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後勤線要是被東擄騎兵大規模襲擾的話,很容易陷入彈儘糧絕的尷尬局麵。
此外騎兵因為突進的太快,也導致了和後方的步兵以及炮兵部隊有所脫節。
朱興發中將率軍接管空無一人的寧遠中右所的時候,後頭的左英哲才剛帶著步兵和炮兵部隊以及輜重部隊抵達廣寧中後所呢,兩者距離已經達到了五十公裡左右。
這個距離,已經算是嚴重脫節了,為了避免意外,朱興發的騎兵得等一等後頭的第三集團軍主力。
因此,朱興發中將下令停止了追擊!
而這個時候,已經進入了五月份了!
第三集團軍並近衛軍一部,陸續攻占了寧遠中右所以西的眾多區域,包括了四座大城,數十座中、小堡壘。
累計殲滅敵軍五萬餘,其中斬殺近萬,俘虜四萬餘。
繳獲乘騎用馬一萬餘匹、役用騾馬三萬餘匹,牛羊等普通牲口數萬。
繳獲完好可用的長管野戰炮、舊式紅夷大炮八十多門,其餘完好但是楚軍不用的各類舊式短炮數百門。
繳獲彷製元年式火繩槍三千多支,各類舊式鳥銃五千多支,各類舊式火門槍近萬。
此外還繳獲了一批糧草以及其他亂七八糟的各類戰略物資。
相對於所獲得的巨大戰果,楚軍所付出的損失卻不大!
第三集團軍方麵,累計戰死約四百多人,受傷八百多人,總傷亡大約一千多人,主要是發生在廣寧中前所戰役裡的騎兵作戰以及攻城作戰裡。
而物資方麵的損失就更小了,頂多就是攻城的時候耗費了一大批彈藥。
經過簡單彙總後,左英哲親自手書一封捷報,派人五百裡加急送往金陵城報捷!
這可是他左英哲的戰功,也是整個第三集團軍以及近衛軍支隊的戰功,一大票的有功將士都等著論功行賞,來一個升官發財呢。
捷報由郵遞司一路向南,以五百裡加急的速度向往傳遞,同時郵遞司這邊還順便做了個測試,這封捷報是一式兩份,一份由陸路,經過五百裡加急進行傳遞;一份則是由郵遞司那邊剛搞出來沒多久的郵遞快船走海路進行傳遞。
這個郵遞快船,看這名字就知道這船和普通船隻一樣,這是郵遞司那邊專門委托了皇家理工學院、工業部下屬的幾家造船廠進行設計建造,用來傳遞緊急公文、軍情的快速船隻。
追求的速度至上!
其中剛服役用於沿海通訊用的第一代郵遞快船,其船身修長,極大的長寬比。
相對於小船身而言,超大的帆裝。
然後一百多噸的船身上,連一門自衛用的長管火炮都沒有,隻有少數單兵持有的輕型短袍和火繩槍。
這玩意跑起來,彆說戰艦了,就算是那些海盜的船隻都追不上……
這一次遼東戰役開啟,郵遞司為了確保金陵和遼東地區的信息通暢,是執行了陸路和海陸並行的方桉。
所有緊急公文都是一式兩份,一份走陸路,采用傳統的五百裡加急或三百裡加急,一份走海路,通過郵遞快船,或搭便車做往返的海軍快速船隻。
就是想要進行詳細的對比,並尋找更快通訊的方式。
畢竟對於一個偌大的帝國而言,通訊能力直接決定了帝國中樞對地方的統治能力。
華夏傳統王朝,之所以能夠掌控龐大的華夏疆域,依靠的就是驛站體係。
大楚帝國也不例外,交通部之所以單獨成立為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郵遞司。
一開始大楚帝國的驛站體係,是由軍方直接管轄的,因為那個時候,楚軍的驛站體係基本都是為軍事服務的,說是驛站呢,但其實是由軍方的傳令兵們兼職。
後來控製區逐步擴大,陸續接管了明王朝時期的驛站體係,同時控製區的擴大,各種往來公文包括緊急公文大量增加。
於是乎,就設立了郵遞司,軍方早期自建的驛站體係也被切割交給郵遞司管轄。
後續又以郵遞司為核心,加入官道建設、維護、河道運輸等職能,成立了交通部。
可以說,如今的大楚帝國的交通部,其實就是建立在郵遞司之上的,可見郵遞體係對於帝國的重要性。
而左英哲的這一封捷報,就是一式兩份,由郵遞司分彆用陸路以及海路進行運輸,即使對比,也是為了通過實戰,進一步完善陸海兩路的緊急公文傳遞體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