可都是一個單獨的行政區域,比如當塗工業基地,這地方其實不歸屬當塗縣管轄,而是直接嫡屬應天府管轄,並且級彆很高,基地最高負責人為督辦,正四品,比隔壁當塗縣令的級彆高多了……
其他的十幾個工業基地也都一樣,是屬於正兒八經的行政區域,行政級彆普遍也比較高。
而鬆江工業基地也是如此,這個工業基地規劃出來後,直接嫡屬於鬆江府所轄,基地督辦為正五品,和邊上的上海縣沒啥關係……雖然規劃的不少土地,之前還是屬於上海縣的。
這個工業基地,將會是大楚帝國第一個正式的官方工業基地,並準許民間資本進入投資建廠。
最後,最引起工商業裡普遍關注,並讓很多士紳商人們心癢癢,琢磨著是不是要去開個廠的原因就是:鬆江工業基地裡開辦工廠,能夠享受到一定的稅收優惠。
不是地方官府搞那些名不正言不順的所謂工業區,給出來的少許地方財政支出的稅收補貼或減免優惠。
大楚帝國財政體係裡,財政收入被分成了兩大類,一部分直接歸入國庫,另外一部分則是分成不等歸入各級地方財政。
你地方衙門要扶持工商業搞稅收優惠減免之類的,隻能在自己的那一部分裡進行減免,可彆至少能從國庫裡或上級財政裡直接拿錢進行稅收減免。
再者,如今帝國的那些官員們可沒什麼減免稅收以刺激工商業發展的覺悟……僅有減免稅收,一般也都是隻針對農業,比如說某個地方受到天災了,為了救災,恢複當地民生,那麼地方官府往往會寫報告請求減免農業稅。
僅僅是今年裡,大楚帝國就已經全額免除了十多個收到嚴重乾旱或洪澇的縣的農業稅。
然而商稅減免就彆指望了。
以華夏傳統重農抑商以及官本位的思想,還有養豬殺豬的風氣,那些官員沒把這雞直接殺了吃,而是留著下蛋就已經很克製了……
再者,大楚帝國裡也有一些聲音說,明亡不在於天災,不在於外族,而在於財政的敗壞。
無法從士紳大戶等有錢人手裡收稅,隻能是變本加厲的壓榨兜裡連個銅板都沒有的貧民,由此導致不僅僅國庫沒錢,而且越發激起民變。
大楚帝國的成功,也正是因為吸取了明王朝的教訓,進而采取了對中上層收稅,對底層采取普遍低稅甚至免稅的政策。
取消丁銀以及其他亂七八糟的各種賦以及徭役,把所有農民該繳納的負擔,通通彙入到統一農業稅裡,就是這一政策的巨大體現。
然後這麼一來,大量的底層民眾負擔輕了很多,對大楚帝國踴躍支持不說,大楚帝國的農業稅收的還更多……
而工商業,具體到商稅這些在大楚帝國的高層看來,那就是對士紳大戶們收稅的重要渠道。
彆說給減免工商稅了,帝國高層恨不得多加點稅……
要不然一年六七千萬兩銀子的財政收入怎麼來的啊……你總不會真的以為都是從苦哈哈們手中收上來的吧……
因此,大楚帝國目前的政治環境以及社會環境裡,其實都沒什麼對工商業免稅這麼一個說法,隻有極少數的地方官府,為了特定的利益會給予一些特殊企業減免稅收。
但是官員們也都是愛惜羽毛的,為了避免被扣上一個官商勾結,利益輸送之類的帽子,進而被送進監獄,這種稅收優惠也隻局限於給工業部所屬的官辦企業。
都是官辦企業,那就是左手轉右手的事,自然也就不存在什麼貪汙受賄了。
同時,這些針對官辦企業的稅收優惠,往往也隻局限於地方財政自身有權限減免的那一部分稅收,並且往往是通過退稅的方式進行。
因為收稅的是稅務部,人家才不管你什麼地方官員給那些企業承諾了什麼稅收政策,該收多少就是多少……
稅收上來,分配到地方財政後,你地方官員用這些錢補貼退稅也好,用來發官員薪資也好,用來搞其他什麼公共事業都好,人家稅務部可就不管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