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羅誌學早年的要求,大楚帝國在還沒有正式建國的時候,就已經設立了陸軍軍官學堂,如果再往前追朔的話,那麼還可以追朔到伏牛山時期的隨營學堂。
早期的隨營學堂,不僅僅是大楚帝國乃至整個華夏大地上的第一所培養軍官的學堂,同樣也是華夏大地裡第一所采取新式學製,教授各類新式學科的學校。
早期的隨營學堂裡設有步兵科,炮兵科,騎兵科以及輜重科,這所謂的科,其實可以看成是院係,並不是說單獨的某種科目。
實際上,上述每一科的正式班學生,都要學習基礎的理工知識,尤其是數學,同時還需要學習天文地理。
以炮兵科的正式班學生為例子,他們需要學習數學、幾何、物理、化學、地理,具備了這些基本理科知識後,才能夠學習進階的各項炮兵技能,尤其是至關重要的射擊諸元的計算。
一個炮兵軍官想要在戰場上,臨時計算射擊諸元,那麼基本的數學以及幾何知識是不可或缺的,要不然,可沒辦法計算射擊諸元。
其他科的軍官們,同樣也需要學習基本的理科內容,後續因為製造槍炮的需求,隨營學堂也開始了軍械科,以培養設計、生產各類武器的研發生產技術人員。
這一係列的學科早期都是羅誌學親自授課的,如此為大楚帝國培養出來了第一批軍事人才的同時,也是培養出來了少數基礎的理科人員。
後來隨營學堂改革為陸軍軍官學堂,其中的軍械科裡被一分為二,留下了一部分老師和學生繼續留在軍械科,還有一部分部分老師以及學生獨立了出來,並加入了其他學科最終成立了皇家理工學院,並開始大範圍選撥各類天才進行理工科的學習。
同時這一時期,大楚帝國也開始大規模的征召、募集各類懂得理工科的人員,這一時期裡,也是大楚帝國橫掃長江流域,占據泛江南地區的時期裡,相當多一批接觸過西學的人才被征召到,並進入皇家理工學院,國子監學院或禮教部教育司裡任職。
其中就包括了前明低級官員宋應星,此君所著的《天工開物相當不錯,這兩年宋應星繼續對其著作進行編修,並采用了更加簡潔,更加詳細,更符合科學態度的文字進行重編。
目前已經編成了並出版,成為了大楚帝國裡相當不錯的一本理工科科普讀物。
不過宋應星本人對天工開物並不滿意,因為天工開物的很多內容已經落後於時代,而且作為一部工藝類的百科全書,其實也太雜太亂,並且有不少的錯處,很多東西也沒有什麼實際價值。
為此,宋星宇已經開始編寫一部新的科普類著作,他的野心非常大,想要向人們科普目前已知的世界以及一些現象,他把這部書命名為《格物自然
對此,上頭也是極為支持,提供了不少資料以及人員協助他編寫。
這本書作為科普類書籍,最開頭就提出了一問題並進行了基礎的解答,那就是快子伸入杯子當中,為什麼所看到的快子是折斷的?
這是一個很經典,也是很常見的光學問題,答桉對於後世人來說也很簡單,那就是光的折射,光穿過不同介質的時候所發生的折射現象。
格物自然裡也這麼回答。
但是作為一本科普書籍,該書也不會多於深究,比如解釋光為什麼會折射……
想要詳細解釋這些問題並不容易,甚至說以目前的技術水準而言是不可能的事。
以目前的大楚帝國的光學研究水平,根本無法解釋光為什麼會折射,畢竟大楚帝國的研究人員,連光譜是個啥都還不知道呢……早期羅誌學親自授課的時候可沒講到過這些東西,羅誌學早期親自授課的時候,隻是簡單講了光的折射現象,就這,還是為了製造望遠鏡,顯微鏡這些光學器材而拿出來講的。
要不然身為皇帝的羅誌學這麼忙,哪有時間當老師講什麼光學啊……
再者,涉及到光子的東西都很難搞,彆說正處於理工科起步階段的大楚帝國了,就算是二十一世紀裡人們對光子的理解也趨向於表麵,還有不少光學現象是科學家們無法解釋,但現實裡卻是存在的。
宋應星也不是什麼研究人員,頂多算是個愛好者,而且他愛好的東西極多……這涉及的範圍多了,自然也就沒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去深究某一領域的東西。
這一點,也體現在他編寫的書籍上,前一套開工天物,作為工藝類百科全書很全麵,但是其實也沒怎麼解釋理論。
現在編寫的麵向普通人的科普類書籍,同樣不會是技術性很強的書籍,那隻是一本科普讀物,隻不過涉及的範圍會非常廣,讓人們看了對自己所處的世界有一個基本的認知。
比如知道自己所處的大地是圓的;地球是繞著太陽飛的,太陽是繞著銀河中心飛的;空氣裡並不是空蕩蕩的啥也沒有,而是有各種氣體以及微小顆粒;傷口感染是因為細菌的感染,生水裡存在著諸多致病的微生物,要燒開了才能喝,要經常洗手,免的病菌通過手進入口腔或眼睛;水在高海拔的地方裡可以用更低的溫度燒開等等。
說是科普,更不如說是向民眾們普及一些日常生活裡所遇上,能用上的科學常識。
對這部開在編寫當中,預計還要很多年才能夠編寫完成的龐大科普書籍,連皇帝羅誌學都聽聞並親自下旨各部門要給予支持、配合。
為此,禮教部那邊還為宋應星設立了一個專門的研究室,撥給專門的經費以及人員用來編寫這部重要的科普著作。
一部偏科普向的書籍,對帝國而言可以起到的用處將會是巨大的,可以有效的提升民眾對這個世界的基本認知,普及科學概念。
不過除了宋應星主編的這一部格物自然外,大楚帝國還有一項真正的《百科全書工程。
這個工程就不是某個人所主持的了,而是由禮教部親自負責,意圖記錄人類所有已知的知識。
所有知識,不僅僅局限於理工科知識,還包括人文藝術、社會學科、哲學甚至民間風俗娛樂遊戲等等。
原則就是:隻要有的都記錄,並且是專業性記錄!
並且其收集的知識都是專業的,意圖給知識探索者提供所有已知的專業知識。
按照羅誌學的想法,這種百科全書將會一直整編下去,隨著時代的進步,知識的增長而不斷的推出新的版本。
一直到帝國滅亡為止……嗯,對於這種百科全書類書籍來說,大概率大楚帝國滅亡了,後續的帝國或什麼共和國還會把這套書籍繼續整編下去,一直到華夏乃至人類出現大災變為止。
當然,以什麼形式存在,那就是個未知數了,早期是紙質存在,中期可能變成電子版,再後來變成啥樣,那隻有未來人才知道了!
這一部百科全書,即是用來科普的,也是用來記錄的,更是作為工具書所使用的,對此羅誌學很重視。
各類新式書籍的編寫,基本上也可以看的出來羅誌學想要推廣全麵新式教育的決心。
而什麼是新式教育?
學製這些自然很重要,但是並不是決定性的,最重要的還是學什麼。
新式教育學的東西除了的傳統的四書五經這些傳統文學外,還會學習數理化以及天文地理這些內容。
和新式教育進行對比的乃是傳統教育,什麼是傳統教育?
小時候讀三字經各類啟蒙讀物,然後學四書五經……然後……沒了……撐死了學生們自行學個算術。
這是因為明王朝注重八股文的緣故,過去兩百多年裡的學子一股腦的專研怎麼寫八股文去了。
八股文這東西吧,其實也不都全都是壞處,至少很公平……這玩意因為有著嚴格的格式和要求,因此可以很客觀的進行評價文章水平,這對於科舉的公平性很重要。
此外能把八股文寫出花來,尤其是把截搭題這種八股文寫出話來,對考生的要求其實很高,不僅僅要有深厚的文學功底,而且還能胡扯,並且還要能自圓其說……腦漿子不行的人是寫不了。
因此,能考中進士的人其實都不傻……嗯,就是可能缺乏其他常識,應試教育嘛,都這樣,為了能考上,學生會忽略其他東西專注於考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