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弄錢搞一等戰列艦編隊的海軍,在國內搞錢的企圖失敗了後,又不甘心放棄一等戰列艦編隊的計劃,也不願意裁汰其他戰艦來騰出軍費。
最後就把目光放在了南洋上!
因為他們想起了前幾年在南洋玩擴張的時候,抄沒的大批土著的財貨,根據帝國的優良傳統,當年弄到的抄沒資產以及土著的賠款加起來一千多萬楚元,是多家分錢……
財務部代表國庫拿了大頭,但是軍方也拿了不少。
而軍方的這些錢裡,海軍作為南洋戰略的主要推動者,在一係列的行動裡占據了主要的地位,哪怕登陸後的戰鬥主要還是陸軍打的,但是海軍依舊拿了大頭。
畢竟一係列的運輸,海上作戰都是海軍搞的,陸軍說白了就是去打個工而已。
最後,海軍這邊分下來了差不多兩百五十多萬楚元,以專項造艦經費的方式撥給了海軍。
這兩百五十多萬楚元看似不多,但是海軍的軍費其實一直都不算多。
比如承順十四年裡,總軍費是四千萬,但是陸軍則是絕對的大頭,直接拿走了三千多萬,海軍隻拿了六百萬,剩下的則是被近衛軍給拿走了。
所以兩百五十多萬額外軍費看似不多,但是對於海軍而言也不算少了。
畢竟海軍的兵力規模,是遠不如陸軍的。
陸軍的總兵力一百多萬呢,維持這些兵力以及眾多的中小規模戰爭,再加上這些年持續的換裝新裝備,所需軍費極為龐大,就這三千多萬對於陸軍而言其實也不夠用,要不然陸軍也不會喊出自力更生,進行大規模軍事屯墾,自己種田養豬了,就是為了節省軍費開支。
而海軍呢,其實人員數量遠不如陸軍,一艘戰列艦所需要的人員也就幾百人而已,哪怕是一百艘戰列艦,那麼所需要的兵力也就幾萬人,更何況如今楚軍還沒這麼多戰列艦呢。
至於巡洋艦、護衛艦等戰艦以及運輸艦等輔助軍艦所需要的人員其實更少。
然後再加上一些各海軍基地裡的後勤輔助人員,再就是陸戰隊了。
如今楚海軍的總兵力,其實也就八萬人出頭,並且陸戰隊和基地後勤人員占據了半數以上。
此外,海軍自己也會在海軍基地裡搞屯墾,養豬種菜什麼的,以就地供給基地駐軍。
因此雖然海軍軍費少一些,但海軍日子其實還能過得去。
然而,這都是在不擴編,不大規模建造新式戰艦,尤其是戰列艦這種昂貴玩意的前提下。
海軍想要搞眾多的一等戰列艦,這玩意可貴了,一艘就得幾十萬楚元呢。
十幾艘下來,一年的海軍軍費都得全部填進去。
所以,海軍想要擴編一等戰列艦編隊的壓力也是很大,畢竟一等戰列艦擴編了,那麼配合作戰的三等戰列艦以及巡洋艦、護衛艦也得相應擴編啊。
總不能讓一等戰列艦單獨出海作戰吧!
好在前兩年有了兩百多萬的額外軍費,讓海軍能夠實現了一定的造艦企圖,但是如今錢眼看著花的差不多了,而軍費卻是沒有增加。
如此情況下的,他們自然也就想要在南洋再撈一筆……
除了撈一筆浮財外,海軍其實也想要進一步推動帝國的南洋戰略,隻要南洋戰略搞上去了,後頭內閣那邊不管怎麼樣,都不能不給錢吧。
皇帝還不餓差兵呢。
如此承順十四年十一月份的時候,海軍正式提交了南洋擴張方案,重點就是攻占馬六甲城!
進而控製整個馬六甲海峽!
如今的馬六甲城還處於葡萄牙人手中,但是如今的葡萄牙人在馬六甲城的統治已經搖搖欲墜了,荷蘭人和柔佛王國給他們帶來的壓力太大。
再加上葡萄牙如今內部還在和西班牙打著,根本沒能力增援海外的殖民地,如今葡萄牙人的海外殖民地,基本隻能自力更生。
如此情況下,彆說荷蘭人想要拿下馬六甲了,就算是大楚帝國方麵也是忍不住動心了。
前幾年沒動手,那是因為沒有適合的跳板,大楚帝國總不能從廣州一路出發,在海上飄蕩幾個月然後跑去進攻馬六甲城吧。
那樣純粹是腦子燒壞了。
但是現在不一樣了,大楚帝國已經從暹羅王國方麵獲得了北甲地區。
在北甲地區的南部,就是亞齊王國,而東南方向則是馬六甲城了。
如此情況下,完全能夠以北甲地區為依托,然後出兵亞齊王國控製的馬來半島的部分區域,然後再進攻馬六甲城。
甚至都能順勢繼續往東,朝著柔佛王國發起進攻,繼續掌控整個馬來半島,以全麵控製馬六甲海峽。
海軍的這個方案,引起了內閣方麵的興趣。
尤其是海軍方麵說,如果要打的話,其實也不用多少兵力,從北甲地區派三個陸戰團過去,基本就能橫掃馬來半島。
而海軍方麵完全有能力保障行動的順利。
而且馬六甲被葡萄牙人經營多年,裡頭的財富肯定少不了,再加上馬來半島的其他地方,打下來的過程裡也少不了繳獲。
這一票,就算無法複製之前在暹羅王國行動裡的收益,但是應該也能賺上一筆。
投入有限,收益比較高,而且這些收益還是按照以往的規模進行多方分成,內閣又能拿大頭。
對此內閣方麵動心也就不奇怪了。
當然了,這些隻是最表麵的理由。
真正讓帝國高層,尤其是讓工商界支持的還是因為如果能夠行動順利,帝國全麵掌控馬六甲海峽的話,那麼就意味著帝國徹底打通了前往印度洋的通道,不用擔心馬六甲海峽被其他人掌控而導致航線出現危險。
同時打通馬六甲海峽後,大楚帝國的商船就能夠直接進入印度半島甚至西亞地區,不用讓荷蘭人和葡萄牙人當二手販子了。
最近兩年,雖然大楚帝國也想要直接涉足印度半島乃至西亞地區的貿易,但是奈何大楚帝國距離當地太遠,兵力投送比較麻煩,以至於沒能在印度半島地區、西亞地區等獲得一塊真正的殖民地。
沒有殖民地的話,大楚帝國的商船,哪怕是南洋貿易公司的商船前往貿易,其實都需要看葡萄牙人以及荷蘭人的臉色。
人家不給麵子的話,大楚帝國的商船想要進入當地的港口貿易都不可能。
如今就算能夠進入這些港口,但是也需要繳納一筆不小是稅收。
最關鍵的是,哪怕貨物運到了,也隻能把貨物交給丹麥、葡萄牙、荷蘭、英國這四家進行出售。
大楚帝國南洋貿易公司的商業網絡,因為缺乏殖民地,還沒辦法直接在印度半島建立自己的商業網絡。
這就等於,大楚帝國辛辛苦苦搞印度貿易,結果錢都被其他西方殖民者賺走了,自己隻拿了點辛苦錢。
此外還有更重要的一點就是,印度半島最近幾年,抵製大楚帝國商品的浪潮越來越頻繁。
大量當地土著王國為了保護他們的脆弱手工業,開始拒絕大楚帝國的商品,尤其是棉布進入。
這讓帝國高層的工商界,早就想派兵過去教訓他們,好讓那些土著們知道什麼叫做貿易自由!
可惜,印度太遠,而帝國雖然也在緬甸的達貢以及北甲地區麵向印度洋海岸有港口,然而後頭的馬六甲海峽被柔佛王國控製,而柔佛王國又和荷蘭人關係密切,再有就是馬六甲城也在葡萄牙人手中。
這意味著後路不穩!
一旦大楚帝國大規模進入印度半島殖民,基本上就等於在印度貿易裡甩開了荷蘭人和葡萄牙人,甚至甩開了英國人和丹麥人。
這必然會遭到強烈的反彈!
誰也不願意自家的財路被大楚帝國給搶了去啊。
斷人財路如同殺人父母,這四個依靠著印度以及南洋貿易的殖民國家能服氣才見鬼了。
英格蘭人和丹麥人都好說,丹麥人實力不咋地,而英格蘭人的殖民地也隻局限於印度半島,並且英格蘭現在還打著內戰,也沒心思搞殖民擴張。
但是葡萄牙人和荷蘭人,尤其是荷蘭人是不會坐視不管的。
要知道荷蘭東印度公司的一大部分利潤,就來源於南洋和印度貿易,說白了就是當個二手販子,不斷的把大楚帝國的貨物買到印度,再把印度的棉花等貨物賣給大楚帝國。
在這條航線裡賺了錢,就把錢換成絲綢,香料等貴重貨物運回歐洲販賣。
一旦大楚帝國直接在印度半島上立足,那還有他們荷蘭人這個二手販子什麼事啊。
為了他們自身的利益,荷蘭人的反彈必將會是強烈的。
如此情況下,馬六甲海峽的控製權也就成為了重中之重。
沒有把馬六甲海峽掌控在手中就貿然插足印度半島搞殖民,那等於是把後背交給荷蘭人,風險太大了。
如今海軍方麵卻是提出要全麵掌控馬六甲海峽,這對於內閣方麵而言吸引力不小。
尤其是海軍還說所需要的花費也不會很多,那些土著都是渣渣,隨便打一打就贏了,到時候錢大大滴有!
儘管內閣方麵其實也能猜得出來,海軍這是有自己的小九九,說根到底還是為了軍費。
但是隻要海軍能夠帶來更大的收益,內閣投資一波也不是不行的。
於是乎,前腳還罵罵咧咧的雙方,很快就是坐在了一起開始討論起來控製馬六甲海峽的可行性。
內閣在商談中,郭全書代表內閣其他人,向海軍提出了若乾要求,而這些要求總結起來就是:錢可以給,但是要少花錢多辦事,其次,則是專款專用。
這錢是用來打仗用的,不準你海軍前腳拿了錢,後腳就去建造什麼一等戰列艦,海軍要是敢這麼玩,內閣明年就敢砍掉海軍的常規軍費。
哪怕鬨到陛下麵前去,他們內閣也決不罷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