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師白振旅的順利行動,不是個例,而是一種普遍情況,因此第五師其他幾支部隊發起進攻之後,也沒有遭到什麼實際性的抵抗。
嗯,這個沒實際性的抵抗是對於楚軍而言。
對於亞齊軍來說,其實他們都已經拚了老命了,人家亞齊軍也不是沒見過世麵的,和葡萄牙人以及荷蘭人打交道都一百多年了,對殖民者,對槍炮這些都已經很熟悉了。
並且他們自身的軍隊其實也大量使用槍炮,火繩槍什麼的很常見,連早期的燧發槍或者是黃輪燧發槍也有。
所以,彆以為東南亞的土著國家的軍隊,全都是還用著到刀劍長矛這些冷兵器,處於未開化狀態。
這些沒開化的土著是有,而且很多,但是並不包括南洋半島各國以及馬六甲沿岸的幾個國家。
緬甸、暹羅、亞齊、柔佛這四個國家,在最近一百多年來和西方文明接觸非常頻繁,這個過程裡自然也就接觸並開始使用槍炮了。
隻是他們國力有限,哪怕接觸了先進的科學技術之後也難以發展維持,最終還是被迫淪為殖民地。
亞齊王國也是如此,他們和西方殖民者接觸頻繁了一百多年,有一定的見識,也從葡萄牙人或荷蘭人手中購置了一些槍炮。
但是……如此的他們麵對楚軍的強勢進攻,卻是潰不成軍!
亞齊軍在馬來半島部署了大概兩萬多人的兵力,麵向楚軍控製的北甲地區乃是他們的重點防禦地帶,大部分兵力都用在了這個方向。
包括吉打港在內,一共部署了超過一萬五千人左右的兵力。
這個兵力,其實和第五師的兵力相當。
而這一萬五千人的兵力,隻堅守了半個月就儘數被擊潰了。
隻所以能堅守半個月,並不是因為他們硬扛著楚軍的進攻打了半個月,而是因為楚軍在路行軍花了半個月……
馬來半島屬於熱帶雨林地區,行軍並不容易,再加前些時候剛下過雨,道路比較泥濘,因此雖然隻有一百多公裡左右的路程,但實際楚軍走了差不多十來天。
真正的作戰時間沒多少,就和楚軍裡的白振旅一樣,他們在路花費了好幾天時間殺到吉達港,然後花了一個多小時就拿下了吉達港,倒是後續清剿頑抗分子,收攏戰俘什麼的用了兩天時間。
用了半個月,楚軍第五師的三條主要戰線,即北路以及中路還有南路突進一百多公裡不等。
這個距離其實也不算重要,重要的是第五師把亞齊王國部署在這一區域裡的一萬五千多守軍儘數擊潰。
具體下來殺傷亞齊軍大約三千多人,俘虜了六千多人,還有六千多則是潰逃了。
而楚軍自身的傷亡,基本可以忽略不計,隻有區區數十人而已。
這一場戰役,對於楚軍而言,真正的麻煩並不是和亞齊人進行戰鬥,而是要克服沿途的道路進行行軍以及運輸後勤補給。
對於楚軍而言,這才是更麻煩的事。
這也是一開始第五師的師部還前移,但是後來發現前線根本沒什麼仗可大,也用不著一整個師部跑到前線去指手畫腳後,第五師的師部乾脆就拖後慢吞吞的前進,在後方統籌指揮後勤運輸了。
戰爭爆發半個月後,第五師師部就變成了第五師後勤司令部……至於指揮作戰,根本就沒什麼像樣的戰鬥可打。
比當初的暹羅戰役還要輕鬆……當初的暹羅王國,人家好歹還組織了幾萬大軍進行了攔截作戰,雙方在吞武裡打了一場吞武裡戰役。
而亞齊王國呢,他們在馬來半島的總兵力一共也就兩萬人左右,前頭一萬多人分散駐防又被楚軍各個擊破後,後續他們已經無法利用在馬來半島的固有兵力組織防守作戰了。
至於從蘇門答臘島派兵增援,他們倒是像……但是大楚帝國海軍不給他們這個機會啊。
亞齊王國如果想要偷偷摸摸,安排幾艘小船趁著夜色進行運輸,大楚帝國海軍還發現不了,但是如果想要大規模運輸……大楚帝國海軍印度洋艦隊的官兵們又不傻,他們天天在馬六甲海峽沿岸進行巡邏呢。
一旦發現亞齊王國在某個港口集結大量船隻,肯定會重點關注啊,說不準就會直接來搞一場炮擊港口了。
小打小鬨的偷渡增援是有,但是不足以緩解馬來半島亞齊軍的龐大壓力。
大規模的運輸又搞不了,所以現在的亞齊王國也是特彆的無奈……
隻能是寄望於當地守軍繼續頑抗,同時不斷的派遣使者聯係葡萄牙人乃至荷蘭人以及柔佛王國,試圖說服他們一起對抗大楚帝國。
但是這幾個國家又不傻,如今大楚帝國來勢洶洶……雖然野心龐大到誰都知道,但是如今大楚帝國隻逮著亞齊王國打啊,根本就沒有對柔佛王國或葡萄牙人控製的馬六甲,或者是荷蘭控製的地區發起進攻。
如此情況下,儘管他們也很清楚不能讓大楚帝國繼續在南洋這麼擴張下去,否則的話遲早都是自己倒黴。
然而誰也沒膽子這個時候去招惹大楚帝國啊!
大楚帝國的龐大海軍現在就在南洋海域呢,前幾天還跑到馬六甲海峽東端,也就是柔佛王國邊晃悠了一圈……
柔佛王國以及荷蘭人看到大幾十艘戰艦所組成的龐大艦隊後,那裡敢廢話啊,一個個都老老實實的龜縮在家裡。
這要是招惹大楚帝國,這麼龐大的艦隊,誰都擋不住,荷蘭人和柔佛王國以及亞齊王國加起來都不行。
至於葡萄牙人,他們隻在馬六甲還有千把地麵兵力而已,艦隊什麼的就彆提了,早就被荷蘭人壓製的死死的。
如此情況下,大楚帝國方麵對亞齊王國的進攻,根本就沒有其他國家敢插手。
這讓大楚帝國陸海軍高層都沒有預料到……要知道陸海軍可是打算好了,等其他幾個國家也參與進來後,就直接進攻馬六甲和柔佛王國,海軍直接登陸獅城以及周邊群島。
然而這幾個國家不敢動的話……大楚帝國自然也就不急了,慢慢來唄,先乾趴下亞齊王國再說。
於是乎,原本定於在六月份對柔佛王國開戰,並占領獅城以及周邊島嶼的作戰計劃被推遲。
已經提前準備好的海軍第三陸戰團繼續在北年港進行訓練等待戰機,而海軍的主力艦隊,即專門為這一次大戰而編成的第一艦隊則是一分為三,分成了三個分艦隊,編號為第十一分艦隊,第十二分艦隊,第十三分艦隊。
第十一分艦隊繼續在馬六甲海峽東端海域進行戰備執勤巡邏,一方麵是為了給柔佛王國、荷蘭人持續的壓力,另外一方麵也是為了防備荷蘭人突然發難派遣艦隊參戰。
第十二分艦隊,則是直接穿過了馬六甲海峽,在柔佛人的眼皮子底下穿過獅城海峽,然後一路穿越馬六甲海峽並進駐吉打港,以增援印度洋艦隊。
印度洋艦隊聽著名頭大,但實際隻有兩艘襄陽級二等巡洋艦以及四艘護衛艦而已,而且之前還損失了一艘寧河號護衛艦,整個印度洋艦隊隻剩下了兩艘襄陽級巡洋艦以及三艘護衛艦。
同時該艦隊在後續執行對亞齊王國沿海港口炮擊作戰的時候,其中的一艘巡洋艦,即南陽號二等巡洋艦遭到亞齊王國岸防火力的反擊而有所損傷,必須返回港口進行維修,維修至少也需要一個月以。
隨著印度洋艦隊的可動用戰艦的實力持續下降,大楚帝國海軍封鎖馬六甲西端的任務就變得困難了起來,為此奉旨總督南洋各地海軍軍務、第一艦隊司令的王奎恩海軍將派遣了第十二分艦隊前往增援印度洋艦隊。
有了第十二分艦隊的兩艘戰列艦、兩艘巡洋艦以及六艘護衛艦的加入,大楚帝國海軍在馬六甲西端的海力量提升了好幾個級彆,不單單能夠持續封鎖馬六甲海峽中西端,而且還能加大力度對亞齊王國的沿海城市進行炮擊,進一步打擊並瓦解亞齊王國的抵抗信心以及力量。
而最後剩下的第十三分艦隊,則是留守北年進行休整,並對船隻進行保養維護,以便後續和第十一分艦隊進行輪換。
一艘戰艦,是不可能一直都飄在海執行作戰任務的,哪怕是將士們能夠承受的了,船隻本身也頂不住。
戰艦執行任務的時候,所攜帶的補給物資,尤其是糧食,澹水這些都是有限,這意味著船隻需要經常靠岸進行補充。
此外戰艦經常會遇到風暴等自然災害,會導致桅杆、風帆甚至船體出現問題需要維修,這些問題興許都不大,但是累積起來也是很麻煩的,因此需要定期檢修。
同時戰艦長期泡在海水裡,水線以下的船殼會有大量的吸附物,比如各類貝殼……這些都是需要定期清理,要不然的話會導致航速下降甚至讓船殼腐爛降低使用壽命。
這些都導致了,戰艦在海執行一段的任務後,就需要返回港口進行檢修,順帶補充物資以及讓水手們休息一段時間。
如此也就導致了,海軍的戰艦是不可能同一時間內都派出去執行作戰任務的,總會有一部分船隻正在進行維護保養,還有一部分船隻正在奔赴戰區的路,還有一部分船隻在返回基地的路……
真正在前線戰區執行作戰任務的,永遠都隻有一部分戰艦而已。
當然,這隻局限於遠距離常態化派遣作戰,比如海外作戰。
如果是本土沿海進行防禦作戰,或者是有預定目標的作戰,完全可以提前對戰艦進行檢修保養,然後集中在一起行動。
就和第一艦隊從國內出發的時候那樣。
然而當第一艦隊抵達了南洋海域,並且預計要長期在這一海域執行作戰任務的時候,就必須考慮進行輪換,以確保戰艦的保養了。
隨著第一艦隊一分為三,大楚帝國海軍方麵,也算是拉開了在南洋海域的常態化作戰序幕。
而這對於荷蘭人而言可是一個巨大的壞消息。
人家荷蘭人也是玩船的行家,歐洲其他國家都稱他們為海馬車夫呢,他們自然很清楚大楚帝國海軍搞輪換派遣後,會帶來什麼影響:這意味著,大楚帝國海軍在南洋海域,在馬六甲海域的大規模巡邏作戰乃至封鎖,將會常態化。
大楚帝國,已經是絲毫都不掩飾自己對南洋,對馬六甲海峽的野心了。
對此,荷蘭人方麵糾結無比。
開戰吧,沒這膽子。