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不是什麼外敵,而是打完仗後馬放南山,甚至兔死狗烹!
儘管羅誌學之前沒這麼乾過,一直都保持著善待功臣,哪怕是伏牛山時期的那些土匪將領們,最終都能落下一官半職甚至爵位享受榮華富貴。
但是,即便是不被兔死狗烹,但是沒了東擄人這個外敵後,軍方也擔心著裁軍啊!
這種擔心可不是白來的,要知道去年帝國高層就已經敲定要在承順八年裡裁減軍費了,要從承順七年的四千五百萬兩軍費,下降到四千萬兩。
而現在東擄人也打完了,用腳趾頭想都知道,明年軍費肯定還會下降。
單純的軍費下降都還算好,陸軍方麵早就有這個心理準備了,畢竟帝國不可能一直維持著這麼高昂的軍費。
一年四千多萬兩銀子的軍費,這可是很恐怖的數字。
畢竟大楚帝國承順八年的財政收入預算,也就八千多萬兩而已。
軍費支出占據財政收入的半數以上,這對於一個正常的國度而言是不正常的。
畢竟一個國家除了要養兵,還需要花費相當多一筆錢來維持行政機構的運轉,還有就是教育、扶持工商業,農業,防洪救災等等都需要花錢。
而軍費如此高昂,是必須要降低下來的。
對此,軍方,尤其是陸軍方麵也是早有心裡準備,早幾年開始就已經開始各處屯墾,養雞養鴨養豬什麼的,爭取在軍糧上自給自足一部分。
第三集團軍在東北打仗,間隙的時候都還在屯墾呢……
但是怕就怕降低軍費之餘,還要大規模的裁軍,這就很要命了。
因為有足夠的兵力才有足夠的編製,有足夠的編製才有足夠多的高級將領的職務。
總不能才十幾萬兵力,就弄好幾萬軍官吧……
一旦裁軍的話,軍官職務必然會減少,到時候很多人,下到尉官,上到將官,恐怕都不得不退出現役了。
人家將軍當的好好的,你給人家來個轉入預備役……這自然會引起擔憂甚至不滿。
如今羅誌學卻是說西北必要一戰,這意味著未來還有仗打,既然有仗打,那麼自然也就不會大規模裁軍了。
這些將領們也就不用太擔心被大規模要求退役現役了!
看著徐誌賢臉上的喜色,羅誌學自然知道他心裡想著什麼,都是聰明人,大家都知道兔死狗烹這個詞。
羅誌學知道,屬下的這些將領們也知道。
哪怕是為了局勢穩定,羅誌學也不可能說在剛乾掉東擄人的時候就把一票開國將領趕出去,讓他們回家種田的。
這些人,哪怕是能力不足的羅誌學也會進行妥善安排,不能寒了人心。
至於裁軍,那是肯定的,因為現在楚軍的兵力規模極大!
光光是今年夏天打東擄人和蒙古人的時候,就動員了超過四十萬大軍。
這僅僅是參與東北和漠南蒙古作戰的一線兵力呢,還不算北方地區駐防的大量兵力以及中原、南方、西南各地駐防的兵力。
也不算近衛軍和海軍。
大楚帝國的軍隊規模分成三個部分,陸軍、海軍、近衛軍!
近衛軍很簡單,目前隻有三個步兵師以及若乾獨立騎兵團、炮兵團,還有一個駐防皇宮的禁衛團,分散保護金陵城其他官方機構,以及派遣給帝國重臣充當安保人員,名為軍人,但實際上更類似於武裝巡警的警備團。
近衛軍總兵力六萬多人,這些近衛軍,除了警備團外,都是清一色處於戰備狀態的部隊,都是甲等師編製,齊裝滿員。
海軍,船多但實際上人員也沒多少,目前總兵力也就那麼八萬多,其中三萬多人還是陸戰隊或岸防要塞,海軍基地駐防部隊。
真正的大頭是陸軍。
陸軍有甲等師、乙等師,其中的各騎兵軍、野戰炮兵、重炮部隊也屬於甲等師序列。加起來的數量可就頗為可觀了。
目前陸軍裡的甲等師有二十七個,人員基本滿員,人員在三十五萬人左右,裝備倒是沒有太齊全,畢竟前幾年楚軍的大部分軍費其實都花在了北邊和東擄人的戰爭裡,大炮一響,黃金萬兩,北方填進去這麼多軍費,在這南方各地駐紮的部隊,哪怕是甲等師也得往後排。
騎兵師的數量達到了三十個,大多滿員,部分缺編,這些騎兵師除了轄有四個騎兵團外外,還配屬有騎兵炮部隊,騎輜重部隊等騎兵師的師屬部隊,總兵力約十三萬人,但是配屬的騾馬數量極多,光是這十三萬騎兵,就配屬了超過三十萬匹騾馬。
而騾馬的耗費可比人多多了,因此這三十個騎兵師,十三萬騎兵的實際耗費,比二十七個甲等師步兵部隊還要多!
乙等師,其師級番號極多,目前已經達到了九十多個,分散部署在各地駐防,也有相當多一部分參與了北方的戰事,這些乙等師的規模不一,少的隻有五六千人,中等的七八千,而多的也有一萬,比如在遼東配合主力部隊作戰的幾個乙等師,看似掛著乙等師的番號,但實際上兵力以及配屬的火炮沒比甲等師少多少。
這些乙等師的總兵力,加起來足足有六十萬人。
此外陸海軍以及近衛軍,都有京畿機構、軍校、各集團軍、軍、省守備司令部、各地新兵訓練營的各種機構司令部直屬人員等等。
這麼算下來,大楚帝國的三軍,總兵力都超過了一百三十萬人。
這兵力對於已經沒有大規模戰爭爆發,同時還處於工業發展初期,大楚帝國而言,是有些少了。
而且這些兵力裡,半數以上還是戰鬥力不咋地,裝備不行的乙等師。
羅誌學已經是準備著對現有的兵力進行整編,而整編的重點是乙等師。
甲等師和騎兵師暫時不用改,他們是帝國的核心戰力,不管是對內彈壓還是對外戰爭,都是不可或缺的。
但是出於控製軍費的角度,還是需要把一部分沒有戰備任務的甲等師從戰備狀態改為常備狀態,從而減少輔助兵力人員縮減開支。
而乙等師,則是整改的重點!
目前大楚帝國裡的乙等師,人數多,人員耗費也不少,但是裝備比較差導致所能發揮的戰鬥力比較低。
這些乙等師裡除了極少數在北方前線配合主力部隊作戰的乙等師外,大部分乙等師依舊裝備火繩槍,長矛,舊式的棉鐵甲,就連火炮也沒多少,一部分采用的還是早些年繳獲自明軍的一些鐵鑄火炮。
其他先不說,至少要把火繩槍改為燧發槍,換裝了燧發槍後,才能夠改為和甲等師一樣的編製啊,也能夠和甲等師更好的配合作戰啊。
而燧發槍的產量已經上來了,同時因為持續生產,攤薄了生產成本,同時工藝持續提升,尤其是核心零部件的彈黃生產工藝得到了比較大的突破,成本已經大幅度下降。
目前一支最新信號的二年式甲三型燧發槍,出廠價已經拉低到了八兩五錢銀子一支,這個價格對比以往直接下降了一半。
而隨著大部分甲等師已經陸續配屬燧發槍,後續的燧發槍產能也能夠用於給乙等師換裝了。
為此,在九月中旬的時候,羅誌學召集了軍務院的一票高級將領們,商討乙等師改編問題。
在會議上,羅誌學沒有和往常的禦前會議一樣不怎麼說話,隻是聽著臣子們辯論,而是在一開始就闡述了自己的想法和觀點。
“乙等師的改編,重點在於換裝燧發槍,並把編製改為和甲等師一樣的編製。”
“要明確乙等師的任務,乙等師的任務,是駐防地方,保境安民,抵禦外敵,必要時候通過補充兵員、騾馬、裝備,以配合甲等師實施機動作戰。”
“乙等師的地方駐防上,要綜合考慮駐防地區的多方麵情況,人口多一些的地方,戰略位置重要的地方,地方動蕩的地方要是當多安排,而人口少,戰略位置不重要,地方太平的地方則是可以適當少安排一些。”
“乙等師的各師番號,原則上暫時不撤銷,當時各師兵力的人員適當增減!”
“既要控製兵力數量,降低開支,也要確保戰鬥力不降反升!”
“任務很重,但是朕還是希望你們拿出十二分的精神來做好這件事!”
羅誌學首先表態,其他的都是屬於常規意見,唯獨番號不撤銷這事上是比較特殊的。
而番號不撤銷這事,其實和裁軍什麼的沒啥關係,不撤銷番號不代表兵力不縮減啊……
乙等師的兵力本來就是很人性化的,一萬人兵力的是乙等師,四五千人的也是乙等師。
這些乙等師本來就是用來安置早期能力不足的將領軍官的,沒這麼多編製安排不下來,按照羅誌學的計劃是讓他們在乙等師裡乾幾年過渡一下,然後正常退出現役轉為預備役,免的引起人心動蕩。
等這一批人退的差不多了,那麼就可以把通過合並,縮編等方式把乙等師的番號縮減下來,八十幾個乙等師的番號太多,怎麼也得裁減十個乙等師番號才行。
羅誌學敲定了大方向,軍務院很快就拿出了詳細的乙等師整編計劃,準備逐步對各乙等師進行換裝改編。
改編後的乙等師,在理論編製上,將會和甲等師保持一致,但是實際編製上,則是采取縮編,隻保留部分的步兵以及技術性兵種的骨乾兵力和少量騾馬。
以達到降低部分兵力,同時增加戰鬥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