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順六年四月二十四日,夜。
山海關以東五公裡對外的八裡鋪,在東擄人主動撤離此地後,雖然他們在這裡放火,燒毀了城內大部分的儲備物資以及部分房屋。
但是因為東擄人撤退的非常匆忙,時間緊迫之下,能夠燒毀帶不走的糧草等物資,已經很不容易了,至於大部分的建築還是得以保存。
楚軍到來後,也是對城內的火勢進行了控製,然後開始進駐。
哪怕這地方被東擄放火燒了一把,但是這畢竟是一個擁有大量防禦工事的堡壘城池,其中不少的建築可都是石頭土壘建築,看似不高大華麗,但是防禦能力卻是沒的說的,而且也不容易引起火災。
如此情況下,楚軍東進後占據這裡,並把這裡當成前哨站也就順利成章了。
第三集團軍前線司令部,也是設立在這裡,第三集團軍司令左英哲,親自帶著集團軍內的高層將領進駐此地,就近指揮已經朝著遼西走廊發動全線進攻的第三集團軍各部以及近衛軍。
近衛軍雖然和陸軍不同係統,他們到遼東作戰,從法理上來說是不受陸軍所指揮的。
但是為了統籌指揮東北戰事,近衛軍方麵還是主動和陸軍方麵進行了協商,近衛軍在東北作戰的兩萬多人,名義上自行作戰,但實際上以協商配合的名義,暫時歸屬第三集團軍所指揮。
當然了,近衛軍如果不聽,那也是沒辦法的。
畢竟這涉及到軍種的問題,陸軍是陸軍,近衛軍是近衛軍,海軍是海軍,協同作戰可以,但是強行命令就不行了。
這種軍種協同作戰的事,楚軍裡也玩過很多次了,都已經有了一整套完善的流程。
比如之前陸海軍聯合作戰,登陸遼東半島的時候,就是海軍方麵的將領統籌指揮,陸軍方麵隻負責上岸後的作戰事宜,同時海軍那邊的第二陸戰團也一度歸屬陸軍所指揮。
而近衛軍和陸軍的合作就更多了,在東進戰役裡的時候,第一近衛師就歸屬第一軍所指揮。
後來的第一近衛師、第二近衛師都陸續參加江北乃至後續的北伐作戰,同樣受更高級彆的陸軍軍級指揮部指揮。
但是這種關係,隻局限於特定戰役的指揮,戰役之外的命令近衛軍方麵可不會配合。
同時陸軍依舊無法乾涉近衛軍的內部事務。
這一次的東北戰役依舊如此!
為了更好的讓近衛軍兩萬多人配合好第三集團軍作戰,近衛軍方麵也是派遣了一個少將坐鎮第三集團軍司令部,代表近衛軍和陸軍方麵進行協商,而有關近衛軍的作戰命令,也由該人向近衛軍作戰部隊轉達。
這看上去似乎很複雜,流程也比較多。
但是這涉及到軍種配合的問題,本來就是這麼的複雜,如果不複雜的話,那麼很容易就搞亂套,甚至威脅到近衛軍的獨立性了。
近衛軍,它可不僅僅是什麼普通的野戰部隊。
如果隻是普通的野戰部隊,羅誌學根本沒有必要另外搞個近衛軍出來,隻是在陸軍內部擴大主力甲等師的規模就行了。
近衛軍的最重要目的,還是為了平衡。
用來平衡陸軍方麵在地麵作戰的一家獨大,嗯,最少也要確保羅誌學手中除了陸軍外,還有另外一支擁有大量地麵作戰部隊的兵力。
至於什麼直屬皇室,隻效忠於皇帝之類的,這些倒是其次。
因為大楚帝國的所有武裝力量,陸軍也好,海軍也罷,再加上近衛軍甚至武裝稅警,他們都直接效忠於皇帝。
理論上來說,不敢什麼兵種,所有兵力都是羅誌學的直屬兵力。
而且人心思變,不是你說近衛軍隻效忠於皇室,隻效忠於皇帝本人就不會叛變的……
因此,羅誌學搞近衛軍的目的是為了平衡。
讓陸軍、海軍、近衛軍形成一個比較穩定的三角構架,最大可能的增加某個軍種裡部分將領叛變的難度。
造反這種東西,如果難度不高,那麼後果再嚴重都會有人去做。
但是如果難度高了,門檻高了,那麼才能夠有效打消部分人不該有的心思。
如此情況下,近衛軍的地位也就非常特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