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大楚帝國而言,和海外各國的貿易行為,並不是說純粹為了某條航線上的利潤,嗯,雖然說這是各大貿易公司的追求。
但是企業的追求和帝國的追求是有所差異的。
對於帝國本身而言,和各國的貿易追求的是市場!
隻要你買我大楚帝國的貨物,然後放開工業原料,比如棉花,羊毛,硝石,硫磺,造船木材等各類工業原料,那麼你就是大楚帝國的好朋友!
反過來,如果你不對大楚帝國開放市場,那麼你就是大楚帝國的敵人!
在這一原則上,大楚帝國除了為了壟斷扶桑市場而采取的排他性貿易外,在其他市場上采取的都是自由貿易政策。
而這一貿易政策直接體現的就是:大楚帝國愛跟誰做生意就跟誰做生意,誰也不能管。
荷蘭人竟然要求大楚帝國停止和葡萄牙人的貿易,這斷然是不可接受的,所以大楚帝國才會給荷蘭人回複了措辭極其嚴厲的外交信函。
對此,荷蘭人方麵固然是不滿的,但是對此也無可奈何。
強行阻攔大楚帝國的船隊前往馬六甲和葡萄牙人進行貿易?這等於引發和大楚帝國的戰爭,先不說戰爭勝負,僅僅是戰爭爆發後導致的雙方貿易斷絕就是荷蘭人所無法承受的巨大損失。
荷蘭人在南洋地區的貿易是離不開大楚帝國的,沒有了大楚帝國的各類貨物以及對各類原料的收購,荷蘭人在南洋以及印度地區的貿易甚至連帶歐洲歐洲都維持不下去。
在南洋以及印度地區的三角貿易裡,缺了誰都可以,但是就唯獨缺不了大楚帝國。
荷蘭人在南洋以及印度洋地區的d貿易模式是怎麼樣的?就是從印度、南洋地區收購棉花、造船木材、硝石、硫磺、羊毛、香料等各類原料再加上一部分各地的特產運往大楚帝國進行銷售,再從大楚帝國購入棉布、鐵製品、武器、絲綢、瓷器等各類產品銷往南洋、印度、西北乃至非洲、歐洲進行銷售。
大楚帝國,是貿易的一頭,其他國家是另外一頭……
這和大楚帝國爆發戰爭的話,這貿易乾脆也彆玩了,回家算了……
更何況,荷蘭人如果不搞了,那麼還有西班牙人、葡萄牙人乃至英格蘭人接替其中,非洲乃至歐洲市場的貿易可不會斷絕。
至於南洋乃至印度地區,人家大楚帝國的貿易公司也足以填補空缺。
在承順十二年的東亞地區的貿易市場裡,大楚帝國可以扔下荷蘭人自己玩,但是荷蘭人離不開大楚帝國。
所以,荷蘭人麵對大楚帝國打著自由貿易的旗號,跑到馬六甲和葡萄牙人做生意,也隻能眼睜睜看著,愣是沒敢派出戰艦進行攔截。
嗯,真要攔截,還不一定打得過!
在荷蘭人的‘護送’下,大楚帝國的十多艘商船隊抵達了馬六甲,並和馬六甲當地的葡萄牙人進行了貿易。
葡萄牙人也是知道局勢緊張,同時也缺乏其他渠道的物資補給來源,因此對大楚帝國的貿易公司運來的各類戰略物資也是直接出高價采購。
火繩槍,火炮以及炮彈,火藥等火器,還有板甲,刀劍長矛等冷兵器都要。
為此,他們把庫存的金銀都花了個精光,順帶還把搜集的各類香料等大楚帝國需要的貨物也賣給了大楚帝國。
一番交易後,雙方是皆大歡喜!
葡萄牙人得到了大批武器彈藥,充實了馬六甲城的防守力量,而大楚帝國的各家貿易公司們得到了大量的財富以及大批工業原料以及各地的土特產。
交易完成後,各家民間的貿易公司的船隻開始從馬六甲起航,他們有的準備再跑一趟巴達維亞和荷蘭人交易一番,或者是前往其他南洋土著控製的港口進行貿易,而有的則是已經完成了所有交易準備直接返航國內。
不過這並不包括南洋貿易公司的武裝商船!
他們在馬六甲完成了交易後,繼續在馬六甲休整等待,他們等到了前往巴達維亞進行貿易的兩艘商船抵達馬六甲後,這才重新起航!
夏侯君海軍中將率領的海軍艦隊,也同時起航執行護航任務。
他們將會沿著海岸線先前往緬甸並進行貿易,並預計會在緬甸地區設立一個貿易港口。
在緬甸設立一個貿易港口歐,這也是這一次海軍艦隊前往印度洋的既定目標,當然了,實際上這事在他們出發之前就已經敲定下來了。
去年大楚帝國雲南地區的邊防軍和緬甸東籲王朝,因為邊境地區的部分爭議領土乾了一架……
嗯,起因其實也簡單,就是當初大楚帝國追擊西明殘部的時候,西明殘部逃入了緬甸,而楚軍自然也是跟著殺了進去,如此在部分地區裡把邊境線往南推移了一部分,少則十來公裡,多的甚至有上百公裡……
當時的緬甸東籲王朝為了避免惹毛大楚帝國……也沒膽子阻攔,反而是主動撤兵,並配合楚軍圍剿西明殘部的方式。
但是吧……按照道理來說,清剿了西明殘部後,大楚帝國陸軍也給退兵返回了,然而楚軍方麵一直借口西明殘部沒打完,遲遲不退兵。
到後來乾脆直接設立了了府縣進行直接統治,擺明是來了就不打算走了。
所以最近幾年裡,緬甸方麵一直都是嘗試著收複這些地區,當然了,他們也沒膽子和大楚帝國來一場全麵戰爭,隻是偶爾搞一搞邊境衝突。
而楚軍這邊呢,其實也沒心思繼續南下了,那破地方楚軍都不願意去……但是賊不走空,這來都來了,斷然沒有主動放棄占領區的可能。
所以遭遇緬甸那邊的邊境反擊後,自然會進行自衛反擊,之前都是一些小衝突,但是打了幾場後被搞的火大,就組織了一個加強團發動反擊!
這一戰雖然規模不算大,但是卻徹底把東籲王朝給乾怕了……
大楚帝國的輕型火炮加上燧發槍再加上良好的各類輕型盔甲所組成的軍隊,幾乎吊打了東籲王朝的軍隊。
因為在這一場雙方參戰兵力也就數千人規模的戰鬥力,雙方的傷亡比例差距太大了。
緬甸東籲王朝方麵,死傷最少兩千餘人,而楚軍方麵死傷不足一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