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廣寧中前所城內的守軍,也從楚軍射進來的箭書裡得知了皇太極死亡的消息。
不過他們沒信,覺得這隻是楚軍動搖他們軍心的小手段而已。
相對比這些‘謠言’,他們還有個更加嚴峻的問題,那就是他們已經沒有援兵了!
豪格的騎兵在兩天前徹底戰敗後,他們就成為了沒有外援的孤城守軍,並且他們也知道自己不太可能在短時間內得到援軍。
哪怕廣寧前屯衛那邊還有好幾萬的步炮兵,但是沒有騎兵的掩護也彆指望能夠順順利利的跑過來。
因為一旦離開城池的話,缺乏騎兵掩護的他們很容易就遭到楚軍的攔截伏擊。
在當代,騎兵和步兵以及炮兵這三個兵種,是相互配合,缺一不可的。
步兵就不用說了,野戰的中軍主力,攻城的主力,同時也是可以廉價大量維持多兵種,是絕大部分軍隊裡都不可或缺的核心力量。
你也可以用騎兵來代替,但是性價比太低,完全得不償失。
炮兵,放在東亞戰場上,哪怕是一百多年前開始就已經是核心力量了,戚繼光在北方邊軍裡搞的各種車陣,各種輕型火炮就是核心力量,各種戰術都是圍繞著發揮輕型炮兵力量來設計的。
而等到了現在,楚軍率先在東亞戰場裡把長管火炮搬上了輕便的雙輪炮車,再輔以前導車架,使得了沉重的長管火炮也能夠快速在野戰中機動,進而出現了野戰炮這麼一個東西,於是乎短短幾年裡,野戰炮這玩意就風靡東亞,以前的明軍,現在的東擄人都是大規模彷製這種野戰炮。
等到了現在,楚軍和東擄人交戰的時候,野戰炮已經成為了雙方都不可或缺的重要兵種。
如果一方缺乏了野戰炮,那麼就缺少遠程火力,雙方大規模交戰的時候,是會被敵人的火炮從容優雅的用火炮逐步點名的。
隨著持續的炮擊,士兵必然會大量死傷,陣型也逐步崩潰,最後全麵的潰敗也就成為了必然。
而到了騎兵也同樣如此,騎兵所特有的快速機動能力,尤其是戰場上的短途快速機動能力,使得了騎兵能夠發揮出來巨大的作用,進而可以有效的威脅到敵人的側翼。
如果缺乏騎兵的有效掩護,那麼步兵和炮兵自保有餘,但是也彆指望大規模繼續行動了,甚至可能會被圍困在荒山野林裡最後彈儘糧絕。
之前豪格率領東擄騎兵出戰,就是想要襲擊楚軍,破壞楚軍的攻城,間接救援廣寧中前所。
而楚軍方麵,則是針鋒相對的派出了第一騎兵軍以及近衛軍騎兵支隊進行攔截作戰,以掩護後方的步兵和炮兵。
結果就是楚軍利用新式騎兵擊潰了敵軍左翼,進而造成豪格所部的大崩潰,兩萬東擄騎兵一日之間覆滅,隻剩下數千殘兵敗將逃亡廣寧前屯衛。
當廣寧中前所的守軍,發現北郊外的豪格所部騎兵大潰敗的時候,他們就已經絕望了。
任誰看著自家明明占據優勢的兩萬多精銳騎兵,在短短半天裡儘數潰敗,並且後續已經不可能在短時間裡獲得援軍,同時他們自身也沒把握頑抗太長時間的時候,都得絕望……
他們之所以還沒有全麵崩潰,純粹是這兩天楚軍還沒有發動總攻而已!
於是乎當楚軍發動總攻之後,在數百門火炮的轟擊中,數萬步兵的輪番衝擊下,這兩萬多中前所的東擄守軍毫無意外的徹底崩潰了。
廣寧中前所,這座東擄人控製並經營了多時,構築有完善防禦工事,囤積有大量糧食彈藥的戰略要地,在堅守了數天後被楚軍攻破。
城內守軍戰死數千,餘者儘數投降。
承順六年四二十九日傍晚時分,大楚帝國陸軍第三集團軍司令左英哲陸軍上將,率領第三集團軍一票高級將領以及近衛軍若乾高級將領進入了廣寧中前所。
進入這座城池後,左英哲也是發現這座城池和以往攻占的諸多城池不一樣,這地方根本不能算是城市,因為城內就沒多少的普通平民。
同時城內的大量建築,基本也都是官方的功能性建築,各種城防工事,倉庫,官署,軍營一起構成了這座城池的主要建築,普通民房根本沒多少。
此地以往是明軍控製下的邊鎮城池,最早的時候其實隻是廣寧衛中前千戶所的屯墾駐地而已,這從該城的名字就可以看的出來:廣寧中前所。
早一兩百年裡這地方也隻是一個普通的千戶所駐地而已,但是隨著蒙古東遷遼河套地區後,此地逐漸變得重要起來。
而當東擄人強勢崛起,並攻占了沉陽,又控製了遼河套地區的蒙古人後,整個遼西走廊也就變成了最前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